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会对刘邦的一些故事进行杜撰呢?
在《本纪》上来就说“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邦不像平常人一样耕田劳作,突然之间变勤快了,岂能不让人怀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再往下看,原来司马迁又插入一个让人怀疑的故事了,“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吕后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里除草,有一老汉经过讨水喝,吕后不仅给他水喝,还拿饭给他吃。
刘邦家的地靠着大路,为何老汉特意经过?而且老汉只是讨水喝,吕后却广施爱心,不仅给水,还供饭吃。
“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汉在无意中透露天机,看了吕后面相便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赫,正是因为这娃。”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告诉了刘邦这稀奇事。刘邦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诡异吧,这又是一桩无头案。此事仅有刘邦一家四口知晓,而且最重要的人证却又是无从寻找。
刘邦奇人异相,孝惠帝、吕后也有贵人相,为何要添加如此故事?因为,孝惠帝差点被废太子,吕后也曾称制掌权数年。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一幕的副导演应该是女主角吕后。
吕公择婿以貌取人
作为“神化”的副导演,吕后自然不忘徇私,也曾给自己的亲爹吕公露脸的机会。
吕公跟沛县关系不错,有一次宴请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宾客按份子钱多少来安排坐席,钱多主桌,钱少“堂下”。负责接待,登记份子钱,并安排座位。
刘邦也来赴宴,必须给县令面子不是。,他竟然不带份子钱,还吹牛“贺万钱”。
“吕公大惊,起,迎至门。”司马迁对吕公细节描写很生动,“大惊”、“起”、“迎”,一系列动作表示对刘邦敬重,司马迁接着解释吕公有一技之长——相面,“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吕公认为刘邦是大好青年不仅因为面貌体格,还与“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座,无所诎”有关,在有头有脸的人物面前,尤其是还有顶头上司县令,穷小子刘邦竟敢戏弄众宾客,且并不自卑。
所以,吕公对刘邦说,“臣有息女(亲生闺女),愿为季(刘邦字)箕帚妾。”吕公许诺了闺女的婚事。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吕老太太跟吕公急赤白脸,“沛县县令善待你,想娶这个女儿你没同意,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由此可以判断,刘邦跟吕后的婚事,完全是为了躲避沛县县令求婚。毕竟,吕公来沛县是躲避仇家,又与沛县县令交好,再三拒绝会伤了朋友的友情。更何况嫁给沛县县令只能是填房做小,而跟了刘邦起码是正室。
副导演吕后让编剧稍微改动了一下剧本,给吕公加了一句台词,“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吕公吹嘘自己年轻时喜欢给别人相面,相过许多的人,没有人像刘邦的好面相。吕公逃避县令“逼婚”,成了慧眼识人。
夜斩白蛇起义
刘邦当了之后,曾经替沛县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这并不是令人艳羡的公差,恰恰相反纯属苦差,因为“徒多道亡”,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
刘邦估计着等到达骊山人也就剩不下几个了。
“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民夫解开绳子全部放走了。刘邦说“各位逃命去吧,我也要就此逃跑了。”
“天命所归”的刘邦此时并没有宏伟目标,只是个混日子赊酒喝的亭长。民夫中有十多个的汉子,表示愿意追随刘邦。
“刘亭长往哪里去,我们便往哪里去”,不过是一群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地,没有归宿的“逃犯”了。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刘邦带着酒意指挥十来个人,当晚从泽中选择小路逃走,派一人到提前探路。
一会儿探路人回来报告,“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喝了酒胆气壮,“好汉走夜路,不要怕!”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
又走了几里路,刘邦既醉又困,在路边躺下睡着了。
诡异的事情又发生了。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
“后人”是落在后面的人,还是逃散的人顺路追过来呢?都没有不确定,他们肯定走过刘邦斩蛇的地方。
他们看到了很奇怪的一幕,一位老妇人在那哭泣。经过询问才了解,老妇人的儿子被别人杀了。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一群四散逃命的人还有闲心顾及别人的闲事,岂不怪哉?
“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
这段话涉及到五行方面内容,五行对应五色,即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按五行学说生克关系,火(赤)克金(白),所以说赤帝能够胜白帝。
老妇人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大蛇,挡在路中,被赤帝之子杀了。
后面追上来的人听到老妇人如此说,都认为她半夜说鬼话吓唬人,想鞭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
“后人至,高祖觉。”后面的人追上来,刘邦也睡醒了。纯属巧合?还是特意等待?
诡异的故事就此传开了,刘邦听了暗自高兴,有点自命不凡了。“诸从者日益畏之”,这里“畏”究竟是“怕”多一些,还是“敬”多一些呢?应该是敬畏。毕竟,此前心甘情愿追随的人仅仅十几个。有了这个“诡异”的故事,追随的人多了,招兵买马也容易了。
这些诡异事件大都出现在《汉高祖本纪》,而真正诡异的天气却在《本纪》中出现,“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侯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这一年是汉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
刘邦带着五十六万军队攻打项羽老窝彭城(今徐州),项羽此时正带着诸侯军攻打。当听说刘邦攻打彭城,仅带领三万精兵撤回救援。刘邦四月已经拿下彭城,项羽“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项羽三万人把刘邦五十六万军队追着打到了睢水,楚军将刘邦团团围住,眼看着刘邦插翅难逃了。
岂料,“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砂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这才是苍天保佑!
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这次沙尘暴来得巧,时间上刚刚好,方向上迎着楚军,所以刘邦才得以逃亡。
,如此诡异的事件竟然收录在《项羽本纪》,与《汉高祖本纪》中的诡异不属于一类。司马迁用意大概如此吧。
司马迁是崇拜的,他在《世家》明确“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司马迁为何要对刘邦“诡异”之事记录详细呢?从以上“诡异”之说逐一分析发现,记录这些目的有二
第一,给予新政权的正当性。“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毕竟,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平民登上帝位的人。一统之后泰山,四处立碑,不也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威望和天命所归,更何况从平民走出来的刘邦。
第二,增强义军的凝聚力。“豪杰蜂起,相与并急”,刘邦走向起义道路纯属被逼,招兵买马,扩充队伍不像项羽那么轻松,相对来讲极度缺乏号召力。起义也曾用人假装狐狸喊叫“陈胜王大楚兴”的口号,和鱼腹藏书来打造自己的天命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