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先生待遇如何 他们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历史趣闻 2023-04-21 09:39www.dkct.cn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古代私塾先生待遇如何的读者,下面风趣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孩子上学,就读的是“私塾”,而私塾里的老师,就叫私塾先生,也叫“塾师”。那么古代私塾先生如何选拔,他们生活待遇如何呢,起到什么样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这一职业。

  私塾分类

  我们所说的“私塾先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当地私塾学校教课的老师,这里的“私塾”,也有自己的开办的,也有当地人有钱人家办的学校,而后请老师给一个家族及当地人传道授业。

  有钱人家及直接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授课,这就是所谓“私人家教”。之所以叫私塾先生,主要塾师在自己家里,或者借助家族的祠堂、庙宇,或者租房等场所对儿童进行施教,私塾也叫“门馆”或者“家塾”。这类情况就是古代所说的“村塾”、“族塾”,就是一个村及邻村经过协商后自愿开办的学校,然后推荐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举人为“学董”,聘请教师设馆开课。费用按田亩摊派。

  还有“义塾”、“社学”、“义学”,顾名思义就是有钱人搞公益性的“私塾”,由富贵人家请教师,当地人可以免费入学,这种情况在古代很少。

  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有钱人家请的私塾。有钱人家的请的私塾,也有很多类型,通过史料记载看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在家设馆。富贵人家在家聘请有学问的人在家教自己的孩子及家族亲友的孩子,也叫“坐馆”或者“教馆”。

  二是私家专用。也有的有钱人家请的教师,只给自己家孩子上课,不招收亲友及家族的人。这类情况很特殊,一个富贵人家独占自己的“塾师”。

  生活待遇

  那么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呢?也就是我们所说他们工资待遇。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构成很多,并不像现在以工资形式发放。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脩金”,也就是说付给老师等值的实物。二是膳食,也就是吃饭,由有钱人家或者合办的私塾,要免费供给老家饮食。三是红包及礼物,逢年过节时,无论是有钱人家的请的老师,还是村里私塾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老师红包或者礼物。但私塾先生的待遇也有很大区别,如果到一个重视教育的有钱人当家教,待遇会更高。

  而自己开办私塾的老师,他们的钱主要靠招收的学生教的学费。老师招收学生开班时,孩子们入学前要填写一张“关书”,也就相当于入学志愿书。关书上写明“脩金”数量,以及分次交付的时间。而且私塾老师会特别注明自己收取的学费中“节庚包”除外,“节庚包”就是所谓的红包。

  有的私塾先生在一地开办学校久了,而且有名望了,也会替学生家里做事,比如替他们写信、写契据、写状子,以及需要的文书等,私塾先生都会参与其中,也能从中获取一定收入。

  那么有钱人家请的私塾先生,他们的待遇如何呢?私塾先生所收取的“脩金”与东家商定,而食宿由有钱人家免费提供。但东家免费供应伙食的情况下,其“脩金”就会相应减少。

  如果富贵人家请的私塾先生确实有钱,而且又大方,私塾先生的待遇就好。除了免费供餐外,还有水果、点心、茶水等供应。有的大户人家甚至专门给私塾先生配备佣人。因为大户人家大都望子成龙,为了下代教育,他们对私塾先生很尊敬。

  《》曾记载秦邦业望子成龙,但手里没钱,“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费见礼,带了到代儒处拜见,然后听宝玉拣的好日子一同入塾。”为了孩子即使没钱,也要凑钱,从这段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重视教育的一面。

  古代清贫人家,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倾尽所能,虽说不上砸锅卖铁,但尊重老师,让老师好好教孩子是他们的目的。

  并不是说所有私塾先生都为钱,如果碰到家里的确没钱的学生,而且有些学生家吝啬,私塾先生也只能承受,如果拒绝教学生,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私塾先生没有假期,全年只有清明、各一天假,直到年底的十月初十才放假,过完后的正月十五上班。主要民间有一个俗语叫“先生不吃十二月的饭”,私塾先生十二月大都回家。

  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古代王朝的发展得益于制度选拔人才。但人才都出自于私塾,私塾教育很关键,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私塾学不好,蒙教育失败,人生也基本就废了。

  古代百里非常看重教育,都企盼自己的孩子科举成名,光宗耀祖。他们会在家里房厅中挂有“天地君师”。寓意就是子女成才,家族诗书继世,也表达对私塾先生的敬重。

  明朝谢肇淛在其《五杂组》中曰“训蒙受业之师,真师也,其恩深,其义重,在三之制与君父等。”虽然民间重视私塾先生,但总体来说古代老师地位并不高,明清时记载就能看出。曾说“师道在今日贱甚,而束脩之入仍不足以供俯仰。”民间还有句俗语“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私塾先生在人们眼里就是落魄的书生。

  有一首《教馆诗》“教馆本来是下流,度春秋。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把私塾先生状况及地位概括得很形象。并不是说所有的私塾先生地位都不高,有的老师有学识有名望,其地位就高。比如《滇志》记载的江西人黄良卿,此人博学能诗,嘉靖间游历云南,被人聘请为私塾老师,一时多出其门。

  有的私塾先生本身学识水平有限,而且人品不高,也会遭到百姓唾骂。明朝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一笑话,说是一个私塾先生教《论语》时把“郁郁乎文哉”念成了“都都平丈我”。学生听了都吓跑了。这是一种讽刺老师的成份,没有一定学识的人当不了私塾先生。

  选拔标准

  那么古代选择私塾先生的标准是什么呢?古代选择私塾先生的标准很高,品行第一,学识也要高,“必择人品端方,学问通彻,不嗜烟赌,而又不作辍、不惮烦、勤于讲解者,方足以当此任”。比如鲁迅写的孔乙己,虽然有一定学问,但没人请他当私塾先生,并不是因为他不是,因为私塾先生多为童生出生,主要还是孔乙己,也就是民间的“懒汉”,这样的人即使有些歪才,也不会被人聘请的。

  古代私塾先生主要是科举落第的秀才,也有童生,还有其他情况,比如被贬的官员,他们都是科举考试的才子,还有一些当地有学问有名望的人。

  私塾先生的名望也很重要,朱载堉写的《醒世词》中的《教学难》“教学难,教学难,好将道义惹仇嫌。出入由人管,饥寒谁可怜。打他就说不读罢,不打又说师不严。”诗中的“打”就是古代私塾先生教育方式,如果不严厉施教,并不被人认可,也当不长私塾先生。古代体罚学生是一种严厉的表现,家长都希望老师严,“一片无情竹, 不打书不读, 父母若爱你, 不必送来读”再现私塾先生以严的声望才能常吃“这碗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