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的妃子为何最后成为郭威的皇后呢?

历史趣闻 2023-04-20 11:14www.dkct.cn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里,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不相信会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情的。在古代像这样的事情却也确实发生在了柴美人柴皇后的身上。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柴美人来说,后半身成为了皇后才是她爱情的真正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听到郭威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太熟悉,简单的来说,郭威其实就是五代时期的周太祖。据说郭威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人在他的脖子上纹上了一只飞雀,所以在当时很多人也称郭威叫做“郭雀儿。”说起郭威,这位可不简单,完全是一位的草根皇帝,经过了才弄得黄袍加身的。在他年轻的时候,郭威的性格非常的直率,大大咧咧的,喜欢赌博喝酒,不怎么拘于小节,乍一看就像是个地痞流氓,其实并不是,心思细腻着呢。

  在郭威早年的时候,他其实只是一位小小的军官,而且在当时的皇帝就是的一代战神。这个李存勖也是个很不得了的人物,武力值爆棚,打起仗来更是厉害的很。可是李存勖终究还是一介匹夫,坐起皇帝来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李存勖是栽倒在了自己最喜欢最信任的伶人手里了,可以说是下场很悲惨的。

  在当时,李存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妃子,叫做柴美人。这个柴美人也是很奇葩的,居然成为了郭威的皇后。你要知道,在那个封建思想很浓重的年代里,出现这种事情,而且又是在皇室,可以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柴美人在当妃子的时候,常年都是居住在皇宫之中的,虽然过得舒适奢华,却是非常的枯燥无味的。柴美人却拥有着想要去皇宫外面玩玩的一颗躁动的心,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李存勖死后,这种心思就更加的强烈了。李存勖逝世后,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减后宫,理由就是节省皇室开支。

  得知这一消息的柴美人非常的兴奋,主动的像李嗣源请示离开皇宫。李嗣源也是非常情愿这么做的,很幸运的,柴美人被驱逐出了皇宫。出宫后的柴美人第一个打算就是准备先回自己的家乡邢州尧山。在路上的时候,天上却下起了雨,无奈之下,柴美人选择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暂住,等待雨水过后再赶路。

  当时在小旅店暂住的柴美人经常会看到半掩的门里面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军官走来走去的,直接被那股子军人特有的气场给吸引住了。柴美人在这种心理下,对这个军官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找来店小二询问此门里的军官到底是谁。小二告诉柴美人说到:“大家都叫他郭雀儿,是军中的马步军使。”得知这一信息后,柴美人大喜,于是就亲自找上门来找郭雀儿,想要对郭雀儿进一步的了解。郭雀儿也不是什么高傲之人,看到有美人不嫌弃自己并且想要了解自己,他也不会拒绝了。

  柴美人与郭雀儿经过一番交谈后,柴美人可以说是已经被郭雀儿的谈吐深深的吸引住了,当即就决定要以身相许,而郭雀儿这边见美人这边对自己如此深情,也是非常欣喜的答应了。不过在他们俩的爱情篇章里还是会少不了一些阻碍的,那就是柴美人的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毕竟中国古时候,就算是现在也是,很多情况还是讲究的。

  柴美人相似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非常坚持自己的主见,她亲自劝说自己的父亲“父亲请相信我,郭威在以后肯定是有大作为的。”在女儿的坚持和百般的劝说下,父亲还是做出了自己的让步,于是柴美人和郭威就这么幸福的在一起了。

  据说当时的郭威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依然找不到自己以后要前进的目标,还是保持着原来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而柴美人就在这里起到了作为一个优秀妻子的作用,他不断的劝说郭威改掉一些粗俗的习惯,鼓励郭威去学习知识,甚至还献出了自己的继续提供给郭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郭威也非常的上进,没有辜负爱妻的期望,他慢慢的改掉了很多粗俗的坏习惯,逐渐变得深明大义,做任何事情都有着自己的主理解了,颇有一股子不平凡的气势。

  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在自己的努力下,郭威的官职也是越做越大,当时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门都对郭威这种上进好学的人是,而这也正式为郭威后来的黄袍加以铺垫了基础。

  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可惜的是,郭威当上皇帝后,自己心爱的妻子,曾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却已经离开人世了。郭威非常的思念柴美人,为了这份思念,他追谥柴美人为圣穆皇后,而且在这之后,郭威就再也没有册封其他的皇后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郭威的一身中,他只有三妾一后,这三妾还全部都是寡妇,个个都是非常美丽贤德的。

  郭威在做皇帝的时候,生性非常的节俭,对人民非常的关爱,后来立自己的养子为皇帝,尽管他是有自己的亲生儿子的。其实在这里,在后人看来完全无法理解,也许郭威这样做,兴许是对柴美人的爱太深了,也许也不排除郭威看中了柴荣的治国能力。我们不得不说,如果人的这一生有着这样一段美丽的爱情,这一生也就圆满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