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了马谡,只是因为失守街亭吗?
公元二二八年,时任蜀汉丞相的按照的战略布局,主动出击攻打曹魏,开了蜀汉的第一次。诸葛亮此次北伐进攻的目标是祁山,此时曹魏的是,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先发制人。为了抵抗诸葛亮的进攻,曹叡亲自到前线督军。
在这一场战争中,诸葛亮任命的弟弟为前锋主将,统帅三军在街亭这个地方迎击魏军。可是,马谡在排兵布阵时,违背了诸葛亮的嘱托,他把军营扎在山上,而不是选择地势平坦的城镇地区。最终,马谡被魏将断了后路而战败。马谡在街亭一战失利,丢掉了街亭这个军事战略重地,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被迫撤军,第一次北伐战争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
尽管古人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回去之后,把马谡给斩了。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小弟,按说诸葛亮应该网开一面、从轻处罚,可是,诸葛亮不但没有网开一面,反而痛下杀手。诸葛亮斩马谡其实是不舍得的,他还是要这样做,为什么呢?第一,为了彰显
诸葛亮个马谡的关系,要从马良说起。马良是马谡的哥哥,马良跟诸葛亮是要好的铁哥们,马谡作为铁哥们的弟弟,自然受到了诸葛亮的照顾,自然就有了亲疏关系。,诸葛亮把这次北伐的先锋位置交给了马谡,马谡在排兵布阵上的失误,导致整个北伐战争的失败。本来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时,就遭到众人的排挤,大家都等着看诸葛亮的笑话,现在马谡打了败仗,自然就成为别人眼中的话柄。
大家都在想,你诸葛亮的人出事了,看你你怎么处置?这就成了摆在诸葛亮面前的一道难题。诸葛亮做事一向不打折扣,既然我的人出事了,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也为了不被别人看笑话,那也只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了。所以,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目的是为了堵住众人的嘴。
第二,为了彰显铁面无私
在诸葛亮北伐出兵之前,商量谁做先锋的时候,很多人都推荐和吴懿,,诸葛亮好像根本就没把别人的意见建议听进去,一心保自己的小弟马苏上位。
由于诸葛亮的硬推,马谡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坐上了先锋的位置。
众人质疑的原因是,在的时候曾经给诸葛亮说过,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
但此时此刻,诸葛亮违背了刘备临终前的遗愿,属于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加上出了这档子事,还把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给搞丢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也就不能再包庇马谡了。
为了彰显自己的铁面无私,就把马谡给斩了。
第三,为了彰显一视同仁
诸葛亮在蜀汉治理体系里,很多人都不服诸葛亮,都想看他笑话。这其中就包括刘备临终前的另一个托孤大臣。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就是看到李严与诸葛亮不合,以此来制衡诸葛亮,避免诸葛亮。所以,李严跟诸葛亮叫板,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不是什么藏着掖着的事儿。现在马谡打了败仗,正好给了李严将诸葛亮一军的机会。
大家都眼巴眼望的看你诸葛亮怎么处置小迷弟马谡,诸葛亮为了确保自己执法公正,更好的对付李严,就挥泪斩了马谡,彰显自己并不偏袒任何人,即便是自己的小弟。
所以,马谡的死其实并不是他打了败仗,失了街亭,而是因为权力的争斗,他正好夹在权力斗争的中间,成了倒霉鬼。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权力斗争都是非常耗费国本的东西。
比如,近代的历史中,翁同龢与之间,就是一个内斗很好的例证。翁同龢与李鸿章是影响晚清历史的两个重要人物,也是一对世人皆知的政敌。在时期,翁同龢挟私怨,时时遏制李鸿章;甲午之战前夕,掣肘李鸿章拨款,使无钱补充军舰装备,最终溃败。
,我们可以看出,内斗是最无谓的牺牲了。所以,诸葛亮斩了小迷弟马谡,街亭战败只是一个诱因,最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派系的内斗,马谡也就成了内斗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