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受降城非为“受降”而建,对边疆的

历史趣闻 2023-04-21 13:56www.dkct.cn历史人物

  立国之初就在北方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却并不主张修筑长城,大规模构筑长城的活动并没有出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相对而言,三受降城的规模要小得多,所费人物财力同与秦、汉、北魏、、、隋、金、西夏和明长城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对人烟稀少的边疆防御却起到了不亚于“”的积极作用。

  三受降城虽冠以“受降”之名,却不是为了接受突厥贵族投降而建的,而是外驻防城群体,与周边军镇、州形成中晚唐时期河套内外的防御体系,带有突出的军事驻防性质,兼具多种其他功能,如军政中心,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三受降城位于河套北岸,自796年分隶属于天德军和振武军两个军镇。唐朝在三受降城及其周围地区组织垦田,部分地解决了当地驻军的军粮供应和经费开支。自筑成后,又先后为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天德军、振武军等重要军事机构的治所。

  建城的背景。681年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傅起兵叛唐不利遭镇压。682年其余部退保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继续复国活动,并频繁袭扰河东和河北等地区,至687年才开始撤出漠南向北延伸,随着后突厥汗国的巩固,自694年起开始南下犯边。当时,与旧党争权日盛,所以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退让放任,加之不久后契丹和突骑施的起事,及和吐蕃争夺安西四镇,陷入四面作战的处境。685年同罗及仆固等铁勒诸部于漠北起兵响应阿史,唐朝遣刘敬同发骑兵出居延海前往平叛,并于688年将安北都护府自漠北向南迁至同城守捉(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

  修过过程。三受降城都修筑有壅门,708年唐朝乘默啜可汗西征突骑施时遣张仁愿于河套北岸筑三受降城,耗时2个月,并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西北)以北置烽候1.8千所,711年解琬又奏请裁减三受降城戍兵10万人。营建三受降城之提议初遭唐休璟反对;683年唐休璟也反对放弃丰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南),但在张仁愿的反复坚持下,唐朝乃在此筑三受降城,占据漠南,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

  716年默啜遭邻于靺鞨的拔曳固部众所杀,毗伽可汗继位,并开始对唐朝改善关系,此后频繁的战事才停止。直至840年回鹘汗国亡时,一直未能对唐朝造成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河套地区基本无战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