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 李卫经历真的有电视剧
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欣赏。
几年前一部热播的《李卫当官》堪称辫子戏里的经典之作,该剧以当政前后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出身卑微的李卫在红颜知己岳思盈的帮助下,运用小人物的机智博得雍正宠爱,一路巧斗各级贪官污吏,当上两江总督的经过。
,历史上真的存在李卫这个人吗?他的真实经历真的像影视剧里一样离奇吗?
在历史上,的确存在李卫这号人物,而且他步入仕途的途径也非常耐人寻味。只不过,与电视剧里不同,真实的李卫绝不是什么“街溜子”,也从没干过坑蒙拐骗的肮脏事。
二十七年正月初一 ,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其家境还是颇为殷实的,属于一方乡绅。康熙五十六年,李卫家里凑了一笔钱,为其捐了个员外郎的官。没过多久,他便前往京城入职,在兵部里开始了他的仕途。用现在的职级来看,李卫买的官属科级,不算高也不算低。
花钱买官,很容易被贴上“庸官”的标签。不过,谁都不能否认李卫的确有当官的天赋。李卫历经康雍乾三朝,是标标准准的“”,他能侍奉三位,并用十年时间官拜总督,成为封疆大吏,靠的绝不是银子,而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真实的李卫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负责一方盐政,所以他对缉查私盐这方面颇有心得。
清朝时期,全国被划分为十余个“盐区”,浙江便是其中之一。浙江出产的盐销售到浙、苏、皖、赣四个地区。不过,清朝的体制比较死板僵化,哪怕是距离浙江较近的两淮盐商,也不能就近购买相对便宜的浙盐。
正所谓“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无数私盐贩子铤而走险,开始钻朝廷贩盐的空子,从便宜的产地走私食盐。虽然这样做能让老百姓吃上更便宜的盐,私盐贩子也有利润可赚,但这显然会妨碍到国家利益。我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是靠盐铁维持军饷的,所以私盐贩子向来是历朝历代喊打的目标。
为了清剿私盐,李卫调集了大量人手,开始逐个追查大盐枭。可以说,当时的盐枭就像现在的大毒枭一样,十分猖獗,且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拿当时最大的盐枭为例,他拥有数百名家丁,且有比官船吨位更重的走私船,经常打得前来追查的官兵,嚣张到了极点。李卫是何许人也?身为一方父母官的他与沈氏展开斗法,经一番斗智斗勇后成功将其缉拿归案。
追查私盐,不能靠一膀子蛮力。面对江淮两地泛滥的私盐现象,李卫拿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那就是严守“适中孔道”,将绝大多数力量驻守在海宁县。这座县城是水陆要冲,亦是江淮两地私盐贩子活动得最猖獗的场所。自李卫在此地坐镇,南方私盐的销路被彻底断绝。
可以说,李卫之所以能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是因为他的性格与雍正十分相似。雍正脾气暴躁,精明强干,而李卫就像是他的“复刻版”一样。正是因为意气相合,所以雍正才格外赏识这个靠买官起家的李卫。在满清的官场上,李卫向来我行我素,得罪过不少朝廷大员。,当这些朝廷大员弹劾李卫时,雍正总是得过且过,放李卫一马。
值得一提的是,李卫在当官之前是典型的“富二代”,没有读过几天书,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水。由于不认字,所以李卫在阅读公文时都要请师爷代劳,连写奏章时都要找人代笔。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李卫没有本事,每当他请人执笔时,总会让人读给他听,有写得不好的地方,李卫总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所以虽然他门下有许多略通文墨的,但所有人都很佩服李卫的思维能力。
虽说李卫是个粗人,但他却对文人和文化事业极其重视。根据史料的记载,他每年都会给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一笔捐助,还曾自掏腰包修了一座书院,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期的浙江通志,亦是李卫出资编撰的。平日里,李卫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听人说书。每逢听到说书先生讲到忠良遭到陷害,李卫就会无比愤怒,甚至会暴跳如雷,从这里就能看出他骨子里是个忠义之士。
李卫与年羹尧一样,都是备受雍正宠信的得力大臣。不过,二人的境遇却迥然不同,年羹尧因为太过嚣张跋扈,未能善终。李卫却很懂得分寸,所以他在官场上虽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但仍能明哲保身。雍正驾崩后,虽然不太待见这位耿直的大臣,但也颇为重用。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谥敏达,以总督的规格将其厚葬。
参考资料
【《·李卫传》、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