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还是十万援军,为何刘禅却选择了投降呢?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并对进行了劝降工作。此时,虽然首都被围,可等人还有十余万援军的情况下,为何要开城门投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禅是在综合考虑这三路援兵的处境之后,受到投降派谯周的“诱惑”,认为大势已去,继续抵抗下去,没有多大意义,这才开城门投降邓艾的。
分析姜维、、这三路援军的处境。
剑阁姜维,被钟会大军牵制
在曹魏伐蜀前期,姜维和邓艾对峙于沓中,不久退守阴平。而钟会大军围攻汉、乐二城,及关口。经过惨烈拼杀,后卫将军傅肜之子傅佥英勇战死,而怕死的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在攻下关口后,,进入汉中腹地。姜维和再困守阴平,已无实际意义,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诸军会合,退到剑阁。《志·姜维传》中记载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剑阁易守难攻,是益州的门户了,姜维已无路可退。他将大军集中在剑阁,和钟会相持不下。由于钟会有十余万军队,远远超过邓艾的五万军队,属于这次伐蜀的主力部队。姜维集中所有从汉中撤退的精锐军队,再凭借天险剑阁,才和钟会打了个平手。如果姜维从剑阁分出一半精兵前去救援成都,剑阁就不保险了,有丢失的危险。如果剑阁丢失,不亚于丢失街亭,对于蜀汉来说,都是致命的。
南中霍弋,被刘禅拒绝
霍弋是霍峻之子,多年在南中驻扎。他在南中,能“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霍弋听闻魏军来袭,向后主刘禅上表,打算前往成都防守。而刘禅认为没啥大事,拒绝了霍弋的支援。在刘禅降魏后,霍弋身穿丧服,为之痛哭。他的部下诸将都劝霍弋应该尽快投降,霍弋在得到刘禅受到礼遇,被封为安乐县公时,才率领南中六郡太守投降。
永安罗宪,阎宇亲自驰援
公元263年,曹魏来袭,后主刘禅下令,让阎宇带领主力军队回援成都,留罗宪2000士兵守卫永安城。由于路途遥远,阎宇大军还未来到成都,后主刘禅已经开城投降。他到达成都后,只能向邓艾投降。罗宪得知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便率领所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天。
以上就是公元263年,成都被围后,这三路大军的情况,接下来再分析刘禅为何要开城投降。
其中,剑阁的姜维带领的是蜀汉主力,也是常年伐魏的百战之师。可是,他的对手也是曹魏钟会主力大军,足有十几万之多。,姜维如果分兵驰援成都,派的少了没用,派的多了,怕剑阁丢失。
南中局势混乱,当地少数民族,民风彪悍,经常有叛乱,如在死后就发生了叛乱,被平定,在蜀汉后期又发生了动乱,将军向宠在平定时战死。这就是为啥刘禅宁肯从永安调兵,而拒绝霍弋带兵勤王的原因。
永安城是蜀汉和东吴的边境,也就是白帝城。当年刘备惨败,逃回到白帝城(永安),在白帝城驻扎重兵,防备东吴乘胜追击。听闻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吓得不敢追击,命令退兵,也是因为白帝城有重兵把手。虽然蜀汉和东吴重新结盟,蜀汉依旧在白帝城驻扎重兵。这次魏兵,刘禅不顾边境安危,调将军阎宇来援,已经是迫不得已了。
,虽然有剑阁、南中、永安三路大军,刘禅考虑良久,只能从永安调兵回援。可是由于在绵竹战死,葬送了大批精锐,导致成都空虚。凭借成都当时的兵力,不一定能够撑到阎宇援军到来。
刘禅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出路。会上,有的大臣认为应该放弃成都,逃到盟友东吴那儿,有的人认为应该逃到南中七郡,凭借南中的险要地形,自保不成问题,还有的人说这说那。而谯周却说道“从古到今,就没有寄人篱下的,如果现在进入东吴,那就是东吴的臣子了。现在最强的曹魏能够灭了弱小的蜀汉,将来也可以灭掉东吴。现在,我们投奔东吴,已经受辱,将来曹魏再灭了东吴,我们还会再受一次侮辱。现在,我们如果逃到南中,就可以守住吗?现在易守难攻的益州还被夺取,南中也不保险,何况南中属于少数民族的地盘,,难以和曹魏对抗。”
光禄大夫谯周的这一席话,,认为逃走和固守待援都非上策,极力主张投降。他的话说服了其他人,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同意。谯周代表的益州本土势力,早在诸葛亮、姜维多次伐魏时,就反对了。他们认为诸葛亮、姜维发动大战,劳民伤财,给蜀汉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
在抵抗派诸葛瞻等人战死绵竹,而姜维、霍弋、罗宪等人在边关,成都只剩下了以谯周为代表的投降派。说实话,对于益州本土人士来说,复兴汉室,对他们没多大好处,他们不不怎么感兴趣。而发动大战,和中原连年大战,伤亡惨重,对益州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在诸葛亮、姜维连年征战后,蜀汉从上到下,反战情绪高涨,他们联合起来,在邓艾时,劝导刘禅投降。
后主刘禅是在综合分析剑阁姜维、南中霍弋、永安城阎宇罗宪三路援兵现状的基础上,又被成都城内的投降派谯周所“诱惑”,这才开城门投降的。事实证明,刘禅早早开城投降曹魏,是明智的,被封为安乐县公,待遇比后来投降的东吴皇帝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