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大学士”是个怎样的

历史趣闻 2023-04-19 19:22www.dkct.cn历史人物

  ,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文学家、官员,是《》的总纂官,深受帝的宠信。下面风趣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中,纪晓岚也被称为纪,古装剧中也经常听到大学士这个称呼,在古代大学士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官职?

  大学士由来已久,自时期便有大学士一职,职责是协助处理军国要事,如起草诏书,协助批阅奏折等,可以理解为皇帝的高级秘书。

  也沿袭了唐朝大学士制度,只不过宋朝的大学士大多不是专职,而是由宰相兼任,如果宰相兼任大学士,等级高于普通的宰相。到了明清时期,大学士开始成为朝廷重要职位。

  废除历史悠久的宰相制度,废除(发布诏书,政令的最高机构),从此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管六部有很大好处,可以使得皇帝政令不隔层地传达。但弊端随之而来,毕竟皇帝一人精力有限,一人面对全国朝政有些吃不消,遂开始给自己安排高级的辅政秘书,即殿阁大学士,但并无实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为“四殿”华盖殿(中极殿),武英殿,谨身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

  注意,在朱元璋时期,没有内阁大学士这一说法,内阁是时期才设立。明成祖朱棣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更重要的国家政务,置翰林入值文渊阁作为殿阁大学士,至此才有了内阁大学士的说法。

  在明朝初期大学士官阶为正五品,不是很高,到了时期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断加大,明世宗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不再简简单单为皇帝的高级秘书。记得高中时期历史题有一段话“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描述的就是在明世宗时期,内阁大学士开始朝位班次,从“后堂”转到“前厅”,代替皇帝“接管”六部。已然是无宰相之名,已有宰相之实,内阁从“秘书部”开始转变为“董事局”。

  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开始出现由尚书兼职,尚书还担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等职,大学士官阶也突飞猛进,直接到了顶级,为正一品。

  大学士中地位最高的称为首辅,不但权力大,还有票拟权。票拟可以理解为,奏折提交皇帝之前,可以把奏折批复的建议先写到一张纸上,同奏章一起递交皇帝,以作参考。

  大学士制度承袭了明朝,清初殿阁大学士依然是“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两阁”( 文渊阁、东阁)制度,共计六人,满汉各占一个(有时候可能不是满编制,但最起码是4人)。

  清朝大学士,级别以中和殿大学士最高,级别依次降低,官阶为正一品。不过在清朝,大学士的权利有所缩水,因朝政大事基本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相当于内阁,但高于内阁)商议和裁决,但大学士的地位依然是朝廷官员前列(最大的是兼)。

  年间十六年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被边缘化,南书房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大学士有了用武之地。时期设立军机处,殿阁大学士的地位被提高,军政大事也有了发言权,此时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权力为群臣之首。

  乾隆在位期间,中和殿大学士被体仁阁大学士所替代(乾隆还挺讲究对称美)至此,“四殿两阁”变成“三殿三阁”,品阶依然为正一品,大学士还有副职,即协办大学士,官阶为从一品,大家熟知的纪晓岚就是协办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下设置学士(从二品)、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读(正六品)等官职。,在古装剧中,常常见到称呼官员为中堂,比如被称呼为和中堂,“中堂”也是对大学士的称呼。

  明朝之前设宰相,掌管朝政总变样。

  太祖元璋时变卦,宰相制度历史化。

  皇帝精力也有限,找个助手帮忙干。

  大学士始无实权,嘉靖时期列朝班。

  明朝中期权力大,满朝文武听他话。

  清朝初期地位高,权力却被折半腰。

  康熙时设南书房,学士来帮忙。

  权力已然如宰相,只是称呼变了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