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周瑜的不是诸葛亮,其实是孙权和鲁肃

历史趣闻 2023-04-21 09:38www.dkct.cn历史人物

  今天风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末年的,孙、刘联军大败,至此,三足鼎立的局势开始逐渐形成。赤壁之战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对各怀鬼胎的参战各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演义》中,围绕赤壁之战的渲染与细节描写,前前后后占据了全书近七分之一的章节;而在司马光的《》中,对这一段的记载也颇为详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非常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决策过程,对于赤壁之战战前孙刘联合与决策的记载也非常详细,相比之下,对赤壁之战过程的记载则简略。

  在司马光的记载中诸葛亮是促使刘备主动与孙权联手、并成功说服孙权联合刘备的关键人物;则,促使孙权准备与曹操一战;周瑜从番阳回来帮孙权下定决心。然后孙权、刘备击败曹操,曹操败退到了北方!司马光的记载,多是从《》的记载中抽取出若干相关段落,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拼接而成。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多有逻辑上的错误,而且会令读者对于这一段历史及其相关人物产生误解。因为他所依据的《三国志》中对于赤壁之战的记载,错综复杂、没有章法可循。

  没办法,这是纪传体史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陈寿所采用的各国相关记载均有较大出入,所以,要理清战前的决策过程并不容易,要分析明白这一过程,必须把视察的视角改为纯客观的第三视角,而不能带有任何的倾向性。司马光的问题即在于过多把视角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孙、刘联合的背景

  我们梳理一下孙、刘联合战略的提出与决策过程。

  建安十三年初,孙权以“报黄祖、的杀父之仇”为名,攻破江夏,“杀黄祖、屠城”,还掠走了数万人。看到黄祖的死,刘表也很紧张,他迅速派刘琦出兵重建江夏守备。从此,孙权有了吞并荆州的打算。可惜,曹操比他下手更快。这年九月,曹操兵临荆州,驱逐新野刘备。此前,刘表已经病逝,由刘琮接任,迫于曹操的实力,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刘琦、诸葛亮一众,仓皇南逃。

  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拉开序幕的,我们从刘备当时的处境就完全可以想象到,孙刘联盟不可能会真正实现“平等、公平”的原则,毕竟刘备的实力和孙权不再同一高度

  鲁肃是孙权的心腹,曹操七月开始南下时,孙权方面就得到了消息。刘表的死讯传到江东后,孙权马上召集谋士商议,他们意识到荆州有崩盘的可能,于是鲁肃请命以“吊丧”为名,去荆州刺探刘琮的态度。孙权的军队本来就已经部署在与荆州接壤的地区,这时,也开始大规模集结,为夺取荆州做战争准备。可以说,孙权军与曹操军相比,几乎是进入备战状态的,而且孙权军还是以逸待劳,这一点对于拿下赤壁之战非常重要。

  情况紧急,想必鲁肃的速度不会很慢,但他走到半路就听到了荆州已经投降、刘备等遭遇追杀的消息。鲁肃马上意识到,倘若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下一个打击目标必然是江东;如果刘备被消灭,则孙权内外势孤,再加上朝堂上本就有一群大臣支持“降曹”,那么,孙权被迫投降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他立即转道当阳长板,找到刚刚被曹军追击部队重创的刘备,向他表示江东准备接纳的意思。

  再看当时的刘备,犹如,别说依靠,就连立足之地也没有。曹操在北,孙权在东,都是对手,南逃是他不得已的选择。鲁肃现在竟说可以到江东寻求庇护,刘备马上答应。于是鲁肃领刘备拐了个弯儿,逃入孙权控制范围西北段边界的樊口。此时,曹操则折返江陵,接手整个荆州。

  刘备到达樊口时,曹操的先锋部队已经出动,准备追剿刘备残部。鲁肃须返回柴桑复命,要刘备派心腹到江东落实孙、刘联盟的谈判,于是,诸葛亮这时请命,随鲁肃一同去见孙权。

  那江东的统治者孙权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孙权的决策过程

  鲁肃引刘备前来,期间应当与孙权有情报来往,所以,孙权对于曹操的进展和刘备的虚实基本已经摸清。这时孙权必然要召集所有军政要员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变化,《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周瑜这时已经帮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开战。这个说法《资治通鉴》没有采用,司马光认为是诸葛亮的一番说辞帮孙权最终下定决心与曹操对抗,倒好像孙权是一个本性懦弱的投机者,需要诸葛亮刺激一下才行。

  其实,孙权早已决定对抗曹操,甚至想占据荆州。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与曹操作战、以及取胜之后如何安置刘备的问题。所以,孙权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都是孙权问、诸葛亮答。孙权的问题显然是事先已经设计好的,此前,孙权通过鲁肃的情报,已经知道刘备的军队数量不超过万人,所以孙权在谈判桌上居高临下。洞察到诸葛亮没有说实话,孙权就装作出迟疑的样子,逼迫诸葛亮让步,这是种政治家们惯用的外交博弈。

