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至少有一半的战争,都和晋楚争霸有关

历史趣闻 2023-04-19 19:22www.dkct.cn历史人物

  截至公元前506年前,晋楚之间爆发了13场直接战争,其中11胜2败,最终晋国巩固了霸业,被削弱了霸权。接下来风趣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整个春秋历史来说,晋国和楚国的争霸历史,确实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从登基掌权,一直到楚国的国都被攻破,这期间一百多年的历史,光是晋国和楚国直接进行的交战,就有十三场。而间接的战争,或者通过其他附属诸侯国进行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战争,直接影响了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发展。因为晋国和楚国实在太强,导致其他弱小的诸侯国,在双方争霸的过程当中,不得不选择站队。所以春秋时代超过半数的历史变化,基本上都和本身有关。

  有关晋楚争霸的这段战争,我们还得从当年去世的时候说起。

  公元前643年,随着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整个中原瞬间进入了一个敏感时期。在齐桓公称霸之前,因为周王室逐渐衰落,而其他诸侯国又开始逐渐强大,中原地区曾经一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以往的规则逐渐失效,但新的规则又没有产生。

  直到齐桓公出现,齐桓公在名臣的辅佐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以此来名正言顺地进行扩张。最终,齐桓公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被大家公推为盟主。

  齐桓公的出现,无疑是重新树立了规则。因为齐桓公的成功称霸,导致后来整个春秋时代的其他诸侯,都在参照齐桓公的成功经验进行发展。而到了齐桓公晚年的时候,因为齐桓公本人的识人不明,导致齐桓公临终之前,他的几个儿子相互混战。

  因为这场混战,的国力,瞬间就衰落了下去。

  随着齐国的衰落,原本被齐国占据的霸主宝座,瞬间就出现了空缺。所以自从齐桓公去世开始,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开始纷纷觊觎这个霸主宝座。而当时有资格冲击霸主宝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晋国、、、楚国以及秦国。

  这几个国家,在当时都算是比较强大的国家。晋国的初君,是周武王的儿子,而他的母亲则是的女儿。这样的特殊身份,导致晋国从开国的时候算起,就一直比较强大。后来经过整个春秋时期的发展,晋国在众多诸侯国当中,已经俨然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了。

  宋国虽然在比较拉胯,在春秋初期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强的。宋国是西周时代仅有的八个公爵国家之一,这一点就算是齐国和晋国也比不上。靠着这个爵位,宋国国力虽然稍弱一些,但整体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至于郑国,在当时也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尤其是在齐桓公时代之前,郑国在郑庄公在位的时候,更是曾经正面打败过周王室,所以郑庄公也被后世称之为‘春秋小霸’。不过到了齐桓公去世的时候,郑国已经衰落了很多。虽然勉强够资格参加这场争霸游戏,但整体实力要比其他几个国家逊色很多。

  而楚国和秦国,情况则比较相似。秦国当年是因为给周王室养马养得比较好,所以才被赐予了爵位。至于楚国,当年就是一个小部落,当年虽然曾经追随周武王讨伐过,但因为自身太小,所以连个像样的爵位都没捞着。

  不过,秦国和楚国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比较靠近中原边陲,对外部拓荒的空间比较大。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拓荒和兼并之后,这两个国家的国力,也成了所有诸侯国当中的一流水平。

  而随着齐桓公去世,这几个诸侯国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企图成为新的霸主。在第一轮斗争过程当中,晋国主要是和秦国交手,两国虽然之前一直交好,但面对霸主之位还是不能善了。不过,晋国和秦国经过几番斗争之后,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再加上双方本就是亲戚,所以后来干脆休战了。

  相比之下,宋国和楚国那边,打得就比较激烈了。宋国借助帮齐国平定内乱的机会,竖起了自己的大旗。而南方的楚国,则是不断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张。至于那个已经衰落的郑国,在这个过程当中,直接站队到了楚国这边。

  再之后,随着两国周围的诸侯国不断站队,楚国集团和宋国集团初步形成,双方已经没有了善了的机会。在此期间,宋国为了彰显武力,去欺负楚国的头号跟班郑国,但结果楚国却来增援,大败宋国。

