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才导致皇位不保 朱允炆削藩做过了吗
还不了解削藩的读者,下面风趣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朱允炆这么做有错吗?
朱允炆的身份继承人,算是嫡长子制度的实操代表。的原配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朱允炆是生的庶次子。但正常来说是朱雄英继位,然后是朱允熥。长子夭折,常氏死得早,吕氏被扶正,朱允炆成了嫡长子。
建文帝欲效故事,削藩这种事情只有狠人能干得了。朱允炆这人算是比较狠,比如能把湘王逼得阖家自焚,因为10岁孩子的揭发就能把周王废为庶人。但他没法和汉景帝比狠。汉景帝下个棋就能一棋盘把吴王世子当场干死,战事不顺就把自己的恩师腰斩,胜利以后把时全力帮自己扛雷的亲弟弟软禁起来吓死,把自己的大功臣下狱活活饿死,还把给自己亲儿子,太子赐了个自尽。对自己最亲近,最有功的人被汉景帝团灭了,这一点建文帝是望尘莫及的。
建文帝的才能当守成之君绰绰有余,觉得这小治理国家还是比较手拿把攥的,只是朱元璋没想到朱允炆会削藩,按照老朱的设计,天下由驻守,藩王都是子侄叔叔大爷关系,有深厚的革命友谊,大概率不会有那种王爷们组团来起兵作乱,如果单个藩王造反,自己的继任者,加叔伯兄弟就能灭了他。没预料到朱允炆上来就要削掉藩王的兵权,这下了,亲戚们全看着,由着朱允炆和干架,个别比如宁王的手下还加入了造反军队(宁王算是半被迫)。
小编一直觉得,朱允炆在朱棣攻陷南京之时,就被亲叔叔朱棣杀掉了,而不是密道逃走或流亡海外,至于下西洋更是于此无关。抢夺侄子合法帝位并取而代之的历史骂名不是每个上位者都能承担得起的,的代价,与千古骂名共存。所以朱棣深知其中微妙,生于战火死于征程,实归一代明主。朱允炆不主动削藩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根基未稳尚罢,何苦低估对手。
朱允炆就是个孩子,被臣下利用的工具人皇帝。文官集团想削藩,几十个藩王握着兵权,从最好的一面想,这就是皇族的根基。小皇帝被文官集团忽悠,信了文人的话,可当时勋贵集团集团还在朝堂上,还有话语权。皇帝被文官忽悠下旨削藩,那就得有人带兵去平藩,能带兵的就是勋贵集团的,勋贵集团和藩王全都是亲家连襟关系。
领导的命令又不能拒绝,只能上班摸鱼,走一步看一步,再说了勋贵集团又不傻,藩王搞完了,就该搞他们这些有兵的勋贵集团了。看看后来的,被忽悠的一波把自己的家底和勋贵集团全送走了,从此文官集团就是整个帝国的话事人了,二品大将军看到七品市长得下跪迎接了,皇帝说话也越来越不好使了,就只能把心里变态的搬出来跟的文官斗了,从此帝国没有了进取心和走下坡路了。
勋贵也好,文官也好,皇族也好,在那个封建思想封建时代,一旦有了权利都是一样的本质,但在权利方面互相掐架掣肘,武人、文人、宗亲、能够升职加薪的创造业绩的渠道不一样,所以永远是对立为主,而皇帝又和所有文武官员的利益不同,为了帝国的稳固和不被推翻,就必须考虑在乎民生,所有权利的决定和执行都是博弈的结果。下面不合皇帝的命令才能有效地执行下去,如果文武百官都是一个派系铁通一个,皇帝的命令就行不通,权利表面看是自上而下给的权利,实际都是自下而上给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