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京师逼死崇祯的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在山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风趣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
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李自成占领西安后,便分兵遣将攻取大明西北地区。
具体部署为李过、高一功率军攻取陕北;田见秀率军攻取汉中;刘宗敏、贺锦、袁宗第率军攻取宁夏、甘肃、西宁等地。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贺锦攻破甘州后,甘肃、宁夏、陕西全部,河南大部,湖北西部尽归李自成。
伴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占地日广,李自成麾下从初入河南的十八骑发展。
崇祯元年被裁掉的驿卒变成了崇祯十六拥有百万雄兵的一方霸主,李自成的人生目标从活下去变成了问鼎天下。
崇祯十六年底,李自成从麾下百万雄兵中选取五十万精锐分编为中吉营、左辅营、右翼营、前锋营、后劲营五支野战军,余下的五十万将士改编为地方守备部队。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正式改元永昌、建国大顺,并发布《永昌元年诏书》,开始东征攻占大明京师。
大顺军攻占太原后,李自成即将五十万野战军分为三路
1、李自成亲率主力,走北路,经宁武关、大同、阳和、宣府、居庸关进抵京师;
2、任继荣、马重禧率偏师,走中路,出固关,攻取真定,与南路军在保定会师后进抵京师;
3、刘芳亮率左辅营,走南路,经怀庆、潞安、彰德、卫辉、邯郸、邢台攻取保定,与中路军会师后进抵京师。
李自成的三路大军给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战略包围圈,使得朱由检在京师插翅难逃。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李自成的三路大军协力攻破京师,崇祯帝于绝望中登上煤山自缢殉国,大明灭亡。
二、
时光倒回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立于西安城头,骄傲的阅视着五十万野战军,从这些野战军身上,他似乎看到了整个天下。
崇祯十七年,虎据辽东、盘踞四川、大明依托京畿和江南苟延残喘,但能拉出五十万野战军的仅有李自成一人。
事实上,攻破京师后,抢先将正统的象征京师握在手中的李自成,正是距离天下最近的唯一一人。
如果清朝仅仅只是想虎据辽东、志不在天下的话,依托占据京师的正统优势,李自成发兵南下收取江南、鲸吞张献忠,进而问鼎天下,还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崇祯年间,军多次入关劫掠确实给大部分普通人留下了清朝志不在天下的印象。
,志在天下的李自成却不能用普通人的印象去对待清朝,即使清朝存在万分之一争夺天下的可能,李自成也应该百分之一万的将清朝当做战略对手。
更何况,二十万能征善战的和自登基建清起就确定的夺取天下的大政方针,使得清朝必然会成为李自成问鼎天下的战略对手。
对比一下令明军北伐时,仅仅面对一个就百般谨慎,李自成真是太天真了,他竟然认为清朝会在他占据京师、问鼎天下的过程中置身事外,他居然认为保住山海关就能将清朝这一战略对手禁锢在辽东。
三、
大明宁远总兵、山海关总兵高第的降表送达李自成后,天下在李自成眼里已经唾手可得。
与此,同李自成一样认为天下唾手可得的大顺军将士开始变得志得意满。
于是,仅限于对贪官污吏的追赃助饷扩大到所有投降的官吏、勋贵,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
后人多将吴三桂的先降后叛归咎于吴襄被追赃助饷、被刘宗敏霸占,但在事实上,吴三桂先降后叛的真正原因却是吴襄被追赃助饷背后反应出的李自成身为统治者的不成熟和弥漫大顺军的志得意满。
未取天下而将士志得意满,意味着骄兵必败。
未取天下而统治者不够成熟,意味着李自成很难在清朝、张献忠、大明残余势力这些强敌环绕下笑到。
所以,能看到这些的吴三桂怎么可能会跟着李自成一条道走到黑。
吴三桂叛逃并占据山海关后,李自成仍然天真的忽视了清朝这一战略对手,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吴三桂很大可能会联络清朝抵御大顺军。
这为李自成战败于山海关埋下了伏笔。
四、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十万大顺军向山海关进发。
历史在这里给李自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明有余而智谋不足的鉴于八旗军多次入关都不能攻取大明京师,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却能一鼓而下,准备先避敌锋芒,然后再待时机同李自成争夺天下,,在范文程的劝说下和对大顺军乃乌合之众的评价下,多尔衮决心尽起二十万八旗军向李自成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原本击败吴三桂并夺取山海关绰绰有余的十万大顺军就无法保证李自成能在山海关取胜了。
当大顺军即将击败吴三桂的关宁军时,八旗军突然杀出,不明敌情的十万大顺军瞬间溃败,李自成、刘宗敏仓皇逃归京师。
山海关之战时,如果李自成没有天真的忽视清朝这一战略对手,那么不要说聚集百万雄兵了,只要能发动三十万野战军,李自成就能在面对吴三桂的关宁军和八旗军时立于不败之地。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自成还是为他的天真付出了代价,只不过这个代价有点大,是整个天下和李自成的身家性命。
有位智者说过“战争就是比的谁犯错更少”,而李自成硬是以天真去对待清朝这一战略对手,最终不仅失去了问鼎天下的机会,更成为了大明江山沦丧鞑虏之手的。
多年后,一位伟人在吸取了李自成的教训后,到达了曾经的大明京师、当时的北平,以北平为起点,这位伟人重新铸造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这也算是李自成于无意中为自己赎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