现代中国之最桥梁(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造桥
他是中国桥梁事业的领航者,铸就了中国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的辉煌,在中国桥梁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的茅以升。
茅以升出生于1896年,出身于江苏镇江一个虽贫穷但充满坚韧的家庭。童年的他,在一次桥梁崩塌的悲剧中,萌生了建造坚不可摧的桥梁的坚定信念。他勤奋学习,成绩卓著,于1916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清华留美费研究生资格。随后,他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被誉为“茅氏定律”,被公认为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茅以升回国后,不仅在大学执教,还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面对外国桥梁专家的质疑,他誓要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桥。这一决心驱使他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这座大桥在1934年至1937年间建成,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桥梁,全长1453米。
在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进攻杭州,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了这座桥。他含着泪水发誓:“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为了保护大桥的建设资料免受日军的破坏,他毅然决定带走所有资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保住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在他的主持下,钱塘江大桥于1948年3月重新修复并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继续投身祖国的交通事业。他在1955年至1957年间主持设计了跨越长江的中国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不仅承载着铁路运输的重任,还兼具公路运输的功能,成功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接起来,成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之后,在1977年,他又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茅以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用一生的奋斗和聪明才智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