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失败吗?风趣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爆发的时候,正是在位的时期,他是历代君主中最倒霉的皇帝,因为他从父亲皇帝手上接过来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在道光任上爆发了中国千年未有之鸦片战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咸丰皇帝继位时,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有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是由等人从广西金田发动的,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大清半壁江山。清朝兵,溃不成军,太平军一路北上,占领了广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终选择了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作为天国的都城,大清朝此时实际上成了,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如果继续按此发展下去,太平天国取代清朝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什么从定都南京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太平天国一直都在原地踏步,直到后来逐渐的走下坡路导致失败灭亡呢?有人说是太平天国内讧导致自身实力大受损失,的湘军才会有机可乘;也有人说是太平天国的领导层太腐败了,不思进取安于享乐造成的。不可否认,这些说法都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其最根本的原因却被忽视了。
南京洪秀全天王府遗址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的立国根本出了问题。洪秀全的立国根本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洪秀全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教—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不管颁布什么律令或者旨意,都假借上帝的名义,说这是上帝的旨意。他用这种不伦不类的宗教,吸引了的农民加入进来,因为他宣称上帝可以带领他们创立一个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田同耕、人人平等的理想天国。还颁布了一部《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
但实际上基督教是外来西方的洋教,经过洪秀全的改造,更是不伦不类,拿着这套东西来治理国家,这个路子早晚会走死,靠宗教可以奏效一时,但却不能长久,因为国家的治理必须主要靠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官僚治理体系和治国思想才可以,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宗教。到了太平天国的后期,洪秀全大肆封王,本来就不健全的官僚体系,更是混乱不已,大大小小的王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道谁该听谁的命令,这个王早就贬值的一文钱不值。
中国自西汉就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到了隋朝隋文帝又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读书人可以参加考试来获取功名,成为国家的官员。到了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发展到了顶峰,以《》为主要考试内容。而读书人都是国家的精英阶层,他们以为老师,孔子也是历代帝王都不能也不敢忽视的一位无冕之王,孔子和那些读书人是任何一位明智的帝王都不能失去的统治基础,比如皇帝就层多次去山东曲阜拜孔子。而太平天国洪秀全那些领导层们却无视孔子和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对待他们是一种仇视的态度。他们捣毁孔庙,甚至连也不允许存在。
科举考试
无疑这就得罪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他们对太平天国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宁可投靠大清,也不愿为天国效力,例如、和曾国藩,他们都是读书人中间的翘楚,他们所崇拜的先师也都是孔子。如果太平天国能把天下的孔子门徒都争取过来,那又会是怎样的另一番景象呢?左宗棠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今亮”,意思就是当今的,非常有才能。他就曾化名去探访了太平天国一次,和石达开有。
翼王石达开
客观的说,左宗棠对晚清也非常不满,但他在详细了解了太平天国之后,转身就,因为他知道太平天国必败无疑。他看到的是太平天国荒诞的治理体系,连天下读书人都不去争取,又何来胜利之说?而整个天国里,也只有石达开还算是个有才能的读书人。天国之中不乏有军事才能的名将,比如陈玉成和李秀成,但却严重缺乏有战略思维能力的智谋之士。
曾国藩
那么洪秀全为什么那么反感孔子和读书人呢?其实这也非常好理解,因为洪秀全本来也是个读书人,因为参考科举考试,屡次名落孙山,为此他气得大病一场。后来在广州街上他看到人家散发的基督教的册子,拿过来看了一下,于是越看越入迷,才突发奇想创办了拜上帝教。所以他对儒家和孔子的学说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不过洪秀全在创立天国之后,他也搞了科举考试,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还出过女状元,这种标榜男女平等的做法,实际上也只是表面的。不过他们的科举考试绝不是考什么《四书五经》,而是一些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的内容。例如在太平军初占武昌时,举办过一场科举,由东王清出题,题目为“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制策”,如此儿戏选拔人才,岂不是拿国家的命运在开玩笑吗?
东王杨秀清
如果太平天国能引进西洋的自然科学,选拔一些懂得西方自然社会科学的人才,那又会带来很好的改观。至少比清朝要先进了不少,因为大清废除科举考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行新学,考西方自然科学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不过不管怎么变化,读书人知识分是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他们的力量决定了国家的力量,决定了人心向背,是任何一位当政者都必须要争取的对象,包括洪秀全在内,如果不去争取他们的支持,那么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