  按照外交常识,对战后利益的瓜分是双方决定是否战略结盟和合作程度的重要依据,因而可以推断双方接下来的秘密谈判,必然会就击退曹操后荆州的归属问题加以磋商。从战后在荆州问题上刘备处处受制于孙权、而且还有“借荆州”的说法来判断,诸葛亮作为刘备全权代表与孙权的谈判,肯定做出了巨大让步,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在谈判中的议定中,荆州应该是归属东吴的。毕竟,刘备能拿上台面的筹码确实太少,而孙权也绝对不是“扶贫家”

  这时,曹操的亲笔信也到了江东,孙权当即与大臣们展开第二轮讨论。讨论中没有提到刘备的因素,这说明孙权与诸葛亮的谈判是秘密进行的。代表江东大家族利益的等人公开主张投降曹操,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虚实;而且张昭等人的根基是江东土著,如果他们主战,若战败,他们将失去土著的支持和在新主子曹操处的价值;反之,他们主降,即使孙权战胜,土著也仍会支持他们。孙权“主战”的主意早已拿定,之所以没有立即弹压这股“投降”声浪,也是为了给暗处的诸葛亮施压,好让自己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利益和主动权

  东吴的部署

  鲁肃为孙权的利益着想,劝孙权立即召回正在番阳的周瑜,让他帮孙权压制张昭等主降派

  那此时咱们的周都督在鄱阳湖干嘛呢?按照赤壁之战的时间推算,他作为水军都督,应该正在进行水军主力集结之后的总动员,为什么说是在做动员呢?因为后来与曹操大战,军令一下,水军立即就开拔前线。在古代,这种大型战役之前为了鼓舞士气,是不可能没有“动员大会”的。他到柴桑的,水军大部也已经到达,并交给孙权统一调配。至于周瑜在御前会议上发言的内容,《三国志》的记载与《资治通鉴》一样,周瑜对曹操南下的分析非常精彩,包括曹操的四大败因他都考虑在内

  、韩遂尚在关西,为曹后患;且“舍鞍马,仗舟船,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原军队所擅长;今又盛寒,马无蒿草,不利于骑步协同作战;驱中原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必生疾病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刻画的很平庸,,单从他对曹军的分析来看,“平庸”二字就和他不沾边。

  他预测的情况后来全部发生,尤其是一点,曹军发生大规模的疫病,严重影响了将士们的战斗力和士气。可以说,在周瑜的分析中,已经隐含了击败曹操的关键所在。当晚周瑜密会孙权,直接点明了其中利害,他认为曹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只要挫败其兵锋,很有可能会立即溃败。随后,周瑜向孙权要5万人马,孙权却只给他3万人,按当时孙权的全部家底应该有10万人左右,孙权为什么只给周瑜3万人呢?因为当时孙权正处在三线作战的状态下,而且还有一些隐情,孙权并没有告知周瑜

  周瑜作为水军都督,应该很清楚孙权的兵力分配。在他看来,孙权手中的10万人有2万人必须守边境和各处城池,至少1万人攻合肥,周瑜要5万打曹操,因为他从鄱阳湖带到柴桑的水军,应该就有2万多人,还有2万人留作孙权的预备队。不要忘了东吴的一个规矩“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赤壁战前孙权还有很严峻的“内事”要解决。

  咱们再看看孙权当时真正的实力和对军队的安排

  一合肥

  孙权除了要与刘备联军,迎击江陵方面的曹军之外,还要在北方前线的合肥地区与曹军作战。孙权攻合肥,是希望从曹操的主力中分散出一部分人马,以减轻对赤壁一线的压力,这一路周瑜很清楚,用了大约1万人;

  二剿匪

  还有一路大约有2万人,由大将与率领,正在丹阳与数万山贼作战。当时孙权领地内散布着很多山越与山贼的势力,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马上掀起事端。建安十三年早些时候,周瑜打破江夏,没有占领而是迅速退回,就是因为这些境内的扰动因素。曹操那边拿下荆州,这边丹阳马上就乱了起来,很可能是对曹操进军的一种策应。后来攻击樊城的,曹操治境内的山贼也突然活跃响应,可见都不是孤立的。贺奇与蒋钦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平定山贼,但二人的部队也受损严重,无法加入赤壁之战了,这一支队伍是导致周瑜算错了几方军事动员能力的一个变数;

