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开封坚固无比,却没挺过两次“东京
开封是我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
战国时期,建都于此,称之为“大梁”。五代时期,、、后汉、先后定都于此。
开封历史上的,无疑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东京开封府,又称为“汴梁”,人口超过百万,商贾云集,富甲天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这一点,在流传千古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此富丽繁华的城市,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城防体系,用“”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北宋时期开封完备的城防体系到底长啥样?在宋金战争中,它又为何会陷落呢?
一、北宋开封城的城防体系
北宋建国以后,选择定都在开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漕运便利。
当时,开封是北方水运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城。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税赋、商品悉数从水路进入开封城内,供养着多达百万的人口。
除了水网发达以外,开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地处平原地带,没有山川作为屏障,几乎无险可守。
而且,北宋的主要敌人辽国和金国,都善于长途奔袭,一旦他们突破北方防线,将很快兵临开封城下。
还有,是火药武器开始大量运用于战争的时代,城防体系面临着新的更大的威胁。
以上这些因素,都给开封的城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外城
外城是整个城防体系的第一道屏障。
北宋开封外城的规模,在时人李清臣所著的《重修都城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周五十里,一百六十有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
据现代挖掘显示,北宋开封外城四周总长度达到了29180米,折合宋代的“里”,约合50余里,这与李清臣的记载基本吻合。
宋代的一丈约合3.1米多,根据李清臣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城墙的高度达到了12米以上。
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火炮,所以城墙不再追求高度,而是追求厚度,开封城墙的厚度达到了“五丈九尺”,也就是18米多。而且,为了增强墙体的防御力,其墙身还进行了包砖加固。
,开封城墙上还建有专门储藏守城器械的仓库守具所。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檑木、火油、砖石、弓箭等,皆存放在此。
2、城门
由于开封城市规模极大,所以其城门也比较多,考古挖掘证实,北宋时期开封一共有城门12座,水门6座。
在陆地上的城门,不仅高达厚实,还有瓮城保护。以南薰门的瓮城为例,其呈长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0米,城墙厚15米,上面建有敌楼等防御设施。
在河道中的水门,其本身“有铁裹窗门”,外面还有两座拐子城(一种瓮城)作为防护。这种水陆“两栖”防御体系,给后来攻打开封的金兵造成了极大杀伤。关于拐子城为何物,我们在下文专门介绍。
3、瓮城
在,城门往往是敌军攻入城内的主要通道,是城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环。
,为了有效保护城门,古人往往在城门外再修筑一个小城,将城门包裹起来,这就是瓮城。
敌人一旦进入瓮城,就很难逃脱,而守军则可以四面围攻之。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城门皆瓮城三层,屈曲开门,惟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四正门,皆留御路故也。”
开封的12座城门皆有瓮城,而且为了防守,瓮城的大门与城门的大门不在一条直线上,只有四座城门因为御路的关系,瓮门与城门呈直线对应。
4、马面和团楼
在城池攻防战中,一般四边形的城墙,其墙根处是能形成视野死角的。
为了便于在城上射杀躲在死角的敌人,开封城的外城设置了“马面”和“敌团”。
所谓的“马面”就是凸出城墙墙体外的部分,从外观上看类似于马脸,故而得名。
“马面”之间的距离,根据上面配置的武器有差而不同,最大的约160米,大约等于当时弓箭的射程,这样就可以保证城上火力全覆盖。
而为了加强对“马面”的防御,在其上还建有类似于现代炮楼的“团楼”以及城垛等防御设施。
5、女墙
在古代城墙顶上,在内外边沿上往往建有一种薄型挡墙,因其与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
“女墙”又名“睥睨”。睥睨本是斜着眼睛窥视的意思,而这也是城上守军窥看下方敌情的动作。
现存经过修复的开封城墙,女墙高约2米有余,内外用大青砖夹砌。女墙上留有垛口,用来瞭望和攻击来犯之敌。
6、护城河、吊桥
关于北宋开封的护城河,《东京梦华录》中有如下记载“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
开封的护城河被称为“护龙河”,其宽度十余丈,也就是三四十米的样子,而且内外皆种植杨柳,既有美观效果,又能隔离行人。
而有护城河,就会有吊桥。《武经总要》中记载
“右钓桥,造以榆槐木。其制如桥上施三铁环,贯以二铁索,副以麻绳,系属于城楼上......若城外有警,则楼上使人挽起,以断其路,亦以护门。”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吊桥以质地坚硬的榆木、槐木制成,通过铁环、铁索连接到城楼上。若有敌情,则城上守军会立即将其拉起来,防止敌人直冲城下。
7、羊马城
虽然护城河极为宽阔,但到了冬季,河面结冰时,再宽的护城河都会失去作用,于是就有了“羊马城”。
“羊马城”又称“羊马墙”,是建筑于城外的一种防御性墙壁。一般,“羊马墙”都建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武经总要》中记载
“壕之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羊马城高可一丈以下、八尺以上,亦偏开一门,与瓮城门相背。”
由此可见,“羊马墙”修建在护城河的内岸,距离城墙只有十步之遥,高度约3米左右,是敌人越过护城河后的第一道防线,其军事意义重大。
8、拐子城
宋人称呼左右对称的两翼为“拐子”,所以兴建在水门左右的“瓮城”,被叫作是“拐子城”。
开封城有6座水门,相对于陆上的城门,这些水门是防御的薄弱环节。
所以,为了增强水门的防御力,宋人在其两侧分别修筑一座瓮城,瓮城里面屯兵,可以对靠近水门的敌人进行杀伤。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北宋时期开封城的防御体系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如果从陆地攻城,敌军面对的将是开封宽阔的护城河和已经被收起的吊桥,如果能游水渡河,还将面对一道羊马墙的阻隔。
而越过羊马墙,还将面对重兵把守的瓮城。即便攻破了瓮城,还将迎来守军在城门、城墙上的攻击。
,如果从水路攻城,不仅有铁裹的水门挡住敌人的去路,乘船的敌军还要面对两侧瓮城中守军的攻击,对于不善水战的北方士兵来说,其难度无疑又高出了好几个星级。
既然开封城有如此严密、立体、完备的防御体系,它在实战中的表现又如何呢?
