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韩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史书中只有寥寥十

历史趣闻 2023-04-21 09:36www.dkct.cn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灭吗?风趣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前231年,秦王政听从丞相的建议,开始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而秦国灭掉的第一个对象就是韩国。

  秦王政派兵攻打韩国的南阳,韩军基本上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轻而易举占领南阳。次年,秦王政又命令内史腾挥师北上,攻打韩国的都城新政,韩国又是没有做任何抵抗,被秦军轻松打败。秦军俘虏了韩国一位国君,将韩国的土地设立成颍川郡,韩国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秦国灭掉韩国非常的简单,以至于《史记》只有寥寥十几个字记录

  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韩国的发展史,曾经也有辉煌的时刻。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韩赵魏三家正式成为诸侯;公元前375年,灭掉,将都城从阳翟迁往新政;公元前355年,任用进行变法,使得韩国成为一小霸;公元前325年,和在巫沙会面,互尊为王。

  韩赵魏三家分晋

  以上这五件大事,都是韩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可是秦国的大军开拔到韩国时,韩国却连一次有效的防御和抵抗都组织不起来,轻松的被灭呢?

  一、生存空间恶劣

  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韩国的国土面积是最小的,韩国的东边是强大的和,南边是强大的,北边是强大的,西边是强大的秦国,这些国家韩国一个都惹不起。

  作为纵向对比,秦国在时期可以向西扩张,国土面积增大数千里;赵国在灵王时期,向北边和西边扩张;楚国也吞并了,使得国土面积大大增加。魏国作为战国初年最强大的国家,起初也不断对秦国和其他国家作战,虽然没有让国土面积增大太多,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而韩国呢?身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是韩国惹不起的国家,而且国土面积的增大无法用军事实力来实现,可以说韩国的生存空间相当恶劣。

  随着其他诸侯国的不断崛起,韩国遭受来自的军事打击,这也使得韩国的国土面积迅速缩水。等到秦王政发动统一战争的时候,韩国已经接近灭国,国土面积被蚕食的。

  韩国身处四战之地

  二、改革不彻底

  在战国时期,有几个非常有名的改革。魏国率先进行变法,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强大的国家,更是让其他国家闻风丧胆;使用进行“”,使得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这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进行,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从胡服骑射以后一直到战国后期,赵国的军事实力也都是仅次于秦国的存在,赵武灵王甚至想挥师南下,灭了秦国,而战国期间最大规模的,就是秦国和赵国的实力角逐;就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了。

  可以说韩国也是比较早进行变法的国家,那么为什么韩国的变法没有像秦国那样,让韩国走强富国强兵的道路呢?这就不得不说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的本质区别。

  商鞅变法内容

  1、秦国“商鞅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改革

  政治上

  (1)中央集权制

  将西周开始奉行的分封制改革为郡县制,郡县的最高长官都由秦孝公直接任命,这大大增强了国君的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让当时流行的“世卿世禄”的被打破;

  (2)官僚制

  与“官僚制”对应的就是“世袭制”。从西周开始,不管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他们的爵位和封邑都是父子继承的,这种制度靠的是血缘。而秦孝公将世袭制改为官僚制,极大地约束了旧贵族的权力,而且任命郡县最高长官的权力在国君手中,也让更多非贵族的人才得以展露头脚,有了从平民到士族跨越的可能;

  (3)军功爵制

  商鞅变法奉行的是二十级军功爵制,只要是秦国的士兵,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只要你在战场上杀敌,就能获得相对应的爵位,这在以前可都是老百姓不敢想的事情。军功爵制也彻底将秦国的军队打造成了一台杀人机器;

  (4)连坐制

  将老百姓进行统一管理,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连坐制是对所有老百姓的监视和约束,让产生动乱的概率大大降低。

  经济上

  (1)打破

  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将一块九百亩的土地分为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家农户种植,其他八块土地则属于私田。随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土地已经明显不够用了,将每个人分得的土地都扩大了,这大大增加了秦国的赋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且规定,种地种的好,免除个人的徭役。商鞅要求老百制分家,这也大大增加了缴纳赋税的户数。