  也就是说,在周瑜到柴桑时,孙权手里一共只有5万人,而不是周瑜以为的7万人。但孙权心中有数,因为他已经通过谈判将刘备的1万人拿下,刘备这时处于的穷寇状态,作为东吴水军的路上侧翼完全可以胜任。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率水军精锐与刘备军沿江而上,跟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曹操初战不力退驻江北,东吴将领炸诈降,趁南风、以火攻破曹军水寨,周瑜挥师跟进。刘备军在江北,相当于周瑜水军的侧翼,双方全力追击,曹军在败退时也烧毁了己方剩余的战船。孙刘两军一路追击到江陵,赤壁之战以曹操败回北方而告终

  孙权胃口很大,赤壁之战一胜,他马上率预备队北上进围合肥。此前一直轻敌冒进的曹操,在败逃途中突然想到,万一合肥守军受赤壁大败消息而影响情绪,很有可能立即陷落,所以,他就委派其将张喜率领千余,以最快速度驰援合肥。这一动作象征性成分非常大,再说,千余骑兵也没有多大威力,但却鼓舞了合肥守军的士气,致使孙权久攻不下,无奈只得退兵。

  真正的博弈——借荆州

  根据司马光的记载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围攻南郡的郡治江陵,刘备则以刘琦名义马上取得了荆州南部的四郡。周瑜打破南郡时,刘备陈军在公安(南郡与东吴之间)。周瑜把南郡的长江南岸一些地方划给刘备,刘备嫌地方少,又去东吴见孙权,要求暂时都督整个荆州,孙权同意,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

  按照司马光的记载,孙权是彻头彻尾的软蛋,被刘备欺负苦了,事实并非如此。

  前面说了,在诸葛亮劝说孙权与刘备联合的时候,孙权的“假痴不癫”,让急于谈成联盟的诸葛亮做出了最大让步。在攻破曹操之后,荆州所有权归东吴,刘备只有驻扎权,而且还是暂时的。所以,赤壁战后,周瑜在江陵围攻曹仁时,刘备以最快速度拥傀儡刘琦为荆州刺史,他自己任荆州牧,并占领了荆南的4个小郡,周瑜只得到了南郡一地,而且南郡卡在曹操与刘备的势力中间,形成一座孤城,战略处境十分不利。

  这时,刘备到江东见孙权与孙权商量暂时借南郡,取得益州后即归还包括南郡与荆南四郡在内的全部地方,“借荆州”的说法就是这个内容。

  按理说,荆州是刘表和刘琮的,刘琮投降曹操之后,荆州就算是曹操的。那么曹操被击败后,则谁击败曹操、荆州就是谁的,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刘备理应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但由于此前诸葛亮在谈判中被孙权忽悠,外交上退让在前,所以,刘备才不得不向孙权“借”地,心里很不爽。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没有得到显著提拔,原因也在这里。

  赤壁之战后,孙权的失误在哪里呢?在于他误听了鲁肃的建议,向北去打合肥,向西去征南郡,好不容易打下来了,还“借”给了刘备,等于帮刘备搭好了入川的跳板。其实,孙权最应该下手的,是荆南四郡。因为江陵有曹仁坚守,以刘备一家的实力根本啃不下来。周瑜为了打江陵花费一年,付出惨重伤亡、而且自己还深受重伤,才将曹仁逼退。如果周瑜先平四郡,让刘备去牵制曹仁,回头再汇合孙权取下江陵,那时刘备将没有立足之地。到时候,周瑜顺流而上夺取益州,孙权的“长江战略”极有可能就实现了。

  周瑜在战略方向上犯了错误,孙权又受鲁肃误导,错上加错,如果不是后来帮孙权取回荆州南部,孙权投入重兵打胜的赤壁之战等于给刘备做好了一盘菜、自己一无所获!周瑜在退出南郡后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非常郁闷,甚至提出要远征。周瑜去世前一直郁郁寡欢,气死周瑜的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和鲁肃。

  那最早提出“联合”的鲁肃又打的什么算盘呢?其实,鲁肃并不像我们平日理解的那样是个忠厚长者。他在东吴的位置很尴尬,他意识到自己因为主战而得罪了张昭等江东大族,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结连培养刘备作为外势,却不想最终养虎为患,害孙权不浅。鲁肃死后,孙权并不悲伤,例行公事地发送了事。在孙权与的对话中,孙权也对鲁肃的评价也很低

  都说“乱世出英雄”,而三国时期更是群英荟萃,谋士和名将多不胜数,当时任何一次事件的背后都是各方力量的角逐和博弈!谁能想到鲁肃出于私心而发起的“孙刘联盟”会给东吴政权带来这么大的消极影响?谁又能想到落魄的刘备竟然能依赖东吴倾全国之力拿下的“赤壁之战”而崛起?这么一来,“三足鼎立”的“元凶”不就找到了吗,谁?鲁肃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