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是个怎样的人?他和岳飞有什么嫌隙?
不论是史学界还是民间传说,提起宋金的对峙与战争,只讲、等抗金名将,往往忽略了“八字军”首领王彦。纵有涉及,也不过当做一般的义军首领泛泛而论。其实,王彦一生从事抗金事业,他的战功可与同期的岳飞、韩世忠等媲美,只是由于早死,才不被世人重视。
性情豪爽投身戎马
王彦自幼性情豪爽,为人正直,喜欢攻读军事韬略一类的书,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其父见他有才干,就让他去京师投军,考取武河尉(下级军官)。当时贵族不断在西北地区侵扰,王彦曾随名将种师道守卫西北,两次与西夏作战,立过战功。
王彦一生大部分是在抗金斗争中度过的。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向北宋进攻,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直逼汴京。及其左右奸臣主张逃跑,等主战派主张抵抗,士兵和下级军官都拥护李纲,准备战斗。年轻的王彦闻知京都告急,慨然弃家出走,投身到抗金行列。他才能出众,受到河北招抚使张所的器重,任都统制。
“八字军”英勇抗金
公元1127年5月,康王在南京(商邱)为,改元建炎,即宋高宗。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提出“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正确主张,派张所、傅高联络各地义军,规划收复河东、河北。张所命王彦带领岳飞、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员将领率军七千人,渡过黄河,与金兵作战。这一仗,挫败了金兵,收复了卫州新乡。自此王彦的部队成为一支抗金的重要力量,使金兵十分畏惧。为了围困王彦,金兵调遣几万大军,加强攻势,王彦知道敌众我寡,不能久战,便断然突围出城。突围后,转移到共城县西山(今河南辉县一带),以太行山为根据地,与太行“忠义社”各领袖歃务为盟。聚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都十分忠勇坚决。在王彦的节制下,创建了有名的抗金人民武装“八字军”。
金人为了消灭“八字军”,曾以重金悬赏,收购王彦的头。王彦为防被这种阴谋暗算,常常一夜之间更换几个就寝之所。他的部下发现这个情形都相继在面部刺上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以表示与金人血刃到底,决无他意。王彦看到部下如此忠义,深受感动,自此官兵之间更加团结一致,。两河忠义社的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所领导的十九寨,都听从王彦的号令,人数总计达到十万以上。兵寨连绵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此后,凡散在河东并、汾、泽州和河北怀、卫、相州的一些抗金的人民武装,也都接受王彦的指挥。他们地进击金军。在女真统治者下令强制河北人民剃头辫发之后,更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八字军”的队伍便得以日益壮大。
女真统治者十分害怕这支人民武装力量,企图趁它刚刚兴起之时消灭它。在一次召集军事会议商定对策时,一个被指定担任指挥的金军将领,一听说要他和王彦的“八字军”交战,吓得连忙下跪,哭着说“王都统的兵力强如铁石,不能战啊!”金军没有办法,只好派些轻堵截王彦运粮的道路。对此王彦早有准备,派兵在运粮道上埋伏下来,金兵进入埋伏圈中被杀个。打了胜仗之后,王彦毫不松懈,加紧练兵,准备大举进攻金兵,收复失地。八字军于1127年和1128年两次大败金兵、威震燕、代,后来王彦响应名将号召,南归开封。
壮志未酬身先死
以宋高宗和、等人为首的投降派,代表了大地主阶层中最腐朽和最无耻的一伙,他们害怕金军,一方面剿杀农民义军,另一方面想通过投降议和来维持的统治。宗泽召王彦到汴京商议政务,王彦到京后,朝廷中正在就主战还是议和的问题激烈斗争。王彦了解了这个情况,向汪伯彦、黄潜善等大讲两河人民的忠义之师如何奋力抗金,正在“引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他的这些慷慨之词,代表着主战派的意见,不但没有被朝廷采纳,而且“降旨免对”。紧接着,改命他为武英郎、阁门舍人,充当御营平寇统领。这个差事是在投降派范琼的管辖下,不能再抗金。王彦知道范琼在抗金中“有逆节”,不愿赴任,只好佯称有病,要求改调其他地方。本来,王彦统率的“八字军”计划向河东地区转进,到太原去建立抗金根据地,因受到金阻击,未能实现。朝廷改命他的职务后,他在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部下任前军都制,带领“八字军”的一部分军队南下去了。