  (2)主民从军,客民种地

  主民指的是秦国的老百姓,客民指的是从韩赵魏过来的老百姓。秦国的老百军,确保了秦军的可靠性,不容易产生他国的间谍。秦国土地广袤,让没有土地可种的韩赵魏老百姓来种地,假借他人之手壮大自己的实力。

  申不害变法主要内容

  2、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变法重视的是“术”,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这种治国的方法对于国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君主比较贤明。君主对于臣下进行把控,考察大臣对于事情是否尽职尽责,这大大提高了大臣的行政效率;,还要考察大臣对于君主是否忠诚。,申不害变法强调的是“术”治,是“帝王之术”的雏形。

  而申不害也非常重视强兵,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的私家兵和国兵编制到一起,进行残酷的训练,让韩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在韩国有限的土地上,申不害也主老百姓多多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的产出。

  “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韩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兵器。韩国的冶铸业非常的发达,这也得益于韩国有数座铁矿山,为韩国提供了足够多的兵器原材料。让韩国有了“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和“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美誉。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五年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虽说申不害对于富国强兵也进行了改革,申不害最重视的就是“术”治。“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商鞅变法”是留下了一套制度和法令,将各项改革目标全部制度化,这种改革对于君主的要求比较低,只要君主能够遵循这套制度,即使国君犯了错,国家也不会有大的震动。而“申不害变法”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君主的要求较高,必须是明君,强调的是人的“术”治。韩昭侯虽然英明,韩昭侯死后呢?谁能确保韩国的每一位君主都是英明的。

  当说“奋六世之余烈”,其实秦国的每一君都犯了一些小错,秦国统一的大方向却没有变,这就是“商鞅变法”制度上的优势。相反韩国,韩昭侯死后,韩国的君主一代比一代昏庸,韩国自然就不像韩昭侯时期那样强大了。

  韩国连年战败,土地被瓜分

  三、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由于“申不害变法”的短暂性,让韩国的军事实力没有一直增强,仅仅是在韩昭侯时期成为一个小霸,战国后期,韩国任由其他国家宰割。

  尤其是韩国从立国开始到被灭,基本上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唯一的一次辉煌是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

  我们可以盘点一下韩国所打的败仗

  1、公元前343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无力抵抗求救于齐国。齐国答应救韩,让韩军振奋人心,拼死抵抗,齐国却等到韩魏两国元气大伤的时候才出兵攻打魏国,魏国虽受重创,但韩国的精锐也基本上被消耗殆尽;

  2、公元前307年,派攻打韩国,拿下了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杀韩军六万,让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

  3、公元前293年,秦将“”斩杀韩魏联军24万,让韩国的生力军进一步缩水;

  4、公元前244年,秦将蒙骜率军攻打韩国,夺得韩国十二座城池。

  以上还只是韩国所打的部分败仗,其余小的败仗更是数不胜数。毫不夸张的说,韩国不是在打败仗就是在打败仗的路上。

  伊阙之战

  四、弱国无外交

  “弱国无外交”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适用,而韩国正是弱国的最佳代表。韩国的外交到底有多差?举两个小例子

  1、岸门之战,韩国“”

  公元前317年,秦军打败韩军,顺带俘虏了韩军的将领,韩宣惠王此时。

  韩国相国公仲对韩宣惠王说盟国靠不住。其实秦国想攻打楚国,大王可以通过向秦国求和,并送给秦国一座城池,许诺出兵和秦国一起打楚国,这样仅仅是损失一座城,可以将秦国的大军引向楚国,并且可以从中获利。

  韩宣惠王采纳相国公仲的意见,派遣公仲远赴秦国求和。

  楚国非常担心,但给楚王分析秦国早就想打楚国,尤其是这次韩国表示愿意协助秦国攻打楚国,楚国形势自然十分危急。大王可以假装答应韩国,帮助韩国抵御秦国的攻击,不但如此,将楚国的战车摆在国境上,给韩国一个楚国必救的信号,这个时候韩国就非常感激楚国,不会帮助秦国攻打楚国了。如果韩国停止向秦国求和,必然得罪秦国,韩国以为有楚国撑腰,肯定会远离秦国,秦国就会更想收拾韩国,这样楚国就不会招来秦国的怨恨,楚国的危机就解除了。

