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会败给陆逊?刘备犯了
大家好,说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夷陵之战是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一生中指挥过的一场战役。在夷陵之战爆发前,三国之间的力量格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已经完成跨有荆益战略的刘备在遭到的偷袭后,不仅丢掉了荆州的地盘,还损失掉了大将。孙权偷袭荆州之前,刘备和关羽都在北伐中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孙权偷袭荆州,蜀汉的隆中战略很有可能会取得成功。在孙权偷袭荆州之后,刘备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益州之内,基本丧失了一争天下的实力。
为了改变战略困境,夺回被孙权占领了荆州地区,刘备下定决心要为关羽报仇,夺回被孙权占据的荆州地区。刘备集团在东征问题上出现了极大地争议,和等人都不支持刘备东征孙权。诸葛亮和赵云认为蜀汉最大的敌人是,假如蜀汉和东吴开战,很有可能会被曹魏趁机攻击,到时候蜀汉的江山就危险了。不过愤怒的刘备根本听不下任何人的劝告,他一方面想要为关羽报仇,另一方面想要重新夺回荆州,无论为公为私,刘备都必须要去伐吴。
因为诸葛亮和赵云的人都不支持刘备伐吴,刘备在伐吴的时候只能提拔一些年轻的将领作为主将出征。这些年轻的将领缺乏统兵打仗的经验,大大削弱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因为蜀汉只有一个州的土地和人口,刘备军队的人数并不多。按照《魏书》的记载,刘备的先头部队人数大约是4万人,后来刘备又招降一万多蛮夷的军队,再加上刘备率领的后备部队,刘备军队的人数估计有8万人左右。
当刘备大军伐吴的消息传到孙权耳中的时候,孙权十分的震惊和害怕。孙权知道刘备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如果东吴不能抵抗刘备的伐吴大军,那么东吴很有可能会有灭亡的风险。孙权在最初的时候想要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如果刘备和孙权和谈,孙权肯定要归还部分荆州的土地。不过刘备对于孙权杀害关羽的行为十分的愤怒,他拒绝了孙权求和的请求,毅然决定通过战争来狠狠地教训东吴。
在孙权试图谈判的企图失败后,东吴和蜀汉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由于刘备是闻名天下的英雄,东吴的将领都普遍害怕刘备,只有对刘备不以为然。陆逊认为刘备虽然征战了几十年的时间,刘备一生中打的绝大多数的仗都是败仗。刘备这个人并不可怕,只要东吴的将领们团结一致,肯定能够击败刘备。
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精锐前去抵抗刘备的伐吴大军。因为东吴在荆州已经有重兵驻扎,实际参与夷陵之战的吴军人数肯定要超过五万。陆逊到达战场上,分析了吴蜀两国兵力的优缺点,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来对付刘备。在陆逊开赴战场之前,刘备军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势,士气正盛的刘备军一路猛攻,而陆逊采用战略撤退的策略,逐渐瓦解了刘备军队强大的攻势。
刘备伐吴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目标是夺回荆州,第二目标是灭亡东吴。由于陆逊拒绝和刘备决战,刘备军队一直无法完成攻占荆州的目标。随着时间的增长刘备军队的斗争逐渐下降,刘备也逐渐失去了冷静,带领蜀汉军队贪功冒进。在陆逊的诱导之下,蜀汉军队被引到了夷陵地区。刘备大军到达夷陵附近的时候,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为了能够让士兵们顺利渡过炎热的夏日,刘备将军队采用连营的方式布置到了山林地区。
刘备的这一做法明显是犯了兵家大忌,将部队分散布置在山林之中,很容易会被敌人分散歼灭。而且在炎热的夏季,陆逊一旦使用火攻,刘备的军队肯定会出现溃败。刘备从公元184年开始带兵,在夷陵之战爆发的时候,刘备已经征战了三十八年,战场经验十分的丰富,不应该犯下这样严重的错误。笔者认为刘备之所以犯错,主要是因为刘备瞧不起陆逊,骄傲自大的心态是导致刘备失误的根本原因。
其实在夷陵之战时期,陆逊的年龄已经接近40岁,战场指挥经验相当丰富,并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关羽在荆州战败被杀,主要都是陆逊的谋划,如果刘备能够重视对手,肯定不会犯下如此低端的错误。刘备的骄傲为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当刘备在夷陵地区连营驻扎的消息传到耳中的时候,曹丕也认为刘备过于骄傲,犯下了兵家大忌,最终必然会失败。
刘备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在同陆逊军队对峙的几个月中,刘备为了诱惑陆逊出战,派遣老弱病残前去叫骂,又调集精锐埋伏在后面,想要趁着陆逊发起进攻的时候一举一跨陆逊。陆逊是一个非常老练的将领,他看透了刘备的计谋,始终不肯接受刘备的挑战。陆逊的耐心最终耗垮了刘备,刘备的军队常年在外出征战,始终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士兵们都归心似箭,斗志逐渐被消磨殆尽。
到了公元222年7月,陆逊突然对刘备实行反攻,将刘备主力部队击溃,烧毁了刘备的连营。刘备大军一片混乱,大部分将领都在突围的过程中战死。陆逊派遣重兵围攻刘备的中军,刘备烧毁了辎重才得以逃命,刘备手下的大将张南和冯习被杀,黄权被切断了退路,被迫投降了曹魏。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东吴杀死俘虏蜀汉军队8万人,刘备“仅以身免”。
夷陵之战结束后,蜀汉的国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刘备去世之后,东吴和蜀汉为了共同抵抗曹魏,结成了同盟关系,一直到了蜀国灭亡,吴蜀两国都没有再爆发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