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睿皇后为何让道光继承大统而不立自己的亲
二十五年(1820年),在避暑山庄突然猝死,皇帝突然去世,没有遗言,还没有找到遗诏,必然是会引起一场纷争的,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让继承大统,而不立自己的亲儿子为皇帝。
自晚年爆发了诸子争位事件之后,在时期就创立了制度,雍正之后的历代都会将自己心目中的皇储继承人名字写入密诏中,这份密诏一式两份,分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以及皇帝随身所携的金匣子之中,只有两份密诏核对无误皇位继承人才能生效。
而嘉庆死得太突然,根本没有交代遗言,也没有找到存放密诏的金匣子,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嘉庆去世后承德避暑山庄的王公贵族火速命人与通知紫禁城去取“正大光明”匾后面的密诏,却发现匾后却是空空如也。这也就是说嘉庆死后不仅没有遗言,还没找到密诏,这也就意味着嘉庆皇位继承人选成了谜。
先说说嘉庆的儿子们,嘉庆一生共有五个儿子,抛去夭折的长子,还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老二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老三绵恺、老四绵忻、老五绵愉。当时道光38岁,绵恺25岁,绵忻15岁,绵愉6岁。也就是说抛去绵愉之外,道光、绵恺、绵忻都有机会成为皇位继承人。
本来道光年纪最大,还曾受到过爷爷皇帝的夸奖赞誉,且曾平定过林清起义,也很受嘉庆喜爱和器重,他是的继承人。
即便再众望所归,道光想继位也得走流程,可现在缺的就是证明嘉庆传位给道光的诏书,没有这个诏书就没法走流程,那么道光即便继位也会显得不合理且不名正言顺。
嘉庆去世后,王公重臣找不到嘉庆事先写好的秘密立储的密诏,也没有得到嘉庆的遗言,都乱套了,到底该不该拥立道光继位成了让当时王公重臣为难的事情。
在富察·托津和戴均元等犹豫不决时,皇室宗亲、大臣禧恩则对众人提出道光深受乾隆和嘉庆喜爱,而且平定天理教起义对于国家有很大功劳,理应奉其继位。
禧恩的提议得到了当时嘉庆的皇后孝和睿皇后的赞成,后来孝和睿皇后以皇后名义下懿旨命道光继位,也在她的这道懿旨颁布后,托津和戴均元从一位曾服侍嘉庆的小那找到了金匣子并取出密诏确立了道光为继承人,并正式走完了这个继位流程,终于让道光名正言顺的继位。
想一想托津和戴均元从小太监那找到金匣子取出遗诏的事是不是很扯,嘉庆临终前不把金匣子贴身藏好,反而交给了一个小太监,嘉庆的心怕是太大了吧。
而且要知道托津和戴均元从小太监那取得金匣子时正是孝和睿皇后颁布懿旨希望由道光继位之后的事情,后世历史学者都猜测可能嘉庆去世后根本就没有留下金匣子密诏,托津和戴均元从小太监那获得金匣子密诏很可能是托词,密诏应该是后来这些朝廷重臣撰写的,而能让王公重臣拥立道光继位主要是源于孝和睿皇后的那道懿旨。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道光、绵恺、绵忻三人的生母,道光生母是嘉庆的原配结发妻子,而绵恺和绵忻的生母则是孝和睿皇后,也就是说孝和睿皇后没有支持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继承皇位反而力挺了只比她小6岁的养子道光继位,她为何如此呢?
先说一说为何在紫禁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没有找到嘉庆秘密立储的密诏,还有嘉庆去世后为何没有找到金匣子密诏。
其实在嘉庆时期,道光真的算是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选,虽然是秘密立储,道光明显深得嘉庆喜爱和器重,而且不光嘉庆喜欢,连他老爹乾隆都十分喜爱道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时,年仅10岁的道光随着爷爷乾隆去狩猎,道光一箭就射死了一只鹿,当时乾隆十分高兴,看道光小小年纪骑射就如此精湛,而且道光在6岁时就已经能熟背古诗名著,可以说道光在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文武双全的一面,乾隆很开心,认为道光有自己当年陪爷爷康熙的风范,在心目中已经把他当成了皇太孙一般看待。
并且在嘉庆元年(1796年)时,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亲自主持并操办了道光的婚礼,可见乾隆对道光有多么重视。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道光又奋勇平定了天理教起义,可以说在嘉庆时期虽然没有公布皇储名字,道光绝对是当时的不二人选。
可是这种情况到了嘉庆晚年就变了,主要是随着皇四子绵忻的逐渐长大,绵忻相貌英俊,也很聪明很有才能,虽然年少却颇为老成持重,嘉庆逐渐开始喜爱绵忻,并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时册封绵忻为瑞亲王,要知道比绵忻大了10岁的老三绵恺才不过被册封为惇郡王,比他还低了一级,可见嘉庆对绵忻是格外的喜爱。
而相比之下虽然道光也很有才能,通过历史画像可以看出来,道光的长相非常平庸,又干巴又瘦,完全没有帝王之相,据朝鲜使臣朴绮寿记载,道光面相凉薄,生性吝啬平庸,而绵忻年少有为通达事务,朴绮寿回国后曾报告朝鲜国王,认为绵忻很优秀,极有可能继承大统。
所以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来,不排除在嘉庆晚年他起了易储之心,诚然,在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亲政后,当时道光已经年满18岁,且深得乾隆和嘉庆的喜爱,而绵恺当时只有4岁,绵忻还没有出生,嘉庆当时肯定会选择秘密册立道光为继承人,并将密诏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
随着绵忻的出生以及成长,嘉庆的想法就开始有了转变,所以很有可能是嘉庆晚年想易储,才会撤掉之前放于“正大光明”匾之后册立道光的密诏,这也就造成了后来王公重臣在“正大光明”匾后面没有发现密诏的原因。
而嘉庆就是在易储的过程中才突然猝死,导致了死后找不到任何关于继承人的密诏,要知道嘉庆此前身体还很健康,他不会想到自己会突然猝死,所以他很可能是想在去世那段时期完成易储的安排,不过很可惜还没完成他就猝死。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绵忻已经得到嘉庆的喜爱,可他的母亲孝和睿皇后为何还会在群臣没有找到嘉庆密诏的情况下,对外宣布拥立道光继位的懿旨呢?