  经过这场战争之后,宋国和郑国几乎衰落了下去,彻底退出了争霸的舞台。而楚国则是进一步将势力范围向北扩张,称霸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了。

  经过第一轮的混战之后,秦国和晋国休战,宋国和郑国彻底衰落,而楚国则是成了最大的赢家,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作为几大强国之一的晋国,突然发生了内乱。简单来说,晋国的老国君忽然去世,太子原本在秦国做人质,此时仓促逃回去即位。而秦国因为担心这位太子回去之后,继续对秦国不利,所以就派兵扶持了太子的另一个兄弟。

  最终,在秦国派兵帮助之下,太子的这个兄弟重耳,顺利回国,并且击败了自己的哥哥,夺取了晋国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随着晋文公即位,属于晋国和楚国的争霸历史,正式拉开了帷幕。

  对于秦国来说,之所以要扶持重耳,主要是想借此干涉晋国内政。但秦国怎么都没想到,这位被秦国扶持起来的晋文公,个人能力却是强的过分。回国之后,晋文公很快就收拾了国内的那些反对势力,然后迅速摆脱了秦国的束缚,彻底独立了起来,成为一个独立强国的国君。

  至于秦国,此时倒是颇有一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思。秦国之所以想插手晋国内政,就是因为秦国地理位置太偏,想要深入中原争霸,就不可能绕开晋国。结果秦国的这番操作,非但没能控制晋国,反倒是让晋国彻底崛起,挡住了秦国向东扩张的道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在整个春秋时代,秦国都只能在西边折腾,很难真正参与到中原腹地的争霸和斗争。

  而晋国这边,随着晋文公彻底控制了整个国家,晋国也开始飞速崛起。晋文公参照之前齐桓公的先例,尊王攘夷。当时恰好赶上周王室内乱,周天子的弟弟联合戎狄搞事情。

  得知周王室内乱之后,整个中原的几大强国,都瞬间兴奋了起来。原本大家正愁没机会去‘尊王攘夷’,这场周王室的内乱,直接给了大家一个绝佳的借口。所以接下来,秦国和晋国都纷纷出兵,打算去插手周王室的内政。

  不过最终,晋国还是凭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先一步派兵干预。正是因为这次干预,晋文公完成了‘尊王攘夷’的任务,初步得到众多诸侯国的承认,成为了所谓的‘预备级’霸主国。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当晋国和秦国争相插手周王室内乱的时候,楚国在干嘛呢?楚国为啥没来参与这场平乱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楚国,正在忙着攻略宋国。

  自从当年宋国被楚国打败之后,宋国的国力迅速暴跌。此后,作为中原大国,宋国更是成了楚国北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所以后来的几年当中,楚国一直在想办法攻略宋国,所以没时间去管周王室的事情。至于齐国,当时还没从齐桓公死后的混战当中,彻底脱离出来,再加上新即位的比较怂,所以齐国也没来插手。

  而接下来,当晋国初步完成尊王攘夷的任务之后,晋楚双方的冲突,就彻底无法避免了。

  公元前633年,就在晋国完成尊王攘夷的任务一年多以后,楚国进攻宋国,直接包围了宋国都城。面对楚国的进攻,宋国自然只能对外求援。而宋国看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唯一能够求助的,好像也就只有晋国了。毕竟,当时齐国内部还没恢复,而秦国则是太远。

  所以,得到宋国的求救信之后,晋文公正式下令,出动晋国大军,前去增援宋国。

  顺便说一句,在此次出兵的过程当中,晋文公为了让晋国大军更方便调动,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居中调度的将军,被称之为元帅。后世的元帅这个词,就是从这场战争当中产生的。

  而晋国出兵之后,自然也不会真的直接去增援宋国。在增援过程当中,晋国顺手讨伐了和,这两个国家当时都算是楚国集团的依附成员。而这次征讨当中,晋国则是趁机从这两个诸侯国当中,吞并了不少地盘,进一步扩张了领土。

  此后,晋文公又联系了齐国内部,和当时在位的齐孝公进行了会盟。这次会盟之后,晋国和齐国算是达成了协议,共同对付楚国。

  这几件事做完之后,晋国身后不但有一大堆小弟,以及齐国这样的强大支持者,甚至顺手收拾了楚国的盟国,削弱了楚国集团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晋国和楚国的正面交锋,终于在所难免了。

