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何会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说法?
在明清小说中,经常出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说法。今天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战争向来是残酷的,战争也是毁灭人性,破坏社会公良和道德规范的。在战争中,为了打败敌人,各种暴力手段,各种欺哄讹诈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战争无义,战争无信!
而且,在战争中无信无义,还是一种很被认可,甚至很被欣赏的事情。“兵不厌诈”,“兵者,诡也”,这些话都是表明,战争是允许欺骗行为的。甚至只有欺骗行为,才是战争的最重要的方式。说“上将伐谋。”而谋略本身就是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
既然欺骗在战争中大行其道,而且被肯定。可是为什么,却又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样的约定呢?有这样的约定,就意味着这是一种诚信。那么,整个战争无诚信的情况下,为什么偏偏要留下这一样诚信的东西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战争在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阶段各个时期的不同状况。
人类最早是从丛林中走过来的,古代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领地,经常会发生战争。那时候的战争,所遵循的,就是丛林法则。谁的力气大,谁最勇敢,谁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了,也会有谋略,比如说,在草丛中挖一个陷阱,或者偷偷放一阵绊马索。把敌人引诱到绊马索以及陷阱前面,让他们中计,然后把他们擒拿起来。
不过也仅仅如此而已,更多的,还是要靠力量取胜。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贵族和奴隶这样的阶层的时候,文明的进步,使得打仗不但需要勇敢,需要强大的力量,而且还是一件需要守信义的事情。两国之间要打仗,需要下战书。这个战书就由使者来完成。下完战书后,双方需要约定打仗的时间和地点。在选择时间的时候,双方还要进行占卜,看看这个时间是否合适。接着,选择的地点,一般都是宽阔的,适合战车拜访的地方。
那时候的打仗,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虽然打仗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抢夺更多的地盘。,说出来的理由,则是为了维护“礼”,维护“公平正义”。比如某个诸侯国去攻打别的小国,其它诸侯国都要为他出头,这就是所谓的维护“公平正义”。再比如“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对周王室无“礼”,要组织诸侯国前去攻打他。有时候战争也是为了报仇,而且还要为报仇找理由。比如纪国曾进谗言,让周王烹煮了齐侯。,后世国君前往攻打纪国,为先祖报仇。对于这件事,连都认为齐国做得对。
不过人类发展到战国时期,战争就不再以维护“礼”为借口,而是真刀真枪地抢地盘了。那时候,信义就完全没有了,谋略就大行其道了。有个说法是“”。但实际上春秋时期,还多多少少要找个“义”的借口。到了战国时期,这个借口都已经不要了。
不过,虽然不再需要“义”的借口,不再需要选择时间地点,大家“明火执仗”地打,,对于派使者这一点,却还保留了下来。而且在对待使者的问题上,大家还约定俗成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样一条规定。
由此可见,“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一种关于战争需要信义的历史遗存。
那么,为什么别的关于信义的战争法则没有留存下来,只有这一个留存了下来呢?
其实,准确地说,留下这一条,只不过是留下一个战争双方信息互通的方式,并没有留下“信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交战双方,必然是要通信息的。要通信息,就要有传递信息的人。如果没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一条规则,也就意味着传递信息这一种方式被阻断了。毕竟谁也不敢派人去传递信息,谁去谁就会死。
不过,就算战争双方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种不成文的约定,但并不表明,两国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守“信义”。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战争双方还常常会利用对方的使者来传递假情报。《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就是利用使者传递假情报的的例子。虽然这是文学创造,但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不杀来使”也不是绝对不杀,历史上就发生过很多次杀来使的情况。比如蒙古进攻钓鱼城的时候,钓鱼城的军民就杀掉来使,以示要和蒙古。而当年花剌子模也割掉蒙古使者,表示对蒙古人很瞧不起。
所以说,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与反人类性,所谓“信义”,就算在“不杀来使”这一点上,也是不存在的。
历史故事
- 关于嘉兴移动用户最关心的服务问题
- 郭富城邀友人吃开年饭 开超级跑车惹人注目
- 彝族凉山旅游(凉山彝族景点)
- 毛阿敏《相思》背后蕴含的情感故事是什么
- 中国十大石窟宁夏(走进千年石窟遇见须弥之光—
- 菲律宾人死后是怎么样处理的---
- 江西富豪排行榜2016,李义海成江西首富(身价14
- 微笑狗真实事件微笑狗是什么看了哔哩哔哩有
- 如何找到适合我的冷系女生头像
- 姚笛高杰个人简介姚笛新婚老公身价多少亿
- 颜如晶家境背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真的是这样
- 长阳十大旅游景区(长阳周边景点)
- 美女厨房主持人沈星41岁沈星近照曝光,她如今
- 如何找到有效的祛斑产品 祛斑产品市场大盘点
- 虎牙楚河游戏列表虎牙楚河玩的什么游戏可以
- 为什么手机数据线连不上电脑(3个方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