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三品官 为什么按察使能够调动参将呢
今天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按察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按照道理来说,在官场上,平级干部之间根本没有高低贵贱。既然大家是同一级干部,说话自然都是对等的。在明清时期的官场上,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文官与武官之间,双方的地位其实差距很大。例如正三品的文官,能够正面硬怼正二品的武官。在明清时期,按察使和参将都属于正三品官。但参将必须点头哈腰,按察使能够直接调动参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聊聊明清时期的文武官员制度。明朝建立以后,虽然继承了元朝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在地方官员制度上,差别非常大。明朝废除了元朝的丞相、平章等官员,在元朝统治末期,各地区的官员已经出现了军阀割据的苗头。明朝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建立了三驾马车并立的制度,分别是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布政使属于从二品的文官,应该算常务副省级,负责全省的经济建设、赋税征收、人事任命、民政等事务。
在官场上,一般称为藩台大人。按察使属于正三品的文官,负责全省的司法、刑狱和治安维护,等于负责公检法工作。在官场上,称呼按察使为臬台大人。至于都指挥使,则是正二品的武官,负责管理全省的军队,不能干涉地方事务。三驾马车的模式沿用了大约百余年,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出现重大问题以后,三个部门经常相互推诿,根本没有官员能够统筹全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设立了总督和巡抚,请注意,这两个官职都是朝廷临时委派的。
一旦任务结束,这些官职就会被撤销。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总督和巡抚逐步固定下来。到了统治的前期,逐步成为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都是兼职头衔,并且用这些头衔震慑其他的地方官员。其中,总督大人一般都是从一品,挂着的头衔,负责两三个省的军务、河道、粮食等事务。由于兼任了兵部尚书头衔,被称为部堂大人。
至于巡抚,则一般加挂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右副都御史的头衔,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一般被称为抚台大人或者中丞大人。清朝入关以后,提督取代了都指挥使的职务。随着总督和巡抚的出现,布政使、按察使的地位有所下降,不再是三驾马车,但仍是举轻若重的大员。清朝的地方文官体系分为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分守道、知府、知州、知县等等。至于武官体系,则是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等。
明清时期的武官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品级偏高。提督属于从一品、总兵属于正二品、副将属于从二品、参将属于正三品、游击属于从三品、守备属于正五品。从品级来说,提督应该与总督对等,比巡抚的品级还高。在真实的官场上,提督需要接受巡抚的节制,甚至见到巡抚需要拱手请安。总兵在品级上堪比巡抚和布政使,其实见到巡抚或者布政使,总兵连坐的位置都没有,只能站着说法。清朝统治的后期,四川总督负责围堵石达开的军队。
当时,骆秉章坐在大帐里,几个总兵站在骆秉章的周围,确实没有座位。按照品级,正三品的按察使与正三品的参将属于平级。在实际工作中,按察使能够对参将。按察使负责全省的治安,手里能够管理一些治安部队。按察使属于参将的上司,自然能够指挥参将。在清朝统治的中期,出现了按察使喝茶,几个参将站在旁边的情况。由此可见,参将的地位和权力都远不如按察使。如果是文官和武官不属于同一系统,那按察使属于特殊情况。
按察使能够管理参将,其实在一个省内,除了军队一把手的提督,即使是总兵或者副将,面对按察使都没有任何的优势。在影视剧《大宅门》中,山东提督直接插手济南府的事务,向济南府摊牌赋税。认真的说,提督大人这种粗暴插手地方行政的行为,会遭到布政使的强烈不满。布政使很有可能联合巡抚,共同弹劾提督。为什么说武官地位不如文官呢?
因为从总督、巡抚一级的文官,就拥有特殊的权力,那就是王命旗牌。利用王命旗牌,有权力斩杀不听从号令的武将们。在地方官中,正五品的知府与正五品的守备品级。在一个府衙中,知府大人属于绝对的权威人物。正五品的守备远不如知府,甚至各地的知县们前往府城开会,守备大人还需要站在门口迎接。在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和都是七品知县。但能够直接硬怼正五品的千户,千户一点办法都没有。证明,武将的品级不值钱。
,有几位文官属于特例,那就是兵部的官员们。按照朝廷的规定,兵部直接管理各地的武官。,尚书大人任务繁重,而且可能还兼任其他工作,基本上不会轻易出面。兵部拥有左右两位侍郎,也是正三品官,不要说参将,即使总兵,甚至提督都对侍郎大人毕恭毕敬,因为属于自己的直管领导。费外还有一位五品官惹不起,那就是正五品的武选司郎中,负责各地武将的调动和升迁。
虽然品级不高,但关乎武将们的前途。例如一位从三品的游击,得罪了正五品的郎中。估计过不了一个月,这位倒霉的游击会被调往大小金川的前线。我们一下按察使和参将,两个官职都是正三品,但权力相差悬殊。按察使能够直接调动和命令参将,而参将只能服从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