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贵母死”制冷血又残忍,为什么会在北
《春秋》中有“母以子贵”,意思是母亲可以凭借儿子的尊贵而得以显贵。这原本是一种母亲享福的美好,但在北魏时期却出现了“子贵母死”的残忍制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子贵母死制,又称立子杀母,即皇子一定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必须被赐死。最早实行立子杀母的是,但形成制度的却是北魏拓跋氏。当时汉武帝为了防止当权,以天下为重,在立皇子为太子时,下令赐死太子母亲,“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但到了北魏却沿袭成势。
将子贵母死制度化的是北魏道武帝,他这么做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限制后权。
据《魏书·序记》记载,鲜卑族在北魏建立前仍处于一个氏族社会,过着游牧生活。部落之间既为联盟,又世代为婚,母后及母族的强大在君位传承中有就轻重的力量,鲜卑族妇女拥有较高的地位,在社会生产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女性对于拓跋鲜卑政权的影响很大,此时北魏的妇女不像中原妇女那样受到“”等伦理和礼教的约束,她们想要把控朝政很容易也很常见,甚至连拓跋鲜卑的都能被皇后所杀。作为北魏的统治者,道武帝拓跋珪不能眼睁睁看着后宫肆意把权力的触手伸进自己皇权的领域,从而不得不对其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与后妃紧密相连的外戚诸部落对皇权也具有很大威胁。
对于拓跋珪而言,他的继位有赖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预和支持,但这一传统会成为北魏由部落联盟向帝国转化的负担,母族的力量不可忽视,但也会对他自己和北魏政权会造成巨大威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拓跋珪不得不采取措施,他先通过战争强制离散母族、妻族、祖母族等大部落,后来又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赐死太子生母刘皇后。有道武帝开“子贵母死”的先河,之后的北魏帝王都学习和继承了前面君主的经验,这一残忍冷血的制度就这样沿袭七代,历经百年,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衰。直到北魏宣武帝当皇帝时,才被彻底废除。
拓跋珪希望通过子贵母死制度,达到散离外戚部落、防止皇权旁落、巩固皇族统治的目的,虽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没从根本上解决妇女干政问题,反而会造成父子反目,就是矫枉过正,让丧母储君的乳母登上政治舞台,从而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母权干政,即乳母专政。
历史故事
- 关于嘉兴移动用户最关心的服务问题
- 郭富城邀友人吃开年饭 开超级跑车惹人注目
- 彝族凉山旅游(凉山彝族景点)
- 毛阿敏《相思》背后蕴含的情感故事是什么
- 中国十大石窟宁夏(走进千年石窟遇见须弥之光—
- 菲律宾人死后是怎么样处理的---
- 江西富豪排行榜2016,李义海成江西首富(身价14
- 微笑狗真实事件微笑狗是什么看了哔哩哔哩有
- 如何找到适合我的冷系女生头像
- 姚笛高杰个人简介姚笛新婚老公身价多少亿
- 颜如晶家境背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真的是这样
- 长阳十大旅游景区(长阳周边景点)
- 美女厨房主持人沈星41岁沈星近照曝光,她如今
- 如何找到有效的祛斑产品 祛斑产品市场大盘点
- 虎牙楚河游戏列表虎牙楚河玩的什么游戏可以
- 为什么手机数据线连不上电脑(3个方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