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颁布的推恩令?推恩令

历史趣闻 2023-04-20 13:24www.dkct.cn历史人物

  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条政令的颁布不但让地方就此衰落,还无需消耗中央政府的力量,可谓是解决古代藩王尾大不掉的最佳法宝。下面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开国之后,也曾为国家制度形式的问题而烦恼。对于到底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这位传奇的大汉开国,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如果采用分封制的话,之前分封的恶果,似乎就无法避免了。而如果采用郡县制的话,之前又有迅速衰亡的前车之鉴。

  最终,刘邦想出了一个和稀泥的办法。

  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一方面,刘邦大肆分封功臣,将自己的亲族后代,也进行了分封。另一方面,刘邦也保留了大量的地盘,由中央政府控制。如此一来,似乎就可以博采众长,既能拥有郡县制的管理优势,又能拥有分封制下地方拱卫中央的优势了。

  但刘邦忘了一点。

  人的感情,是会随着时间流逝,一点点变淡的。

  对于他而言,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都是他的子孙后代,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几代人之后,随着大家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可就不好说了。当年周朝分封天下,很多诸侯之间,何尝不是同样有血缘关系?但,还不是打得天下大乱?

  刘邦去世之后,汉朝先后经历了惠帝、少帝、文帝等几代人之后,这个弊病就开始渐渐凸显了出来。到了时期,几个强大诸侯国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对此,汉景帝不得不采取的建议,开始削藩。汉景帝这一开始削藩,马上就引来了各大诸侯国的强力反弹,终于爆发了所谓的七王之乱。

  最终,汉景帝虽然平定了这场,除掉了最大的几个诸侯国,但却没能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七国之外的诸侯国,依然十分强大,随时可能对中央造成威胁。

  削藩,势在必行。

  但问题是,怎么削藩?

  如果硬来的话,很容易造成当年七国之乱一样的叛乱。而且汉武帝此时刚刚登基,头上还有一个窦。窦太后在削藩方面,和汉武帝这个意见不统一。所以,就算汉武帝想要硬碰硬的,也来不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主父偃的人,出现在汉武帝面前,给他提了一条妙计。

  这条妙计,就是所谓的‘推恩令’。

  在汉武帝之前,所有诸侯王去世之后,其王位和封地,都将由嫡长子来顺位继承。不光是汉朝如此,以前那会儿也是如此。主父偃创造性地提出,可以由嫡长子和其他子嗣分别继承。

  简单来说,就是分家。

  嫡长子拿最大的一块,继承老爹的爵位。而其他儿子,也能从老爹的封地当中,分到一部分。,分到的这部分封地,你只能享受封地带来的种种经济利益,政治权力被中央收回。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种极其有意思的现象原本各大诸侯王,一门心思地想要和中央政府争夺权利。但推恩令实行之后,诸侯王们自家的儿子就不干了。为了能够分到更大的遗产,纷纷开始内斗。

  一个内斗严重的诸侯国,自然就再没有和中央政府抗衡的精力了。

  ,随着推恩令逐渐贯彻下去,各大诸侯国开始被越分越小。那些由嫡长子继承的诸侯国,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越来越小。而那些由其他庶子继承的地盘,权力会被收归中央,自然也就无法对中央再产生什么威胁了。

  正是靠着这条妙计,汉武帝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各大诸侯国,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汉朝能够举倾国之力和匈奴战斗,奠定了基础。

  推恩令,真的是历史上最顶级的一条妙计。

  但,推恩令也不是万能的。

  因为有汉武帝这个典型案例在前,所以后世一直到,几乎都以各种形式,袭承了这一传统。也就是嫡长子可以继承老爹的权力,以及老爹的部分实权。而其他庶子,则降一级或者降两级继承爵位,以及各种待遇。比如说,老爹是亲王,嫡长子以后可以是亲王,但其他庶子就只能是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制度的存在,确实可以解决藩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强化中央集权。

  既然如此,为何后世其他朝代,还会有那么多藩王叛乱的事情发生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推恩令这种制度,只能解决藩王有封地的情况。如果藩王压根连封地都没有,那还分什么?

  比如以为例。在分封自己的诸多儿子为王的时候,就采用了‘分封而不锡土’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我封你做王爷,你没有实际的封国,对自己所在的地方,也没有管辖权,只能控制手里的一点点军队。

  军队这种东西,是不是以推恩令的形式,来进行分割的。明朝当时的藩王,大多身负守边之责。如果把他们手里的军队彻底分割了,那就无法抵御外敌了。所以朱元璋去世后,后来即位的,就只能采取硬削的策略。而这种硬来的结果,就是引发了,丢掉了自己的皇位。

  所以,推恩令确实是一条解决诸侯王的妙计。但如果诸侯王压根没有封地,手里的权力也没法分割的话,那推恩令就没什么用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