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只是一张薄薄的纸 古人为什么不敢伪造
今天风趣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银票造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银票不就是一张纸吗?古人为什么不去伪造银票?古人伪造银票很难吗?古人又是怎么防止造假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日常用的货币交易都是以黄金、银两、铜板为主。这种交易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携带非常不方便,于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在北宋时期,“纸币”开始盛行了,这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经常说的“银票”。
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银票”还并非可以用来交换的“纸币”,在北宋初年的时候,许多商人只是将他看作一种存款和收款的凭据而已,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用“银票”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发现这种支付方式比铜板什么来得更方便,于是渐渐地“银票”也成为了人们日常所用
的货币之一。
不过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总是围绕着管理人员假币。
在现代,有很多制造假币的团伙非常猖獗,在古代也是如此,当时不法分子在制造货币银两的时候往往会用“铅”掺杂在里面,于是不法分子就从中牟利。
不过,与现代相反的是,当时的纸币“银票”却没有多少人敢伪造。那么这就问题来了,“银票”只是薄薄的一张纸,为何当时无人敢伪造?
银票流通性不强
在中国古代,“银票”虽然也是当时主要的“货币”之一,可是却不是最主要的货币。
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见,那些的银票动辄就是500两、1000两,更有甚者有上万两的银票。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需求决定市场”,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社会上更多的肯定还是小老百姓,当时很多小老百姓的交易还是以铜板、银两为主,在,1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至一千五百文铜钱,一位普通平民仅需一两半的银子便可作为一整年的生活开销。
也就是说,当时很多百姓接触的都是这种小面值的银两,银票这种东西压根见都没见过,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市场上不流通,你叫人家怎么去造假呢?
这一造假,这不立马就露馅了吗?所以,市场决定需求,“银票”虽然在当时也是常用“货币”之一,可是更多的还是食物链最顶端的达官贵人才拥有,更多的百姓还是靠银两和铜板为生,自然没有人制造假币了。
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很多的不法分子之所以想要制造假币其目的就是想要“盈利”,可惜的是他们的路走歪了,道路千万条,可是他偏偏选了最不该选的那条路。
可是就如之前说的,没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因为当时“银票”虽然是主要“货币”之一,可是更多还是达官贵人专用,小老百姓根本没有见过,你说造了假“银票”忽悠谁去呢?
,这个的“制假”成本实在是太高,因为“银票”是达官贵人的专用,当时人们在选材的时候特地挑选了非常好的原材料来制造“银票”。
比如北宋的“银票”的主要成本是川纸,使用的是高丽纸与白色台笺纸混合而成的材料,这两种材料都是民间禁止采购的,而且这种材料一般都是直接进贡给的,普通小老百姓根本见都没见过。
惩罚力度大
,那就是古代对于制造假币的人惩治的力度非常大,在当时朝廷为了杜绝造假现象,往往在“银票”之上用特殊手法来做印记,这就代表这是官方发售的,如果你的银票上没有这些特殊的印记,这张银票肯定是假的。
当时,官方对于制造假币的人也是非常痛恨,也为了防止人们铤而走险在每一张银票上都写着“伪造者,依律严惩不贷。”
这句话的意义等同于判一个人死刑,也因为惩罚太过严厉,在当时很少有人敢铤而走险制造假银票,因为比起“假银两”,这个被发现风险实在太高。
,当时人们为了杜绝这种造假的现象,也鼓励普通的小老百姓去举报造假的人,明朝时期,法律规定了如果遇到一个“造假者”并且却有实证的话,那么这个举报人可以得到250两的赏钱。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250两可能是“三口之家”一辈子的开销,其价值和一个人突然中了500万差不多。
上面有官家监督,民间有小老百姓监视,“假银票”在当时很难流通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