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楚两国结盟长达三百余年,最后又因何

历史趣闻 2023-04-20 13:24www.dkct.cn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弱,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南方的楚、北方的晋、西方的秦、东方的齐成为涣涣大国。风趣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公元前627年秦楚正式结盟,公元前342年秦楚盟友关系的结束,结盟持续长达三百余年。那么,秦楚为何结盟三百余年,又为何关系破裂?

  秦楚结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俩个倒霉孩子,在面对时不得不抱团取暖。

  称霸时,特别嚣张,不遵周天子命令,灭国绝祀无数,于是在等治理下强大起来的,就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号召诸侯教训楚国。面对齐桓公的喊打喊杀,楚国只能承认错误,低调再低调。

  与此,自齐桓公晚期起,野心勃勃,也想参与中原争霸游戏,但秦国当时只是西部边陲小强,于是秦穆公计划与晋国结盟,以此参与诸侯争霸,历史上的“”战略目的就源于此。

  齐桓公末期时,齐国爆发内乱,国力一落千丈,秦国、楚国打起了小算盘,各显神通,都想尝一尝号令诸侯的霸主滋味。但让他们崩溃的是,齐国霸权才衰落十余年,在的带领下,晋国又崛起了,并在中击败楚国奠定了霸主地位。秦穆公当时还与晋国交好,见到晋文公已经称霸,只能苦涩地笑一笑,接下来做晋国的小弟也不错吧。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觉得可以将手伸到中原尝试一下,就派之子孟明视等人率军偷袭,后来被郑国破坏,典故弦高犒师讲的就是这件事,于是就改变计划,灭了晋国邻居,这引起了晋国不满,统帅先轸率军在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史称“殽之战”。

  先后败于晋国的秦国与楚国,于是就走到了一起,联合起来对抗晋国。,这件事是相对弱小的秦国率先提出,殽之战穆公立即将“秦攻鄀之战”中俘虏的楚将释放,然后两国正式结盟。

  谈及,为何说晋国含金量最高?原因就在于面对秦楚,乃至还有齐国,晋国却一直牢牢占据霸主位置,将秦、楚、齐牢牢压制了百余年。反过来说,面对晋国百年称霸,秦楚只能抱团,否则无法应对晋国让人窒息的进攻。

  到了春秋晚期,秦楚盟友关系得到一次升华。面对秦楚齐的三强挑战,晋国也吃不消,于是先是采取三驾疲楚之策,后又使用联吴制楚之策,不断削弱最大刺头——楚国的实力。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506年成功了,吴王率领弟弟、、等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鞭尸楚王,差一点就灭了楚国。这时,楚国使者泣血恳求秦国出兵,最终秦国派出3万多人帮助了楚国复国。如果没有秦国出兵,楚国即便不被灭国,国土与实力也必然都会大损。而一旦楚国实力大损,那么,在面对晋国时秦国将会更为艰难,所以秦国出兵也是帮自己。

  晋国是成也三军六卿制,败也三军六卿制,这一制度激发了贵族的战争积极性,但也让卿位家族尾大不掉。长达百余年的争霸战中,晋国内部形成了韩、赵、魏、智等割据势力,晋国君王成了傀儡,最终在之交爆发,晋国解体为韩赵魏三国。

  三家分晋之后,一国变成三国,秦楚两国可以松一口气了吧?让他们崩溃的是,中原地区又出现了一个超级强国。

  战国初期,雄才大略,在李悝、、西门豹等辅佐下,第一个开始变法图强,并建立强悍的。尤其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皆以为主,简直就是无解的一支军队,《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魏武卒横扫四方,将魏国推上战国第一霸的宝座。

  魏国后来的都城大梁,其实原本是楚国的地盘,就是在魏文侯时期打下的。公元前371 年,魏国攻占楚之鲁阳(鲁山县),接近楚国中心地带。可以说,、肃王、宣王时代的最大敌人是魏国。不过,上台之后,吴起遭到猜忌,于是离魏奔楚,在楚国开始“”,大大增强了楚国实力,以至于一段时期内诸侯都畏惧楚国,楚国在魏国手上吃的亏不多。

