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里边为什么有太监 太监的责任又是什么

历史趣闻 2023-04-19 21:28www.dkct.cn历史人物

  今天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宫中为什么会有?太监的职责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太监也叫宦官、寺人,这些称呼在古代都是官职,指的是在王宫或皇宫中为诸侯王或者管理宫中杂务的男性侍从,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些称呼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中国历史上的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宦官了,甚至更早。

  先举几个先秦时期的宦官来说明

  1、寺人

  《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宦官是西周时期的寺人孟子,这个孟子不是后来的儒家孟子,而是与其同名的人,寺人孟子是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他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巷伯》,被收录在《诗经 小雅》之中。

  宦官

  周幽王是西周一位君主,烽火戏诸侯的那位,也是一位昏君,寺人孟子不知道犯了何事,被施以宫刑,他在这首诗中明确称自己为寺人,也就是阉人,而巷伯这个称呼也是官职名,掌管宫中巷寝门户,与宦官类似。

  2、寺人貂

  《左传 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

  这段话中的寺人貂就是太监,寺人也是周朝设置的官职,其职责是掌管宫中的事,貂是这个太监的名字,寺人貂也就是名字叫貂的宦官(或太监),这个人是齐桓公的手下,为了接近齐桓公,挥刀自宫,成为阉人,在齐桓公去世之后,凭借生前的宠信作乱,插手立继承人的事,成为奸臣的代表人物之一。

  3、寺人勃鞮

  《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

  有奸臣宦官,自然就有贤臣宦官,春秋时期有一个宦官叫勃鞮,也叫寺人披,与上文的解释相同,晋国发生之乱后,晋献公派出勃鞮刺杀公子,但没有成功,后来的晋惠公也派勃鞮刺杀重耳,仍然没有成功,也许是勃鞮故意放水。

  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晋国国君,勃鞮见请求效忠,但晋文公不相信他,勃鞮就举出和齐桓公的故事,管仲原本是齐桓公的政敌,还射了齐桓公一箭,被齐桓公装死躲过,后来经推荐,管仲才成为齐桓公的相国。

  勃鞮作为宦官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凭此说服了晋文公,然后告诉晋文公晋国内部有人准备发动叛乱,成功阻止了晋国再一次的动乱,后来勃鞮成为晋国大臣,辅佐晋文公治理朝政,成为贤臣的代表人物之一。

  宦官与皇帝

  4、宦官嫪毐

  先秦时期,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宦官,他的名字叫嫪毐,嫪毐最初是的门客,去世后,年幼的秦王即位为王,国政由吕不韦与负责处理,吕不韦与赵姬原本就是情人,在秦庄襄王去世之后早情复燃。

  吕不韦惧怕秦王嬴政长大后会发现自己与赵姬的事,所以把具备特殊能力的嫪毐假扮为宦官送进宫中,专门来伺候王姬,嫪毐进宫后并没有净身,吕不韦依靠职权掩盖了,之后赵姬与嫪毐有了私情,并且还生下两个儿子。

  嫪毐因为野心而准备刺杀秦王嬴政,结果兵败自杀,其三族被诛杀,嫪毐是名义上的宦官,实际上的情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宦官。

  5、宦官

  赵高是最著名的奸臣,没有之一,他凭借一己之力,毁灭了强大的大秦王朝,赵高因为犯法而被迫当了宦官,但赵高是有女婿的,可以肯定他不是阉人,或者在自宫之前就有生育了,他至少有一个女儿。

  赵高从去世之后开始祸乱朝政,先是沙丘政变,诛杀与兄弟,然后蛊惑杀死所有的兄弟姐妹,引诱胡亥杀死,等到赵高掌控最高权力后,派自己的女婿咸阳令阎乐杀死了胡亥,妄想自己称帝,结果满朝文武不同意。

  最终赵高先立为王,结果小看了子婴,被子婴所杀,三族也被诛杀,而此时的大秦王朝也宣告灭亡。

  赵高

  从先秦及秦朝时期的宦官来看,有以下特点

  1、有的是阉人,有的不是阉人。

  寺人孟子遭受宫刑,是阉人,寺人貂自己挥刀自宫,也是阉人,在成为阉人之前他就已经结婚生子了,寺人勃鞮不确定是不是阉人,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嫪毐则肯定不是阉人,而是假冒的阉人,赵高则不是阉人,他有个女儿。

  从这些历载来看,可以肯定先秦时期的宦官或者太监有的是阉人,有的不是阉人,也就是说没有明确一定是阉人才能当宦官或者太监,没有必须自宫的标准。

  从开始,皇宫之中的宦官必须要先自宫才能进宫,也就是说从东汉开始,宦官就是阉人,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直到,延续了两千多年。

