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们沉迷一种药物,孙思邈临终前让弟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风趣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思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历史上的们,一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群体。而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更是被誉为这一群体中的真正的名流。因为在那个时期,出现了、王弼、、、王导、等人。他们曾在历史上恣意挥洒才华,畅意魏晋风骨,直让后世人羡慕和敬仰。
,后世留下来的有关这些魏晋名士们的画像中,他们总是宽袍广袖、以飘飘欲仙的姿态出现。而他们之所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则常常和一种药物有关,这个药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石散。
,这样一种药物,却让药王孙思邈也无可奈何,只能临终嘱咐徒弟将药方销毁,这究竟是为何呢?
五石散最早由医圣发明,是被用来治疗寒症的辅助用药。由于药方已经失传,现在已经无法确认其具体成分。五石散中“五石”是指五种石头。历史上流传较广的是指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这五种。而且从史料中的记载来看,后世医学者可以推测出五石散中还有砷元素。
这种药有燥热的功能,对于伤寒病症非常有用。这种治疗伤寒的药物,怎么会被普通人服用?为何后来竟然成了“毒药”,成为上流权贵们为之上瘾的“贵族神药”呢?
这一切要从魏晋名士何晏说起。
何晏本是的养子,是魏晋名士之一。他偶然得了这个方子,初时吃了这种药,只觉得“神明气朗”。后来何晏感觉此药让自己的体质由弱变强,传言说何晏服药后“日御数女”。于是,这种药开始在上层权贵和公子哥的圈子里流传。
后来何晏又自己改良了药方,长期服用。众人多跟着效仿,也开始服用五石散。这种药便在当时社会迅速流行开来,在权贵、名士阶层颇为盛行。当时五石散的流行程度,可以和末期的鸦片差不多了。而且当时以是否服用五石散,成了人们夸耀身份和炫富的一种手段。
根据记载,这种药吃起来还比较麻烦。
服用五石散的人,刚刚服用下去没有什么反应,需要稍微过一点时间才起药效,这个过程被称作是散发前期。因为这种药属于热性,如果无散发,则说明热气存在了体内。古人尊崇体内“冷热均衡”,如果不进行后面的“散发”过程,那么就是有弊无利的。
所以人吃了五石散之后,不能坐、躺着休息,必须要持续走路,只有走路才能散发。所以当时把走路称作是“行散”。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先是会全身发热,发热后又全身发冷。
人们平时如果感觉冷了,无非是赶紧多穿点衣服或是披上厚物,或者是吃点热食、喝点热汤驱散寒冷。吃过五石散之后的发冷,和正常的冷不一样。不能用平时之法解决,不然就会丢了小命。
服药后的发冷,要这样来处理必须要脱去衣物,先往身上浇冷水,再吃一些冷的东西,然后再喝着温酒散步,这样才可以让药性散发出去。
由于当时能服食这种药是富贵的象征。有一些人经济上拮据,买不起药来炫富怎么办?
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假装吃了药的样子。有点像我们现代有些虚荣爱炫富的人, 到星级酒店大厅里或者站在豪车面前拍张照片,然后发到朋友圈里假装“自己很豪”!
在东晋时期,街上经常有各种作假服了五石散的人。他们在街市上得一躺,如果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就说自己正在“散发”,以此来炫耀自己也是有钱人,假装自己能买得起这种奢侈品。
为什么当时的人这么热衷于吃五石散呢?这就像清朝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刚开始只是随大流赶时髦,一旦吸食了之后,就会沉迷在药物带来的刺激上,会上瘾,然后就再也戒不掉。
因为这种药瘾是恶性循环的服用了五石散后会使人兴奋,然后由于身体燥热需要发散,服药后大量喝凉水,吃凉东西,脾胃会受损。由于这种药物里还含有有毒物质砷,它会伤害人体肝肾。当这些器官受损后,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然后就会继续服用药物提神。如此反复成瘾,欲罢不能。
《·皇甫谧传》里记载了服用五石散后,这些上瘾中毒者的症状表现为“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长期服用的结果是器官衰竭。《晋书》记载,长期服用五石散后“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用现代医学来看,就是肾脏衰竭的症状。这些五石散成瘾者最终器官衰竭,痛苦死去。
药王孙思邈看到五石散的毒性和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他曾上书朝廷,希望皇帝能重视这个问题。这个东西是流行于上层权贵们的“鸦片”,拥有众多的粉丝,孙思邈的上奏得不到回应。
见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孙思邈只能利用自己行医之际,在民间大力宣传五石散的危害,他又开始带着自己的弟子们搜集五石散的药方,把它们一一销毁。孙思邈临终时,留下遗言给徒弟们“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孙思邈过世后,他的众多弟子秉承师傅遗志,一代代在民间进行着宣传和药方的销毁,终于经过几百年后,五石散的药方消失湮灭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