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继位就杀掉曾静,背后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风趣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不喜欢他爹,和这个曾静,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雍正这个人,细细一想还是蛮悲剧的。九龙夺嫡到底有多乱,他心里很明白,亲兄弟折腾成这样,不仅对后代影响不好,还让当时的文人看了笑话。
为了避免后代子孙也瞎折腾,雍正只好弄了个“”制度。怎么堵住汉族文人的嘴,就十分头疼了。要想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必须让那些文人闭嘴,别整天唠叨什么“华夷之分”。
但问题在于,九龙夺嫡的后遗症——那些关于雍正“得位不正”的传言,还是四处流传了。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也就是没事偷摸八卦一下,第二天该种地还要种地。对于努力“反清复明”的组织来说,这可就是最好的宣传口号了。
曾静,本来只是湖南永兴县的一个教书先生,自己比雍正小一岁,本来也想通过光耀门楣。可是水平不行,屡试不中,只能回老家开了个小私塾,教书呗。这么看的话,曾静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反清思想,就像的一样,一开始都指望着考科举走仕途的——因为考不上,只能另寻出路。自然,也从心里开始讨厌朝廷。
不过说实话,像曾静这样的读书人,太多了,有反清思想的读书人,到处都是。
一般人也就是聊天闲扯的时候,低声骂几句;胆子大一些的,作诗写文的时候,偷摸地讽刺几句;更夸张一些的,就传抄一些朝廷“禁书”。
其实曾静一开始,也仅仅是看看“禁书”,骂骂咧咧而已。他看的是的书,里面有不少反清复明的思想。曾静这个人比较单纯冲动,满脑子读书人的热情澎湃。他觉得读书不过瘾,还专门去拜访吕留良,希望交个朋友。
结果,人家吕留良已经去世了。吕留良的家人就送给了他一些书,喜欢就拿回去好好看吧。,曾静还不满意,和吕留良的弟子开始深入交流,时不时写诗骂骂“夷狄”。
就算这样,也没啥大事儿,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以曾静的脾气,估计早就在授徒的时候,掰扯了不少反清复明的事情。极有可能地方官都听说过,只不过不想和他一般见识。
,曾静听说了关于雍正“得位不正”的传言,忽然激动起来了。
他开始用的八卦素材,写文章骂雍正。骂就骂呗,他还的想要“造反”。对的,他想造反,手里没兵。因为听说川陕总督被朝廷怀疑,不受重用,于是曾静天真的认为,可以策反岳钟琪。
他就这么写了信,让弟子给岳钟琪送过去了。
岳钟琪看到信,都惊呆了!这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还能有这种操作?是谁给你的勇气这样找死?岳钟琪转手就把信递给了雍正。
我们前面说了,雍正正为了“得位不正”的谣言伤脑筋呢,这就冒出来一个教书先生找麻烦。
心烦意乱的雍正立马想到一个小小的教书先生都质疑我,都敢造反,那不就意味着,民间充满了这种谣言八卦?
所以,曾静就被押到了京城,开始审讯。,具体什么情况不知道,但没咋出过远门的曾静,迅速就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
雍正本来就不是针对曾静,就想借着这个事情,说说自己的想法,于是整了本《大义觉迷录》,针对民间流传的谣言,一一辟谣。
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还把曾静给放了。
雍正没想到,大多数的读书人,根本不在乎“华夷之分”、“得位不正”,要不然干嘛挤破脑袋考科举?
恰恰是雍正一解释,大家纷纷来看热闹了。《大义觉迷录》中的宫廷丑事,被雍正自己抖搂出来了。所以,曾静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你要么不理他,要么直接砍了他。
乾隆上台之后,立马把曾静拉过来砍了,把《大义觉迷录》都封禁了。他一定觉得自己亲爹脑子不太正常,自己家里的事儿,凭啥都说给别人听?不听话就砍了,多简单。
也就是说,乾隆杀掉曾静的原因很简单,说出来大家别不相信。
乾隆和雍正的矛盾就在这,雍正一直想着说服汉族文人,让他们认同满清的统治,所以这么对待曾静。乾隆看明白了,除非你给人家个个封官,不然总会有骂你的,没必要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