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杨贵妃***?
众所周知后期的重用、,纵容,终于酿成“”,后来在逃亡途中马嵬之变杀死了杨贵妃,那么贵妃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杨贵妃***?
逃跑叫“狩”,虽然十分狼狈,但还带着后宫、宫女、大臣侍卫、宗室亲王。而扈从他的军士们,多半是抛家舍业,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去了何方。因为,军士们谁都怀着一肚子怨气。
并且唐玄宗老了,只想着逃到安全之地,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这也引发了军士们的极大不满。
怨气和不满在心里发酵,走到今天陕西省兴平市西二十多里,一个名叫马嵬坡的地方,军士们发生了哗变,要求唐玄宗处置杨国忠——直接针对的是杨国忠,对唐玄宗的不满,是肉眼可见的。
这一段的细节,各种史料里各有出入。有的说是士兵们打死了杨国忠,有的说是士兵哗变,唐玄宗下令处死杨国忠。不管怎么样吧,杨国忠死了,但士兵们的愤怒仍旧没有平息。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清楚,杨国忠只是个大臣,高级奴才,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唐玄宗李隆基。除了处死杨国忠之外,军士们还需要唐玄宗有更明确的态度大而言之,对国家未来的规划,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小而言之,对哗变的士兵的给予肯定或“赦免”,保证不“秋后算账”。
唐玄宗老了,已经没有的勇气。但他是从政变中起家,他太明白“民心”的重要性,也太擅长利用或引导民心。他知道哗变的军士要的是什么,他更知道,如果不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他们不会。这样一场突发的、没有严密组织的、没有明确领导和目标的运动,只要一个细节处理不可,就可能走向不可预测的深渊。
唐玄宗知道,军士们对杨国忠不满,归根到底是对自己、对皇帝、对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不满。要让军士们满意,杀一个杨国忠是不够的,得拿出更大地诚意,表示悔过并痛悔前非,才能赢得军士们的重新拥护——前面长路漫漫,背后烽火燃燃,他还需要军士们的护送。
每当政局败坏、天怨人怒的时候,皇帝们就会拿出一个“罪己诏”,诚恳地承认错误,以博得民众的支持。“罪己诏”是一把双刃剑,也一定会降低皇帝的威信。所以“罪己诏”的文学水平要求很高,既要认错,又要留有余地,在权威与扫权威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太平时节无所谓,唐玄宗面对着,他没有时间细细琢磨“罪己诏”的措辞,他的已近乎落地的威信,也经不起打击了。
于是,唐玄宗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罪己诏”他把与杨国忠有血缘关系的杨贵妃推了出来。
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堂妹。杨国忠肯定是通过堂妹的关系,才有接近天子的机会。但接近只不过是接近,能成为权倾一时的丞相,还是唐玄宗自己的信任和重用。我在史料中没有找到杨贵妃干涉朝政的记录。根本的,除了吃新鲜荔枝的奢侈之外,我并没有找到杨贵妃的太多“罪证”。至于等三个姐姐受宠专权,更不能怪到身上去她怎么可能愿意丈夫亲近别的女人?又不是《传》里失宠的宜修皇后,要靠引荐年轻美人来分的宠。
杨贵妃本身没有太大的错。在酿成“安史之乱”的问题上,她比唐玄宗、比杨国忠的责任都要小得多。可是杨国忠已经死了,唐玄宗又不肯把全部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怎么办?只好把杨贵妃推出来当了。
唐玄宗告诉军士们“杨国忠已经死了,我连他的妹妹都处死,你们可以相信我不会报复你们了吧?好,以后还要拥护我、保护我。”他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