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冰期”时期有多冷?造成了什么影
大家好,这里是风趣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古往今来,人们对明朝的灭亡总是充满了同情,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涂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虽然明朝亡于,但攻进紫禁城,逼得帝杀妻自缢的却是“闯王”个他的农民起义军,彼时的清朝还是后金,后金大军在山海关外,却始终无法攻破大明王朝的宁远防线,反而在明朝的火炮之下损失惨重,就连都被用大炮轰成重伤,不久就因伤重去世!
所以明末各地四起的义军才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但并非昏庸无能的帝王,反而勤于政事,年轻有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造反呢?
原因很简单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之所以会这样,乃是天灾所致,说起来崇祯帝也是“悲催”,不仅要收拾父辈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应对各种天灾。
据《》记载崇祯一朝,十七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蝗、涝、风、雹、震、雪等几种,其中旱灾发生频率最高。
旱灾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根源在于明末正处“明清小冰期”时期
这一“小冰期”跨明清两朝,延续三百年之久,主要特征就是冬季极为寒冷!有多寒冷呢?
寒冷到江南、华中、华南等地都出现了漫天冰雪的奇观,寒冷到洞庭湖、鄱阳湖都冰冻三尺!南方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北方,据记载,崇祯时期,北方的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下四十摄氏度!
这是什么概念呢?现在抖音上爆红的“泼水成冰”,所需要的温度也不过零下三十度左右!如果气温达到了零下四十度,人类很难在外界生存,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很快就会被冻成“冰雕”!
那如此低的气温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呢?
极寒的气温造成各地义军四起,源源不断的义军最终又造成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对于农民而言,造反还有一线生机,不造反就只能死!
因为极寒的气温带来了严重的旱灾,据《中国历史上的旱灾》记载“除晋和以外,雨量特别少者为,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全部的生活来源,而严重的旱灾使得各地滴雨未降,颗粒无收,而彼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能力赈灾,无饭可吃的农民就只留下造反一条路了,否则就会被活活饿死。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帝勤勉能干,各地的起义军还是犹如过江之卿,源源不断,没办法,人力岂能与大自然的伟力相抗衡?
严重的旱灾还带来了蝗灾、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在这些灾难的“合力”作用下,大明王朝的实力不断被削弱,走上了末路,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
极寒造成的灾难最直观的数据就是人口的“减员”,据统计,到明朝灭亡,清朝初建时,全国的人口足足减少了一半!这也是清朝为什么能够度过“小冰期”的原因人少了,食物自然就够了!
小结
虽然明朝灭亡的根源是,沉疴缠身,但极寒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若是没有各地四起的义军,后金大军能不能攻破大明的宁远防线还是两说!
这也说明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是微不足道,大自然稍一显露“獠牙”,我们就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