  与楚国相比,秦国可谓凄惨无比,被魏国打得狼狈不堪。吴起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魏国就截断了秦国东进之路,还保持了对秦国的战略优势,于是秦国多次想要打下河西之地,却屡遭失败。所谓河西之地,先秦时代指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西为洛水,东为黄河,是秦国和晋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重要战略根据地,在这里秦国和魏国先后发动五次大战,史称“”。其中在公元前389年,秦国派出50万大军攻打魏国西河郡,却被吴起用5万魏武卒打到崩溃,史称“”。

  阴晋之战后,在公元前365年,魏国联合韩国、赵国攻打秦国,结果秦军节节败退,河西华阴、潼关、榆关,延安、灵宝都丢失。魏、韩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眼看秦国危在旦夕时,派兵十万,与秦国组成十八万联军,最终在洛南大败魏、韩联军,魏军败退潼关、安邑,韩军败退洛地三川,秦楚联军对抗三晋时取得了一次难得的大胜。吴楚之战中,秦国挽救了楚国一次,而三晋攻秦之战中,楚国挽救了秦国一次。

  总而言之,在战国中前期,面对战国第一霸魏国,楚国得益于吴起变法,还能与魏国互有胜负,但秦国却被魏国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时刻面临着亡国危机。别看百年后秦国最终一统华夏,但在魏国强大时,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甚至差一点就被灭国了。

  由于魏国的存在,秦楚联盟继续维持了下去,乃至为了拉拢秦国,楚宣王还将商州古道以北的广大地区送给。,这时尽管楚国还很强大,但单独面对魏国时并不占优,还需要秦国这位小弟。

  但所谓“好战必亡”,魏国四处侵略他国,包括同为三晋的韩国、赵国都被它侵略过,结果终于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邯郸时,齐国,引诱庞涓轻骑突进,双方爆发了桂陵之战,齐国小胜一场,并俘虏了庞涓。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孙膑奇谋迭出,在马陵之战中一举歼灭十余万魏武卒,杀死庞涓俘虏魏太子申。

  经过秦、楚两国的反击,魏国又惨遭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的惨败,国势一落千丈,已经无法对秦楚构成太大威胁,期间秦国也占领了河西之地。

  魏国衰落之后,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秦楚二国没了强大外敌,于是二国领导人开始了新一轮博弈。在马陵之战第二年,秦国卫鞅()趁机率领20万秦军出蓝关兵,夺取了楚国的丹凤和武关(少习关),并派大军驻守商洛、丹凤和武关,将整条商洛古道并入秦国版图。不过,楚国或许是念及盟友旧情,或许是战略重心在东北部,于是继续针对齐国与魏国,当时没有报复秦国,但秦国卫鞅偷袭楚国,实质上终结了持续三百余年的秦楚盟友关系,为后来楚国主动攻打秦国埋下伏笔。由于卫鞅攻下商於之地(“商”和“於”两地之合称),于是秦国就将这一块地封给卫鞅,的鞅就变成了“商鞅”。

  值得一提的是,商於之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该地位于秦岭南麓,是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扼守武关之后,秦国退可守、进可攻,占据了战略优势。,后来秦楚为争夺商於,曾经在此展开多次拉锯战,不过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

  后来,楚国连败齐国与魏国之后,联合魏、赵、韩、燕攻秦,从此秦楚关系彻底破裂,两国进入对抗阶段。

  综上可见,秦楚之所以成为三百余年的盟友,原因在于始终存在一个强大的外敌,而两国又没有什么根本利益冲突。尤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两国君主始终头脑清醒,没有破坏盟友关系,并彼此挽救了对方一次,否则秦国或楚国可能早就灭亡了。

  ,当强大外敌不存在,以及秦国国力上升之后,两国盟友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立即由盟友变成敌人,这就印证了近代西方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