  公元前632年夏天,晋国和楚国双方的大军,正式在今天的山东甄城一带展开对峙。这地方在当时叫做城濮,所以这场战争就被后世称之为。

  在城濮之战当中,晋国虽然已经在兵力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晋文公还是不肯直接进攻。借着当年晋文公流亡的时候,楚国曾经帮助过他的理由,主动后撤了九十里。这件事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个,叫做。

  这次后撤,虽然名义上是报答楚国的恩情,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楚军接下来贪功冒进,成功诱敌深入,并且避开了楚军主力的锋芒。

  所以,城濮之战便以晋军大胜而结束。晋楚双方的第一场交锋,就以楚国的失败而结束了。

  城濮之战在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上,无疑是相当的重要。对于晋文公本人来说,这一战彻底击败了楚国,自此之后,晋国就可以彻底称霸,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而对于整个春秋历史来说,这场大战则是彻底开了接下来长达百年的晋楚之争。

  城濮之战,晋国虽然击败了楚国,却并没有重创楚国。所以接下来,晋国和楚国之间围绕着霸主的宝座,就开始进行反复的拉锯战。

  城濮之战结束后,晋国趁势以周天子的名义,对其他诸侯国发出号召,号召大家一起去朝见周天子。此时晋国刚刚战胜楚国,其他诸侯国自然不敢不给面子。就连强大的齐国,也参加了这次会盟。所以这次会盟之后,晋文公也就算是彻底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再之后,没过几年,还没等到晋文公彻底将霸主宝座给坐热乎,晋文公就病逝了。而随着晋文公病逝,这场晋楚争霸,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之为相持阶段。

  有着之前城濮之战的先例,楚国也意识到,新生的晋国是个非常不好惹的强敌,所以开始避免和晋国直接交战。不过,在晋文公去世这段时间,楚国得到消息之后,还是决定要试着进攻一下。

  不光楚国,就连西边的秦国,其实也没闲着。结果,接替晋文公上位的,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即位的第一年,就先后在当中,击败秦国,然后又在泜水之战当中击败了楚国。

  这两场大胜之后,晋襄公不但彻底坐稳了国君的宝座,更让楚国意识到,晋国依然不好惹。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楚国一直在避免和晋国进行正面交战,开始转而去吞并其他小国。

  此后的六年当中,晋楚双方大体上还算和平,并没有发生太多直接冲突。不过,相应的代理人战争,以及两个大国欺负其他小国的战争,却非常之多。

  而到了六年之后,晋襄公病逝,晋灵公即位。晋灵公在位十四年,这十四年当中,依然保持了晋国的强大地位,晋国也依然是中原地区公认的霸主。

  晋灵公在位的时候,晋国和楚国内部,却先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晋国这边,因为长时间的强大,内部开始逐渐出现了权臣掌权的现象。当时权倾朝野的大权臣赵盾,先后辅佐晋文公、晋襄公和晋灵公三代,再加上当年晋文公留下来的老班底,基本上逐渐离世,赵盾在朝中也越发权势滔天,甚至可以直接代替晋灵公,去主持诸侯会盟。

  甚至到了,赵盾更是直接干掉了晋灵公,改为拥立晋灵公的叔叔即位,这就是晋成公。晋成公在位期间,虽然依旧保持了晋国的超强地位,但却也让晋国宗室的力量进一步衰落。

  顺便说一句,那位权倾朝野的赵盾,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孤儿’的祖父。赵氏孤儿这个历史事件的所有根源,都是由他引起的。而后来瓜分晋国的赵氏,也是从他这里开始壮大的。

  因为晋国内部的乱象,所以此时的晋国,开始逐渐无暇外顾,这就给了楚国反击的机会。

  相比晋国内部的乱象,楚国这边的变化,则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就在这段时间里,楚国的老国君去世,新国君即位。这位新国君,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

  楚庄王即位的时候,比较年轻,还不满二十岁。所以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内部一度非常混乱。所以楚庄王刚刚登基的时候,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昏聩不堪的样子,整日忙着饮酒作乐。但在私底下,楚庄王却在做各种布置,逐渐开始掌权。

