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国七雄是何来历?姬姓诸侯有多少?

历史趣闻 2023-04-20 13:24www.dkct.cn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奠定了的格局。下面由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蜀国、、、等大国,也有、等小国,但由于其实力与影响力都远不如战国七雄,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那么,作为战国最有影响力的七个国家,他们各自有何来源,姬侯有多少?其实,在战国七雄之中,只有三个是国,其他两个是功臣国,还有两个竟是忠臣国。

  齐楚兴周灭商的功臣国

  齐国始于,楚国始于熊绎,两国都可谓是兴周灭商的功臣,但两国待遇却大不相同。

  商朝晚期,姜子牙投奔周文王,为周文王积蓄国力立下巨大的功劳,史书记载“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姜子牙老而弥坚,率领诸侯联军打败纣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说的就是姜子牙沙场风采。可以说,姜子牙是开周第一功,、召公等人都无法相提并论。

  与此,姜子牙与周天子还有一层关系,即他女儿是周武王正妃,并生下了,《大戴礼记》中记载邑姜生成王时“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为了教育好儿子,邑姜可能开创了中国胎教史。

  ,齐国不仅是功臣国,而且国君还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由于姜子牙功勋与邑姜关系,所以周武王首封姜子牙于齐国。

  与齐国不同,楚国就要悲催多了。周文王时,楚部首领鬻熊“子事文王”,大概是成了周文王义子,在周文王谋商过程中立下不少功劳。不过,鬻熊英年早逝,之后他儿子、熊狂不知道做了什么,有没有在中立下功劳也不知道,反正周武王没有册封熊丽或熊狂。直到周成王时期,“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即鬻熊曾孙始建楚国。

  楚国建立时,都城在丹阳,现代考证应是在河南淅川一带,为何后来到了湖北一带,如今还未解开其中谜团,有学者分析认为南征楚国时,楚国无奈迁都到了湖北一带。由于楚与周存在诸多的恩怨情仇,所以后世楚国一直“不服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王与周天子。

  总而言之,尽管后世楚国与周王室关系很差,但就楚国建立的原因而论,可以算是兴周灭商的功臣国。

  秦赵纣王忠臣之后,祖上是亲兄弟

  战国七雄之中,秦赵关系非比寻常,因为两国拥有一个共同祖先——飞廉(蜚廉),属于真正的兄弟之邦。

  《·赵世家》记载“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商王)大戊御。其后世蜚廉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季胜之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宠信,赐其“皋狼地”,所以孟增号曰“宅皋狼”。孟增之孙造父,是周穆王的亲信大臣,立下攻破徐夷国的大功后,受封赵城(今山西洪洞),创立赵氏。西周时期,赵氏封地可能被并到,由此赵氏成为晋国臣子。流浪国外时,赵氏家族的赵衰跟随其后,重耳回国成为后,赵衰得到重用,成为六卿之一,由此赵氏家族迅速壮大。战国早期,晋国已被韩赵魏三家控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于是赵国正式成为一国。

  恶来是季胜兄长,他去世之后,儿子“女防”就跟随季胜一系生活。造父受封在赵城之后,就成了嬴氏,《史记》记载的恶来后代是“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秦国国君赵氏之称由此而来。战国之前,姓不分贵贱,氏才别贵贱,一般氏是根据封地名而来。后来,由于造父侄孙非子善于养马,深得喜爱,于是公元前888年周孝王把非子封在秦地,让他重新接续赢氏的祀统,非子又号称“秦赢”。,攻入镐京,嬴开()以兵救周,并出兵护送东迁洛阳,就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国正式建立。

  可见,无论是赵国,还是秦国,都是商朝臣子飞廉的后代。

  ,飞廉可谓是商朝纣王的铁杆忠臣,《史记》中说飞廉在商朝灭亡之后隐居深山,但《清华简·系年》却记载恶来被杀后,飞廉逃到商盍氏(曲阜一带)继续反周,东征灭掉了商盍氏,杀掉了飞廉,并将叛乱的商盍之民西迁,“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算起来秦国从上到下,都可以说是商朝忠民,后来秦国灭掉东西二周,仿佛是一报还一报。

