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陈郡袁氏的发展史

历史趣闻 2023-04-21 13:55www.dkct.cn历史人物

  陈郡,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陈郡、、兰陵并称四大姓。陈郡袁氏与谢氏、王氏、萧氏联姻,王、谢、袁、萧并称四大盛门。据《》、《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东晋宰相的侄女,袁湛又娶谢安侄子、东晋名将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太尉长史王诞之女。因为这层关系,彼此相互提携,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坛上发挥作用。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后得到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陈郡人谢尚的提携,进入仕途;袁湛、袁豹在仕途上的升迁,也得到的帮助。

  陈郡袁氏还与南朝皇室联姻。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斋妫即是东晋太尉袁湛之女,南朝宋武陵内史袁觊的女儿嫁给齐武帝子竟陵王为妻。陈郡袁氏是南朝依赖的重要政治力量,自袁湛在东晋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先后在南朝担任宰相之职。

  陈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汉时,人开始在官场上显现,地位显赫,成为阳夏当地的一大望族。把原陈国设为陈郡,阳夏是陈郡下辖的一个县,所以袁氏族人以陈郡作为郡望,是为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没有过多地搀和各种政治势力斗争,与其他大家族没有产生冲突,使得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活跃政坛近600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

  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历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个。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生献策,帮助战胜

  《殴阳修全集》中,有一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于永建6年(131)二月,立碑时间在阳嘉2年(133)。北宋嘉佑8年(1063),将碑文收入《集古录》中。这是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有关袁氏的族传记录。

  碑文中提到的袁生、袁干、袁良等,他们在西汉和东汉中功勋卓著,位列高官。

  袁生为刘邦效力,谋略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市)逃出,进入关中整顿军队后,想东进攻打项羽。

  这时,袁生献策,建议汉军改变出击方向,从武关出兵,吸引楚军主力南下,到时汉军坚守不战,拖住楚军;,派去安抚,联合、,使在北方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楚军要应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汉军可灵活机动打击楚军。

  刘邦采纳了袁生的建议。袁生的策略,使汉军对抗楚军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汉军最终战胜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生在刘邦建立政权后,。他回到祖籍地阳夏,重振家门。他的曾孙袁干在时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世袭三世,因篡权而爵止。陈郡袁氏,逐渐兴旺起来。

  汉初袁盎,无双国士直言劝谏

  西汉初年,袁姓人中出了一个著名的"无双国士"袁盎。时期,袁盎曾当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即位后,袁盎在朝做官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官。

  担任丞相后,汉文帝对他非常恭敬。袁盎对汉文帝说:"丞相傲慢,陛下谦让,君主关系搞反了,都违背了礼节。我认为啊,您不该对丞相采取这样的态度。"

  汉文帝听进了袁盎的话。周勃对袁盎说:"我和你哥哥袁哙有交情,你小子却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

  后来,周勃被免掉丞相职位,有人告发周勃谋反,周勃被抓。朝中一干大臣公侯,都不敢替周勃说话,只有袁盎站出来说周勃无罪。周勃能被释放,多亏了袁盎。周勃非常感动,与袁盎成了好朋友。

  因袁盎老是直言相谏,惹得汉文帝心头不舒服,把他调出京城做官。最初,袁盎出任陇西郡都尉(相当于如今省级军区司令员),他对士兵们仁慈友爱,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命。

  不久,袁盎先后调任齐国、为相。袁盎的侄子袁种提醒他说:"吴王刘濞有反心,您千万要多加小心。您啊,每天就只管喝酒,别的事情啥都别管。"袁盎听从了袁种的话,刘濞对他很是厚待,并未加害。

  袁盎干了一段时间后,告老还乡。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御史大夫。袁盎与晁错关系向来很僵,派人调查袁盎,说袁盎收受了刘濞的钱财。汉景帝赦免袁盎为平民。

  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刘濞联合刘侯王,以"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晁错打算趁机再整治一把袁盎。袁盎得知消息后,请求面见汉景帝。

  袁盎说,诸侯王叛乱的目的,是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杀了晁错,赦免他们的罪行,恢复原来的封地,就可消除叛乱。汉景帝于是杀了晁错,封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职)。

  "七王之乱"平定后,袁盎被任命为楚相。不久,袁盎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汉景帝想立小儿子为储君,袁盎劝谏说要不得。梁王怨恨袁盎,派人刺杀了袁盎。

  袁盎以直言劝谏的形式,和陆贾、等一起奠定了汉初儒家治国的理念,成为董仲舒",表彰六经"的先声。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家世显赫

  在西汉和东汉之交,陈郡袁氏中的袁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人物,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袁良的两个儿子袁昌与袁璋,分别缔造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两大宗支脉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袁璋。袁璋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扶乐县(县治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他的儿子袁滂历任大司农、司徒,位居高官,一生清心寡欲,从不说他人的是非,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对哪方都不得罪,对任何事情都不发表意见,使得他一直平安无事。

  袁滂的儿子袁涣,最初在陈郡任功曹,后来被举荐为谯县,但没去上任。任豫州牧时,曾推荐袁涣为。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袁涣避难于江淮一带,在手下做事。攻打袁术时,袁涣被抓住。吕布想让袁涣写信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只得作罢。

  建安3年(198),吕布被诛杀,袁涣跟随曹操。袁涣劝说曹操要用仁义的思想去感化他人,而不是凭借武器去屈服人。曹操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不愿意。袁涣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的不应勉强。曹操采纳了袁涣的意见,百姓们非常高兴。

  建安18年(213),袁涣出任郎中令,行使御史大夫职权。袁涣对曹操建议说,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当时有人传说刘备死了,大家都表示庆贺。袁涣因曾被刘备举荐,只有他不去庆贺。几年后,袁涣去世,曹操为此伤心流泪。

  相比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在东汉这一时期世系上似乎有所断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