  直到即位三年之后,楚庄王得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这才开始正式亲政。而楚庄王的这段隐忍经历,也留下了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成语。

  随着楚庄王掌权,晋国内部又开始出现权臣压制国君的现象,楚国就开始逐渐反击了,逐渐拉拢和打压那些小的诸侯国。就在楚庄王拼命发展的时候,晋国这时候又出了内乱,赵盾干掉了那位晋灵公。

  趁着晋国内斗,无暇外顾的机会,楚庄王进一步向北扩张。甚至以‘勤王’的名义,率兵来到了周王室的地盘。在这次‘勤王’过程当中,楚庄王还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重量,后世的‘问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随着楚庄王问鼎于周王室,再加上晋国内耗严重,导致晋国逐渐衰落。所以楚庄王顺利称霸,借着周天子的名义,举行会盟,成为了新一代的春秋霸主。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趁着晋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楚庄王不断向北扩张。原本依附晋国的小国,也纷纷开始转投楚国阵营。据后世史学家统计,楚庄王掌权期间,楚国向外扩张的脚步极大,光是灭掉的小国,就有四十多个。就连几个传统意义上的老牌衰落诸侯国,比如郑国和宋国之类的国家,也开始受楚国的控制。

  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楚国和晋国直接交手两次。第一次晋国还能靠着余威战胜楚国,第二次就彻底败给楚国了。

  在晋楚争霸的很多年里,楚国只有两次正面战胜晋国,这就是其中一次。而随着晋国被楚国打败。楚国也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彻底称霸于诸侯。

  不过,楚庄王的霸主之位,也没能保住太久。因为就在楚国战胜晋国数年之后,楚庄王便病逝了。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迅速开始内乱。因为这场内乱,楚国好不容易刚刚抢到手的霸主之位,就再也抓不住了。

  与此,晋国这边则是难得的换上了一位明君,这就是晋景公。晋景公掌权初期,虽然曾经和楚国交战并且战败,算是暂时丢掉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但等到楚庄王去世之后,晋景公的机会就来了。

  随着楚庄王去世,楚国暂时无暇外顾,晋景公开始迅速行动起来,重新拉拢收复那些小国。并且在战场上击败了齐国,逼得齐国不得不和晋国结盟。而对于晋国内部,晋景公也下手极狠,团灭了之前权倾朝野的赵家。赵氏孤儿的原型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经过晋景公这样一番操作之后,楚庄王在位时期的成果,基本上就丢掉一半了。而晋国内部则是迅速平定,强大了起来。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晋景公依然不满意。

  当时的晋国高层,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晋国和楚国已经争霸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多次战胜楚国,却始终无法彻底灭掉楚国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楚国地处南方,地盘比较大,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广袤的国境,导致晋国想要彻底击败楚国,会非常困难。

  ,在整个春秋中期,所有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几乎都是围绕着晋楚这四个大国来进行的。这就导致每次楚国被晋国击败之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都会从背后拖晋国的后腿,生怕晋国彻底灭掉楚国,继而彻底远超其他诸侯国。

  所以,要想彻底击败楚国,就需要找一个能够和自己团结一致,坚定灭楚的大国。只有两个大国进攻楚国,而且在进攻楚国这件事上,双方还必须团结一致,没有任何芥蒂,这样才能彻底击败楚国。

  问题是,上哪里去找这样的大国呢?

  在以往的时代,晋国能挑选的朋友,也就只有齐国和秦国这两家而已。甚至在很多之后,只有齐国一家。在这种状态下,齐国可以随意做墙头草,自然无法灭楚。

  ,到了春秋后期,随着一个南方的诸侯国,开始崭露头角,晋国开始有了新的选择。

  这个新崛起的南方诸侯国,叫做吴国。

  吴国虽然也是一个老牌诸侯国,但因为地理位置实在太偏僻,所以在以往的历史上,基本没什么存在感。随着晋楚争霸到了新阶段,晋国急需在楚国侧后方再找一个盟友,吴国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接下来,晋国派人到吴国,和吴国签订了盟约。此后,晋国又帮着吴国训练军队,并且传授吴国完整的车战之法。当时晋国对吴国的支援,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为了帮着吴国迅速强大起来,晋国甚至直接派了一支成建制的军队,前往吴国,帮吴国训练军队。