此后一个时期,王彦率军多次与金军作战,奉朝廷使命与所谓“盗贼”(即饥民暴动武装力量)频繁交锋,花去很多精力。张浚为其作战有功,任他为保康军承宣使兼宣抚司参议,王彦却之不受。他在军务繁忙之中,对于所任地方的政务也能认真从事,居官廉洁,愿为老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他在荆南府任归、峡、荆门公安军安抚使时,见荆南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就采取屯田法,专门派人到蜀地买回一千七百头牛,教授官兵耕种,开垦出荒地八百五十顷,使他所辖部他的粮食需用,基本上做到了自给。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六月,正当王彦率“八字军”万人奔赴抗金前线,抵达镇江时,母亲病逝。他准备回家奔丧,高宗不许。之后,控制朝廷的投降派给王彦捏造了所谓“军政不肃”的罪名,把他贬职二等,解除了兵权,迫使他离开了抗金前线。
王彦一生的夙愿是驰骋疆场,抗金杀敌,尽忠报国,壮志未酬,竟被剥夺了兵权,遗恨无穷。绍兴九年(1139年),王彦死于任上,终年四十九岁。
王彦与岳飞的嫌隙
话说张所被革职,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使王彦一军成了断了线的风筝,既得不到上级指示,也没有后援。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方民众。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屡破金兵,向各处传送榜帖,号召北方人民起来响应和支援。金国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认真对付这支宋军。
王彦后来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的石门山下。由于敌军大量集结,王彦感到必须采取持重的方针。
年轻气盛的岳飞却不理解上司王彦的做法,他责备王彦胆怯。岳飞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
王彦沉默不语,只是给岳飞劝酒。王彦一位的募僚对岳飞凌犯上司,颇感不平,便屡次在手掌中写一“斩”字,以示王彦,王彦也不表态。
岳飞一怒之下,便率领部分军士擅自出战。岳飞夺取了金军的大纛,在空中挥舞,以激励士气。于是其他各军也争先恐后地出击,于是一鼓作气攻下新乡县,生擒金军千夫长阿里孛。接着,宋军又击败了金军万夫长王索的军队。
,宋军的接连胜捷却招致更多金军的大举反扑。金国女真人误以为大军开到,于是就集结了数万大军,向宋军发起大举反攻。金国军队将新乡城围住,攻势愈来愈猛,箭如雨下,宋军损失惨重。新乡城中的几千宋军既和外面相隔绝,又缺乏装备和粮饷。为保存这一支抗金力量,王彦和包括岳飞在内的部将们商议之后,决定突围而出。
冲出重围之后,宋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以后的行动对策。,大家的意见产生分歧,有几个统制官干脆带领一些士兵悄悄溜走了。岳飞和王彦虽然都主续战斗下去,意见却也不尽相同,双方争执不下,倔强的岳飞不肯继续接受王彦的节制,于是就率领一部分兵力自成一军而去。
当初岳飞年轻气盛,责备上司王彦胆怯畏敌,然后岳飞带兵擅自出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果,却遭到金军优势兵力的疯狂反扑。宋军从新乡城突围之后,岳飞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而摆脱王彦的领导,擅自以所部自为一军。事后岳飞认识到自己草率行动的过错,主动,恳求王彦原谅,王彦却对往事耿耿于怀,他既不肯收留岳飞,也不愿借军粮给岳飞,不欢而散之后,岳飞的小部队在太行山区艰苦抗金。以致后来,岳飞直接去投奔的东京留守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