  “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

  楚王采纳陈轸的意见以后,放出要救韩国的信号,并且将战车摆在国境线上,这更加让韩国。韩国果真反秦,而投靠了楚国。相国公仲劝告韩宣惠王也无济于事。结果而想而之,韩国背信弃义,答应好送给秦国一座城池,出兵帮助秦国伐楚都没有实现,韩国此举惹怒了秦国,秦国直接和韩国开战,韩国战败,将太子仓送到秦国做人质求和。

  韩国朝秦暮楚

  2、“伊阙之战”韩国摇摆不定

  公元前293年,韩国和魏国联合了24万联军准备攻打秦国,韩魏联军的人数是秦国军队的两倍有余,韩国和魏国各有各的小九九,都不愿意当先锋,而是采取了相互观望的态度,白起利用这个空缺对韩魏联军发起猛攻,一举击溃了韩魏联军,斩首24万,韩国的军事力量再一次被严重削弱。

  韩魏联军攻打秦国可以说是韩国和魏国的生死之战,在生死存亡之际,韩国和魏国还互相猜忌,都想让对方作为主力攻打秦国,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却都被秦国给收拾了。

  按道理说,韩国在战国七雄之中是最弱小的,如果不想被灭国,那就只能联合其他国家,统一战线共同对抗秦国,或者是干脆成为秦国的附属国,帮助秦国攻打其他国家。韩国两个都没选,一直在事秦和抗秦的策略中摇摆不定,反复无常,不仅是惹怒了秦国,更是把其他五国都得罪了。

  申不害变法

  五、韩国人才匮乏

  纵观韩国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人才显得极度匮乏,而且明君极少。作为对比,看看各国的人才。

  1、秦国

  法家代表性人物商鞅,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巨子相里勤,帮助秦军提升守城攻城的作战能力;纵横家代表人物张仪,游说列国缓解秦国外交危机;兵家代表人物尉缭,著有军事著作《尉缭子》;杂家代表人物,帮助秦国攻打六国,并著有《春秋》;计然家蔡泽,帮助秦国大力发展经济。

  以上这些都是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制定秦国统一天下方针,提出“”的,帮助秦王政灭六国的李斯。更有无数军事将领,、、白起、蒙骜、蒙武、、、、王贲、李信、等当世名将。

  2、赵国

  之二的和、、、后来齐国的和的也都在赵国、和等。

  3、楚国

  、、春申君黄歇、项燕、、吴起等

  4、魏国

  吴起、乐羊、西门豹、李悝、公叔痤、、晋鄙、、公子卬、等。这里说个题外话,魏国可是天下诸侯国的人才储备库,比如商鞅、张仪、范雎、、甘茂等都是从魏国流失的。

  5、齐国

  、田单、司马穰苴、孙膑、、、、等

  6、燕国

  乐毅、、、樊无期、、、等、

  7、韩国

  申不害和韩非。韩国没有名将,只是出了两个思想家,前面对“申不害变法”进行了分析,虽然让韩国一时变强,变法不彻底;韩非虽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生活的年代非常晚,而且不受韩王的重用,最终死在了秦国的监狱里。

  从以上七国人才对比可以看出,韩国的人才储备是最少的,而且唯一一个不世出的天才韩非还不受韩王的重用,韩国无异于自绝于天下。

  韩非

  

  韩国从建国到灭亡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道路上第一个消灭的国家,韩国的灭亡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韩国自身的因素。

  韩国灭亡的外部因素处于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列强,韩国毫无生存空间。

  韩国灭亡的内部因素明君少、名将少、名臣少。改革不彻底,人才不重用、军事力量弱。

  参考文献

  《》

  《史记》

  《左传》

  《史记韩世家》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秦本纪》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