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饭有多讲究?揭秘古代餐桌上的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饮食礼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非饮食不能生存,所以先贤论述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饮食的礼俗可谓是博大精深,在古代吃饭可是大有讲究的,如果让你回到古代,你能hold住复杂的餐桌礼仪吗?
1、宴请之礼
宴请是古人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非常注重宴请的礼仪。主人宴请宾客,要以请柬相邀,当客人登门时主人要迎客于门外。客人进门后要先互致问候,请入侧室,敬以茶点,然后引客人入席。
宴请座位也是门大学问,还记得著名的“”里,、坐的是主位东向坐,是最尊贵的位置,是谋士南向坐,而作为项羽的客人只有北向坐,地位最低的自然就是西向东坐了。从座次中可以明显看出项羽对刘邦的轻视,正因为刘邦懂得宴席座次里的这些“小九九”,才能更加警惕,帮助他逃过一劫。
《礼记·曲礼》中记载“虚坐尽后,食坐尽前”,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长者靠后,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靠近摆放餐食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宴饮开始,餐食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再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进食之前,等餐食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撤下客人,要等客人全部吃完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还没吃完,客人就离席了,便是不恭。饭后,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
2、尊卑之礼
尊卑之礼,历来是中国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人将餐桌礼仪立为伦理纲常、家训甚至法律予以遵守。古时陪伴长者饮酒时,年少者须起立为长者斟酒,并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施礼。当长者表示不必如此时,年少者方可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
与长者同桌进餐,年少者要先吃几口饭,虽然年少者可以先吃,但又不能先吃饱完事,必得等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年少者吃饭时要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边吃边说。
如果餐桌上有水果等物,则要让长者先吃,年少者不可抢先。古人对水果等食物比较重视,长者若赐水果,吃完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揣在兜里带走,否则便是失礼。
3、进食之礼
用饭过程中的礼仪可谓是整个用餐礼仪的重头戏了,有一套完整且繁杂的程序。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得吃的啧啧作响,不得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碗里等。
对饮食的态度和用餐习惯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据说唐玄宗有一次和太子,即后来的吃饭,准备了熟羊腿,唐玄宗叫太子把羊腿切好。太子切好羊腿后,用饼把手上的羊油擦掉了,看到这一幕的唐玄宗刚要发怒,却发现太子把饼吃了,唐玄宗一下子转怒为喜,节约是成为君主的好品质之一,于是就认定他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虽然很多繁琐的用餐礼仪慢慢被淘汰了,餐桌礼仪文化却长存着。国人自古至今都极其重视餐桌礼仪文化,一方面是讲究以礼待人,另一方面饮食礼俗也是表示对食物的尊敬。我们应弘扬传承下来的先辈文化,用得体的礼仪为礼仪之邦增添一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