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禄山当初没有造反 最后其他节度使会不会
今天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历史上安禄山之乱影响深远,如果没有他造反,其他节度使会吗?
历史上唐代如果没有安禄山的反叛也会有其他人的反叛,因为节度使这个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唐代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是非常集中的,手中握有兵权、财权、行政权,这是非常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就是权力太集中了,而朝廷想要对其进行干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他们手误重兵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唐代的的节度使基本都带边境地区,他们驻守边境手握重兵且长期和边境的少数民族大军以及部落作战,因而这些人的大军是久经沙场非常有战斗经验的一支强军。而朝廷所控制的大军大多的都是,他们长期处在内地,虽然也训练装备也精良,和经常处于战争中的边境节度使的大军相比还是差了太多。因而历史上曾经几次朝廷镇压地方节度使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唐代节度使的情况
所谓的节度使,是从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之所以称之为节度使,是因为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它起源于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及隋代时改称总管,唐初称都督。
唐代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被朝廷罢免,只有在边境等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还有保存,以统州、县、守卫防御。在唐代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唐代真正开始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的时候,最早是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根据古书资料《·百官志四》载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
开元年间,朝廷在主要的边疆地区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这十个之中的范阳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并且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节度使制度都对唐代朝政的恶劣影响
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对于当时的朝廷集权来说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大多拥有巨大的权力,是真正控制地方的强人,但对于朝廷的命令大多是听调不听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资本,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这样就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后的的局面。
这些边境的节度使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开了不好的头,因为其他人看到这些节度使即使半割据朝廷对其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也自然有样学样,这使得唐代边境地区的是个节度使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对于朝廷的命令都是做表面功夫。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听的。
最代后期的节度使造成了朝廷控制力日趋下降,君臣关系逐渐紧张,对的地方的将领不再信任,而地方的节度使对朝廷也是阳奉阴违,朝廷的影响已经在地方几乎没有存在感了,这种情况也为后来节度使的叛乱灭唐起到了恶劣的开头。
,在唐代即使没有安禄山的造反,地方的节度使也会有其他人这么干,因为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使得他们的野心和欲望膨胀,不利于朝廷的集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