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补子文化是怎样的?穿错了衣服会被治罪
在官员朝服胸前位置有一方补子,其上用彩丝银线绣着各类珍禽猛兽图案。其实补子文化并非是清朝的首创,官员的朝服上就已经出现了用珍禽猛兽图案做装饰,以区分官员等级的习惯。到了清朝不仅延续此制度,更将其与满汉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而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系。
图1官服
古人有“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习俗,清朝官场尤甚。一位官员是何品级,在朝中有何背景,家境是否优渥,从朝服上便能体现。
比如清朝文官补子上绣珍禽,武官补子绣猛兽。从仙鹤、麒麟到蓝鹊、海马,哪一品级的官员只能穿哪一品级的补子服,不能有丝毫差错。
一件朝服从选材到刺绣都有严明规定,无论刺绣还是布料均属上等,价格十分昂贵,而官员一旦入朝为官则必须花钱购买相应的朝服。这对于家资丰厚的人家自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寒门书生而言,初入官场也只能去租借一些旧朝服。于是看到官员身上朝服新旧,胸前补子图案,自然便知晓其身后背景。
图2二品文官锦鸡补子
清朝时,自上到下所有朝服上的补子图案就已经确定,而谁也想不到,正是这样小小一方补子,却承载了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期望,是宦海几载的沉浮兴衰。
清朝虽然是人坐了江山,但毕竟人数颇众。清政府为了从精神上更好的统治整个国家,于是要求所有百姓均要遵从穿衣守则,尤其是金銮殿上所站的官员。
官员的正式服饰包括花翎、礼帽、帽顶、袍褂、补服、皮裘、朝珠、靴子等,每一级别的官员都有相应的服饰,法律规定不允许自行更改。
九年,清朝第一部规定穿着的《服色肩舆永例》在礼部众官员努力下颁行了。这本《永例》中,上至、皇子、亲王、贝勒贝子、文武官员,下到士庶乡绅、兵农、商人,他们的冠、服、袍、罩、褂、衫、裳、衣以及所用各种饰物的颜色、质料、数目,都有详实的规定。所有人穿衣必须符合其阶级属性,倘有违反这一体制者,将被治以“僭越”罪。清朝受的影响,重农轻商,规定所有商人不能穿绸衣。
到了清朝末期,《永例》中的一些规定逐渐模糊化,商人穿绸缎也成为一种可能。清朝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于是即便他们手握整个国家一大半的财力,在穿衣上依然有很多的限制。于是有些大户便倾尽全族之力,去培养学生,希望族内有人能一跃成为人上人,提高整个家族的社会属性。
清朝的大小官员,从文武一品到七品官员,甚至不入流的九品官等,他们的品级差别最直观的体现便在其冠上的顶戴花翎,官服前后补子上所绣的禽鸟、兽类,以及其他杂色纹样的补子。
官员朝服顶戴花翎及补子图案
一品,顶红宝石,文绣仙鹤,都御史绣獬豸,武绣麒麟。
二品,顶珊瑚,文绣锦鸡,武绣狮。
三品,顶珊瑚,文绣孔雀,武绣豹。
四品,顶青金石,文绣鸳鸯,武绣虎。
五品,顶水晶,文绣白鹇,武绣熊。
六品,顶砗磲,文绣鹭鸶,武绣彪。
七品,顶素金,文绣鸂鶒,武绣犀牛。
八品,阴文镂花金顶,文绣鹌鹑,武绣犀牛。
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文绣蓝雀,武绣海马。
从九品等其他未入流的官员,阳文镂花金顶,绣练雀。
补服上的图案,无论飞禽还是走兽,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外貌好看或者威武,每个品阶对应哪样的飞禽走兽,均来源于各史册,经逐一推敲后,最终形成的图案。
在清朝官场,如何穿衣服是官员的必修课,即使同为朝中官员,若是谁穿了不符合自身官阶的补服,都会被朝廷治罪,轻者一句“僭越”,而若是朝中重臣穿上不符合自身品阶的补服,甚至可能会被安上一个“谋逆”的罪名。
清朝将军战功赫赫,多次因为手握重兵而让皇上忌惮不已。年羹尧本身小心谨慎,甚至偶尔会故意表现出粗鲁,让皇帝认为其心无城府。但他的衰亡,也是因为一件不合官阶的补服。某次年羹尧的儿子穿了一件四团龙补服,被人告发到皇上耳边。龙素来都是天子的象征,年羹尧儿子穿上带有龙图案的衣服,自然会被皇上猜测其是否已经有了谋反之心。年羹尧被定罪时,其中一项罪名就是“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若是放到后世,一件衣服的图案,不过是彰显自身喜好,体现个性的一种方式,在等级森严的清朝,一件补服的背后是无尽的财富、权势和地位,是多少文人武将在宦海一生的夙愿。
在清朝森严的服饰文化上,一个人的官职、社会地位,仅从一件补服就完全可以体现,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学子寒窗苦读多年,其原因只为了能够摆脱较低的阶层。其实随便挑出一位清朝官员,他身上所穿的补服,就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每一件补服的背后,都是其官场生涯的一部奋斗史。多少名留青史的官员,其初入官场所穿的也不过是七品朝服,而后随着在各方的政绩,最终受到皇帝肯定,官级步步提升,补子上的飞禽猛兽更加珍惜。
他们只是清朝官场上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河流里,有更多的才子英雄寒窗苦读多年,却屡屡不中,也有一些学子在奋力冲进官场后,急流勇退。更多的是拼尽毕生谋略,只为在那一方波云诡谲的官场上,看尽尔虞我诈。
他们一辈子汲汲营营,求的是从一介布衣到朝中重臣。他们中有人是怀揣雄心抱负愿为百姓谋求福祉;有些则是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有些希望能留名青史……但无论怎样,这些人从选择了这条路开始,就要准备为那一方补子,忙碌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