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背景揭秘

历史趣闻 2023-04-21 13:57www.dkct.cn历史人物

  公元369年,晋大司马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一次北伐。起初,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时,遭遇到了前燕军队的殊死抵抗。后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归。南归途中先是被前燕和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将领苟池、劫了归路,回到姑孰五万步卒仅剩万余人。

  此战虽然发生地点不在枋头,但因为史书上习惯成此次战役为枋头之战遂得名。

  战争背景

  桓温第三次北伐(枋头之战),是在东晋内部权力之争面临短兵相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时,中原形势对讲很不乐观。前燕和东晋在几次拉锯战,最终丢掉了这一重镇。

  兴宁年间(363年至365年),淮阳一带失守。,洛阳城守将见孤城难守,找了个借口自己带兵逃离,只留下沈劲一人带区区五百人守城。(《江南罡风吹浮萍》一文交待过,沈劲是“逆党”沈充之子,一直想以身殉国挽回家族声誉,他就等着这种“光荣”的机会。)

  公元365年,前燕名将慕容恪、慕容垂兄弟率兵进攻洛阳,守军寡不敌众,城破,沈劲死节。不久,鲁郡、高平、宛城又接连被前燕军队攻取,燕军甚至攻掠到汉水以北地区,大掠而去。

  公元368年(海西公太和三年),晋廷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转年五月,桓温自领徐州、兖州刺史,率步骑五万,从姑孰就出发,进行他的第三次北伐。

  其实,早在桓温失败之前,前秦两位大臣之间的对话中,早有人预料到日后的结局。前秦太子大傅问另一位大臣申胤“桓温士众强整,乘流猛进,今大军逡巡高岸,兵不接刃,结果会如何呢”?申胤答道“从桓温现在的势头看,似乎大有可为。但以我的观点,他必定不会成功。因为晋朝皇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廷朝臣未必和他同心。所以,桓温得胜,是晋臣不愿看到的结果,他们一定会阻挠其事。,桓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以大军深入,放着大好机会不加以利用,反而持重观望,欲图不战而取全胜。如果日后晋军乏粮,军心摧沮,肯定会不战自败”。申胤一席话,几乎是百分百预言了枋头之役。,内部之间的不团结,是东晋群臣一直不能北伐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