二、第一次
公元1126年1月,金军南下,很快渡过黄河,兵临开封城下。
有大臣认为开封不可守,主张南逃。而主战派领袖却认为凭借精兵强弩和坚实的城防基础,必可保开封无虞。
开战后,金军以数十只大船满载引火之物,对西水门发动了火攻。李纲指挥若定,率宋军用投石机反击,将金军的火船全部击碎。
,李纲还将原来家中的园林花石扔到河水中,彻底堵死了水门。
在陆地上,金军对酸枣门和封丘门发动了进攻,他们渡过护城河,用云梯攻城。李纲急率增援,依托坚城,宋军用强弓和座炮对金军进行射击,还派出敢死队攀城而下,烧毁金军的攻城云梯。
与此,各地勤王之师也不断向开封挺进,尤其是种师道、姚平仲率领北宋西军赶到,改变了开封城下的军事格局。
老将种师道沿途张榜宣称“种少保领西兵百万来”,大大鼓舞了抗金士气,也让城外的金军心惊。
种师道信心满满向宋钦宗奏报说“臣今观京城周回八十里,如何可围?城高数十丈,粟支数年,不可攻也。”(《纪事本末》)
依种师道看来,以当时开封城八十里长的外围,金军想要全面围住,十分困难。况且,开封城内粮草足可以支持数年,金军也极难在短时间内攻克。
而且,随着宋军力量的加强,城内守军也开始了反击。李纲、姚平仲等不断指挥宋军夜袭金营,“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传信录》)
金军本来就是孤军深入,看不能快速取胜,于是答应了北宋提出的割三镇议和的请求,匆忙撤走。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北宋之所以取得的胜利,第一是因为开封城本身防御力强,极难攻打;第二则是因为宋军指挥统一、。
而在胜利后,李纲马上建议宋钦宗增修河北、河东地区的城池,以增强开封的纵深防御,但未被采纳。这也为金兵马上第二次兵围开封埋下了伏笔。
三、第二次东京保卫战
取得第一次东京保卫战胜利后,北宋的抗金形势反而急转直下
一方面,由于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备受打压。抗金英雄李纲被迫离开开封,各路勤王之师也由于种种原因各自溃散;种师道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渡河,可惜也被反对派的声音所压倒,他本人也忧愤而死。
另一方面,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分别攻陷了真定和太原。特别是在攻克太原以后,金军分兵五万扼守潼关,阻止了陕西军的进一步增援。
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金军第二次兵围开封城。在见识了开封城的固若金汤以后,这次金人的准备更加充分,他们有针对性的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史载
“火梯、云梯、编桥,皆与城橹齐高,亦有高于城者,(器械)皆可以烧楼橹,云梯、编桥可以倚城而上,下皆用车轴推行。”(《避戎夜话》)
,金军还准备了大量的炮石,史载
“(金人)以磨石为炮,间至城上,楼橹摧破。(《靖康纪闻》)”“金人攻东水门,矢石飞注如雨。”(《三朝北盟会编》)“金人攻击十五日,炮石积城下高丈余。”(《三朝北盟会编》)“十九日夜,贼人一夜安炮五千座,城上虽棚,人皆不可存在。”(《避戎嘉话》)
金军通过炮石猛攻,使得宋军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虽然依靠姚平仲的主动出击,宋军曾一时间打退了金人的进攻,但若要解围,宋人依然乏术。
在金人围城40多天后,昏聩的宋钦宗选择了求助于他眼中的“仙人”,也就是那个江湖骗子郭京。
郭京号称会奇门遁甲之术,可以“撒豆成兵”,深得宋钦宗信任。
公元1127年1月9日,开封宣化门大开,郭京“作法”,并派出一帮由市井无赖组成的敢死队出城应战。
金军一上来是懵的,可很快他们发现对付这些宋军比砍瓜切菜还简单。
城上的郭京看已经露出马脚,于是慌忙跑路。而金兵则趁宋军准备不足,奋力攻入了南薰诸门,宋军的良将姚友仲、刘延庆等均死于乱兵之中,开封城遂破。
虽然看起来郭京是开封陷落的直接罪魁祸首,但从根本上说,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北宋还是败在了整体防御战略上的失策,以及守城战组织与指挥上的混乱上。
“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是人心,是信念”,这句话用在两次东京保卫战中,是再适合不过了。
同样固若金汤的开封城,在第一次围城战中,依靠李纲、种师道等人,得以保全。
而等到第二次围城战时,宋钦宗不仅自断臂膀,撤掉了李纲、种师道的兵权,竟然还命一个江湖骗子守城,宋廷此时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难怪“靖康之难”发生时,宋钦宗后悔道“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其个人荣辱本不足惜,一个锦绣王朝就这么毁掉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