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是明朝的重臣,为何却被诬陷后斩首呢?

历史趣闻 2023-04-20 15:31www.dkct.cn历史人物

  是的重臣,也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就是这样一位忠君为国,刚正不阿的优秀大臣,却遭受谗言,最终被斩首,这是明朝的巨大损失。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政治家、军事家。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看中,超迁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正统十四年(1449)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他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因功加少保。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获罪于一些朝中大臣。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发动“”,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天顺八年(1464),英宗的儿子朱见初即皇帝位。不久,他下令为于谦平反。弘治二年(1489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中,改谥“忠肃”。

  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

  出于谦祠大门向北约50米,可见一明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的石翁仲、石兽,为墓区平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谦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是1982年修复墓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缠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为明时原物。

  1966年,于谦墓于1966年文革中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于谦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于谦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于谦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于谦墓为1982年重建。对于谦,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2006年05月25日,于谦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于谦墓相对于西湖的位置。

  于谦墓墓道

  于谦墓及墓前石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