  正是因为晋国的援助,吴国很快就强大了起来。而随着吴国逐渐壮大,楚国身边多了一个敌人,和晋国以此夹击楚国。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就彻底难受了。

  等到晋景公完成对吴国的布置之后,晋景公终于安然去世。晋景公去世后,接下来即位的和晋悼公,都继续执行了这项连吴灭楚的国策。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到了晋悼公时代,吴国和晋国开始逐渐接壤,晋国和吴国也举行了国君级会谈。

  这次会谈结束后,晋国和吴国组成的联盟,彻底从北方和东方两个方向,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合围。此后的楚国,不但被切断了和中原腹地的联系,再也无法北上,而且还需要应对多个方向的进攻,开始变得疲惫不堪。

  为了破开这个困局,楚国其实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联合齐国,或者扶持吴国身后的。春秋后期的,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的。

  不过,楚国的这些办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当时的楚国,和齐国的联系已经被彻底切断,自然就更加被动了。所以在吴国和晋国的联合打压下,楚国只能步步后退,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与此,晋国也开始继续向前推进战线,直接将战场推进到了楚国腹地。

  以往的交锋过程中,晋楚双方的战争,大多发生在其他诸侯国的地盘上。但如今,战火已经烧到了楚国本土,这也就意味着,楚国已经开始彻底落败了。而且,晋国执行的战争策略,更是极为狠毒。晋国没有选择直接进行主力决战,而是选择了多次袭扰,靠着吴国从旁辅助的优势,让楚军疲于奔命,一点点耗尽了楚国的国力。

  此时的晋国,其实如果再坚持几十年,肯定能够彻底灭掉楚国。但可惜的是,就在晋国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晋国内部却出了问题。

  和上次一样,这次晋国遇到的麻烦,还是权臣掌权。但不一样的是,上次只有一个赵盾,这次却是好几个卿士家族。从这时开始,晋国内部开始逐渐陷入内斗,几个卿大夫家族相互混战,导致韩赵魏三家胜出,并且瓜分了晋国。因为内部混战,所以最终,晋国也没来得及彻底灭掉楚国,完成真正的霸业。

  而楚国这边,因为已经占据了下风,再也无力和晋国争霸。此时的楚国,只求能够和晋国达成和约,再也不敢向北扩张了。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倡议之下,晋国和楚国终于坐上了谈判桌,其他十多个主要诸侯国,也参加了这场和谈。在这场和谈过程当中,双方最终划定了势力范围,晋楚两国被大家公推为霸主,平分霸权。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需要向晋楚两国进贡。

  因为这样的和谈,之前还有一次,所以这次和谈,就被称之为‘第二次弭兵会盟’。

  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一个新的春秋法则诞生,晋楚双方平分霸权。除了秦国和齐国之外,其他所有中原诸侯国,都再也没有了自主权。而这次会盟之后,因为晋楚两国因为内部原因,无法再对外扩张。而齐秦两国,也无法直接争夺霸主宝座,所以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倒是难得的和平了许多。

  所以,只要大国之间可以相对和平,整个世界就可以相对和平,这个道理真的是古今通用。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中原地区一大半的诸侯国,都会地被裹挟进去。而当这两个大国停战,中原地区的大多数战事,也都全部消泯了。

  直到三十多年以后,随着吴国彻底崛起,情况才出现变化。就在第二次弭兵会盟结束四十年之后,吴国正式攻入楚国都城,差点直接灭了楚国。

  谁能想到,持续了上百年的晋楚争霸,竟然是以吴国的胜利而告终。而吴国却也没有成为的赢家,后来又被越国取代,而越国又因为自身内部混战,导致楚国崛起,成了。

  至于晋国,则是因为内部卿大夫世家的崛起,得到了一个‘’的结果。

  纵观晋楚争霸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时代至少有一半的战争,确实都和晋楚争霸有关。要么是晋楚两国的直接战争,要么是秦国和齐国参与的间接战争,要么就是吞并其他小国或者小国直接对抗的代理人战争。而等到晋国和楚国打算停战之后,中原地区竟然就真的暂时和平了下来。

  所以说,‘一部春秋史,半部晋楚争霸’,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