这一切还得从道光与孝和睿皇后的关系以及孝和睿皇后的人品说起,嘉庆的嫡妻最初是道光的母亲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而孝和睿皇后最初只是嘉庆的侧福晋,嘉庆登基后她被封为贵妃。
在嘉庆二年(1797年)时,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去世,当时的太上皇乾隆亲自指示嘉庆,在孝淑睿皇后丧期过后可册立孝和睿皇后为后,也就是说孝和睿皇后是得到乾隆首肯认定的,她的人品和气度自然不会太差。
也确实如此,孝和睿皇后虽然仅比道光大了6岁,在道光生母孝淑睿皇后去世后,她很有母亲风范,而且她与道光的结发妻子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被追封的还属于本家亲戚,自然对道光夫妻极为关心和照顾,道光与继母孝和睿皇后关系还很不错,并且道光与绵恺、绵忻的兄弟感情也很深厚,所以道光与孝和睿皇后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不是亲母子,却堪比亲母子。
而且孝和睿皇后在历史上人品非常好,她为人随和厚道,在后宫中名声一直都很好,这也是乾隆指定让她成为嘉庆继任皇后的主要原因,这样的人注定干不出来偏于自己儿子的事情。
抛开这些不说,最关键的是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毕竟道光是嘉庆前半生最满意的继承人,道光年纪大,权力重,在朝野上下比较受拥护,况且还曾经深受乾隆喜爱,除非有明确的嘉庆密诏能否定道光的继承人身份之外,否则其他人是很难撼动道光的地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孝和睿皇后就得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支持道光继位,要么暗中操控扶持绵忻继位。
在没有找到嘉庆密诏的情况下,如果孝和睿皇后想以皇后身份扶持自己的亲儿子绵忻上位是有很大的困难,毕竟绵忻当时只有15岁,即便再有能力,再老成持重,年龄摆在这呢,朝臣是会服从绵忻还是会服从已经38岁的道光呢?答案结果显而易见,朝臣们愿意服从年长的道光了。
所以孝和睿皇后如果硬要扶持绵忻继位的话成功概率很低,毕竟她不是那种能独揽大权的女人,没有嘉庆密诏明确规定让绵忻当继承人,那么朝臣们肯定不会服从,闹到甚至会引起政变,结果很可能是孝和睿皇后身败名裂,而且绵忻也不会得到好处。
考虑到这些客观条件孝和睿皇后也不可能扶持自己的儿子绵忻继位,而孝和睿皇后主动在第一时间颁布皇后懿旨希望道光能尽快继位,也是在这件事上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她不下这道懿旨,道光继位的概率也很大,但如果那样的话道光继位之后肯定会对她颇为猜忌,她反而落不了好,甚至绵恺和绵忻也会被道光所猜忌,所以她不如先下懿旨表明自己态度,还在道光这能买好,还能保全绵恺和绵忻不被道光所猜忌。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孝和睿皇后不光人品好,她还是一位非常睿智且有大局观的女人,她能明白“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道理,虽然绵忻很优秀,但毕竟年幼,道光即便再平庸,但他年长有阅历,有从政经验,还是曾经乾隆和嘉庆都属意的继承人。
而孝和睿皇后主动下懿旨请道光继位,也为她在后世博得了大公无私的美名,也正是因为她这大公无私的举动,消弭了一场潜在的政治危机,如果她私心过重,坚持想让绵忻继位的话,那么恐怕很难避免一场政治危机。
历史也证明了孝和睿皇后这一举动非常明智,事后道光对她这一大公无私的举动更加敬重佩服,尊她为皇,称她为皇母,对她极为孝顺。
历史故事
- 关于嘉兴移动用户最关心的服务问题
- 郭富城邀友人吃开年饭 开超级跑车惹人注目
- 彝族凉山旅游(凉山彝族景点)
- 毛阿敏《相思》背后蕴含的情感故事是什么
- 中国十大石窟宁夏(走进千年石窟遇见须弥之光—
- 菲律宾人死后是怎么样处理的---
- 江西富豪排行榜2016,李义海成江西首富(身价14
- 微笑狗真实事件微笑狗是什么看了哔哩哔哩有
- 如何找到适合我的冷系女生头像
- 姚笛高杰个人简介姚笛新婚老公身价多少亿
- 颜如晶家境背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真的是这样
- 长阳十大旅游景区(长阳周边景点)
- 美女厨房主持人沈星41岁沈星近照曝光,她如今
- 如何找到有效的祛斑产品 祛斑产品市场大盘点
- 虎牙楚河游戏列表虎牙楚河玩的什么游戏可以
- 为什么手机数据线连不上电脑(3个方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