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战死的那些士兵遗骸是怎么处理的?
不管在什么年代,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便如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所说的“年年战骨埋荒外,蒲桃入汉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除了给帝王将相们留下了千古盛名,还留下了无法计数的累累白骨。
由于我国历史书写讲究简练,许多惊心动魄的大战只用寥寥几笔就完成了记载,关于战争的详细记录十分少见。在史书上,一场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战争,也是几句话就完成了描述。战争中的细节基本不予记载,例如战后的伤兵如何处理,牺牲的将士尸骨又埋葬于何处等等内容都极其简略。而且关于死伤人数在史书上的记录也多有夸大,动辄便是伏尸百万、数十万。
01
例如在时期,各个政治势力你争我斗,期间发生过数次重要的战役,在正史《》中却记载得非常简略,演义小说《》便将其大加发挥。虽然演义小说多为后人加以夸张,或者做了许多人物增减情节变更,但其实史书上的一些记载也并非全然全信。
特别是关于死亡人数,这一点近代许多史学家都曾提出质疑。例如在著名的后,史书记载,在的命令下将40万的降军坑杀。从常理来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也正是由于这些令人产生怀疑的数字,所以也常常使得后人产生许多疑问。
所以很有可能古代战争的规模,并不像史书上所记载的那样庞大,或者说实际上阵杀敌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学家在现在山西长平之战的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些群葬坑。这些群葬坑中发现的尸骨数量,比起史书记载的数据却是相差甚远。
02
其实战争与战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争的时间和规模都更大一次战争通常会包含许多次战役。而每一次直接双方对阵厮杀的才是战斗或者战役。所以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就算所有参与战事的军民有几十万上百万,真正在每一次战斗中上阵厮杀的,并没有这么多。
在战役中,特别是大规模战役,作战区域可能分布较广。涉及攻击防卫、穿插作战、等等战略战策。不太可能出现像有些影视剧里表现的甲方派出20万人,乙方派出20万人在一块大平地上捉对厮杀的情景。
而真正当参战双方短兵相接,打作一团的时候,其实人数并不会太多。而且比起现代战争来,直接在这种搏斗中丧命的人不会太多。的搏斗看起来非常残酷,血肉横飞,刀剑的致死率远远比不上枪炮。很多人是在逃亡途中被分散杀死,或者是受伤后不治身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死者不会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而是会分散在较大区域内。
03
那么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大战,战死的死者尸骨在哪呢?其实在大部分战役中,许多死者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死亡,而是分散开,所以出现大规模的尸骨堆概率较小。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任由较多的尸体暴露在外,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瘟疫流行。最好的办法是集中焚化,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对战争后的死者进行焚化处理的记录。
这里可以用时期的来举个例子,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执意要,率领了20万大军前往边境,结果被击败,损伤过半。《》中记载伤情为“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明朝的军队在撤退的过程中被瓦剌连续追杀,死伤惨重。
由于在这次战役中,朱祁镇被也先俘虏,许多将领都死亡,所以战死的士兵尸骨一直没有人掩埋。直到当上后,才专门派人去将去战场为这些士兵收尸并且掩埋。在这期间,已经有许多尸骨为野兽啃食,早就不完整了。
其实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统治者最多就是将这些战死士兵尸体草草掩埋,而且如果战事还在进行中,很有可能抛下这些尸体,部队就已经开拔。那些草草掩埋的尸体也不会埋得很深,很容易就被野兽挖出,或者随着大雨冲刷,这些尸体就暴露在荒草野外,大多会被野兽吞食。骨骼散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腐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