  从东汉开始,宦官必须是阉人

  2、都参与了政治。

  宦官、太监、寺人、巷伯其实都是官职名,所以都参与了政治,只不过参与方式不同,宦官这个官职最初是掌管宫中的杂事,代替诸侯王或者天子处理一些不方便的事,是诸侯王或者天子身边比较亲近的官职。

  所谓的宦官干政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后世的朝代格外关注而已,而宦官的职权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上宦官职权最大的朝代是东汉、、。

  3、职责都是掌管宫中的事。

  宦官或者太监的职责都是掌管宫中的杂事,宫中有哪些事呢?太多了,比如侍奉诸侯王或者天子以及他们的妻妾更衣、沐浴、就餐、如厕、买菜做饭、把守内宫门,替天子传召大臣、宣读诏书、宣布任命等等。

  东汉和唐朝的宦官甚至还能控制,废,而明朝的宦官则利用特务机构随意监督、缉拿大臣与百姓,干涉政治,历朝历代都对宦官干政保持警惕,大多数朝代是严厉禁止宦官干政的,比如的魏朝、两宋与清朝。

  宦官是掌管宫中杂事的

  既然宦官干政的问题这么多,那么皇宫之中为什么会有太监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皇宫之中需要太监来做一些杂事。

  封建社会一直是家天下的概念,所谓的皇宫其实就是皇帝的家,这个家里主人就是皇帝,而皇后就是女主人,家里还有很多的与妾,这么一大家子人需要吃喝拉撒,总得有人来伺候,还有很多的的事,需要人来做,而这些人就是太监。

  太监也可以理解为皇帝的家奴,古代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家奴,皇帝也有,只要是家中的杂事,皇帝都会交给太监来做,从东汉开始,太监就是阉人,虽然被阉了,但还是男人,有力气,能干活,比女人强多了。

  二、太监本来就是官职,有自己的职责。

  在家天下的概念下,家奴也是官职,宦官、太监、寺人、巷伯都是官职,皇帝的家奴同样是这个国家的官员,太监最早的职责就是掌管宫中的事,这样官员也被称为内臣,是处理皇帝家事的官员。

  宦官也是官

  而朝廷中处理国家大事的官员则被称为外臣,这是根本性区别,既然是官员,皇帝需要有人来做,而太监的来源大多是犯了罪的人或者贫穷人家送进宫的子弟,不同的是,前者是被动当了太监,而后者是主要当太监,以期望将来能飞黄腾达。

  既然太监是官职,那么就有选官罢官的流程,通过不断地选择新人加入,以协助皇帝来管理家务,就必须要有太监了。

  三、太监必须阉割,不能祸乱后宫。

  历史上祸乱后宫最有名的宦官就是嫪毐,居然跟寡居的太后生了两个儿子,这在先秦时期不算什么,那个时候还没有如此强烈的人伦问题,但嫪毐的事说明,如果后宫之中有真实的男人出入,就有可能导致皇帝的妻妾出轨的事。

  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皇帝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阉割,也就是自宫,这本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著名的史学家就是遭受了宫刑,但并不是每个遭受宫刑的人就要进入后宫当宦官,,从东汉之后,每个进入后宫当宦官的人必须是阉人,就是为了防止后宫出现桃色事件,要知道后宫中的宦官可有人。

  宦官不能祸害后宫

  四、皇帝制衡文官集团的手段。

  宦官从东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这是因为在东汉,自之后的皇帝,寿命都不长,皇帝年幼,那就只能太后当政,太后是个女人,不方便出入外朝,所以太后就请自己的娘家亲戚来管理外朝,形成了干政。

  最严重的时候,外戚甚至还能废立皇帝,比如跋扈将军梁翼毒杀了,独揽朝政,后来的长大后,发生权力都在梁翼手上,自己作为皇帝却没有权力,于是汉桓帝联合了几个宦官,诛杀了梁翼,成功夺回了权力,皇帝就成为实权皇帝。

  之后皇帝就利用宦官来打击外戚,每当外戚专权时,皇帝身边无可用之人,只能利用身边的小跟班-宦官来密谋,皇帝信任宦官,反而不相信外戚与文官集团,久而久之,宦官就形成一股可以制衡外戚与文官的政治力量。

  宦官可以制衡文官集团

  到了明朝尤其如此,明朝的政治体制比之前的朝代更为成熟与稳定,明朝的文官集团非常强大,经常与皇帝对着干,几十年不上朝,就是跟文官集团搞不好,宁愿信任宦官,也不相信满朝文武大臣,皇帝也喜欢利用宦官(包括、与)来打击文官集团,只要宦官集团存在,文官集团就不能一家独大,这是出于权力的制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