  燕韩魏燕魏是周王室支系,韩国是支系的支系

  燕国、韩国、魏国都是姬,但与周天子的血缘亲近都不太一样,燕魏是周王室的支系,韩国则是支系中的支系。

  一,燕国始于召公奭

  武王克殷之后,将召公奭(shì)封在燕地,第一代燕侯是召公之子,召公本人留在了王庭。召公奭的具体身份不详,但可以肯定是周王室宗亲,《燕召公世家》中的第一句话是“召公奭与周王同姓,”。周武王让姜子牙前往封地,让、召公奭留在王庭,说明召公身份非同凡响,与周武王血缘关系应该非常近。

  不过,燕国建立之后,存在感一直不强,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国家,从建国之始到西周晚期,《燕召公世家》上没有任何记载,只说了一句“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当时燕国被狄戎入侵与阻断,与中原断了交流,足见西周时燕国处境之艰难。之后,笔下的燕国历史,也差不多与《夏本纪》一样,属于极简的君王列表格式,直到时才略微详细一点。

  二,韩国始于

  春秋前期,晋昭侯将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封给叔叔成师,后来此人被称为“曲沃桓叔”。之后,曲沃这一脉犯上作乱,经过三代努力,在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晋武公)时,终于取代了位于翼城的大宗,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曲沃代翼”。以小宗取代大宗,这是对周礼的践踏,被称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史书记载,曲沃桓叔有两个儿子,嫡子是曲沃庄伯,庶子是韩万(韩武子)。韩万,原来姓姬,姓名应该是姬万,后来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于是被称为“韩万”。晋国王室与家族的关系,就犹如周天子与晋国王室(晋国源于周成王弟弟)的关系,非比寻常。

  由于这一层关系,韩氏家族在晋国影响力很大,晋国实行“三军六卿制”后,韩氏家族后来成为卿位家族,控制晋国的六大巨头之一。不过,随着韩氏家族成为“国卿”之后,为了家族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君切割,因为晋国卿位家族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就是压制国君权力,这样卿位家族才能更好的掌权。随着卿位家族实力越来越强,最终韩虔()在战国初期被封为诸侯,正式建立了韩国。

  三,魏国始于毕公高

  武王克殷之后,十五弟姬高被封在了毕地(今陕西省咸阳北),建立了毕国,他被称为“毕公高”。西周晚期,狄戎入侵华夏,毕国在这时灭亡,之天子没有再封,于是子孙散居各地,《魏世家》中说“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不过,其中一个叫的毕氏子孙投奔了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毕万到底是什么身份,史书没有交代,但晋献公距离西周并不太远,而且那时还是“王侯将相真有种”的年代,毕万应该是毕氏主宗的后代,毕公高一脉的嫡系传人,所以才会被晋献公重视。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封给毕万。《史记·魏世家》记载晋大夫毕万以军功受封于魏,晋国大夫郭偃占卜说“毕万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之类云云,于是毕万就改为。,、、姬是一家人。

  晋文公继位前,在外流浪十九年,其中一人是毕万之子魏犨(chōu),晋文公回国之后论功行赏,魏氏家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晋悼公时魏绛成为“国卿”,四代之后魏氏家族实力越来越强,后来与韩、赵两国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魏国首开战国变法,的李悝变法与建立,让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主。

  西周时期,周天子册封了数十位姬姓诸侯,目的是为了以宗法、血缘关系来控制天下,“以作屏障”拱卫周室,但经过数百年的,姬姓诸侯反而越来越少,最终在战国七雄中只有三个姬姓诸侯。其中,韩、魏属于自主立国,唯一留下来的西周姬姓诸侯只有燕国,而燕国之所以传承下来,偏居于北、远离诸侯纷争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一状况让笔者想到了末年,东汉时期群雄并起,本来很多封疆大吏都是族人,可以在汉末逐鹿天下,但最终除了空有皇族名头而自主立国的之外,其他都被一一消灭。,祖上庇护终非长久之道,真正成才的都是靠自己,秦国、楚国、韩国、魏国、赵国、蜀汉、曹魏、东吴.......无不如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