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子嗣短命,似乎是清朝的一条定律 为何生
中国自古以来对子嗣极为重视,古代的,就是为了多生孩子,为了多生孩子,有钱人多买妾,尽管如此,孩子的成活率还是不高,这一点在皇宫似乎特别明显。七十二妃,都是为繁衍皇家子嗣准备的生产机器。
历朝的都曾经历过丧子、丧女之痛,要按朝代排名,的皇帝无疑名列榜首。
清朝繁衍子嗣似乎特别困难,不如光绪、同治根本生不出孩子来,雍正的子嗣也不多,年纪轻轻为了董鄂妃绝了尘念,不管他是出家了还是挂了,没留下不少孩子,算是一个奇迹了。清朝的皇帝,属康熙最能生,九龙夺嫡就是儿子太多了闹的。康熙也有烦恼,儿子多,女儿几乎一个没有,生一个挂一个,20多个公主都挂了,真是太奇怪了。
康熙有20多个公主,早殇者占百分之七十,剩下那七八个,平均寿命十五岁左右,早殇的女儿平均寿命为四岁左右,不得不说,在康熙千古一帝的帝业得意之中,也隐藏着骨肉分离的深深的遗憾。
公主可以如此短命?
从努尔哈赤的公主说起,努尔哈赤有八个女儿,平均寿命是五十三岁左右;十四个女儿,平均寿命是三十七岁左右;皇长女和皇五女入关前嫁给蒙古贵族,都活到五十岁左右,这些算比较长寿的。这是在入关前的寿命情况。清军入关后,公主的寿命急剧缩短,九位公主的寿命平均三十岁左右,这个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大约是女孩更娇气,草原成长的女孩,移植到深宫中,会产生各种不适应,或者患疾病,生命非常脆弱。也大约是清军实在干了挺多缺德事的,上天给的惩罚吧!
努尔哈赤的女儿不仅出生在清军入关之前,而且出生在他建立金账汗国之前,那时后宫谈不上典籍制度,没有对女孩的诸多束缚,她们毫无压力的自如生长,尤其是草原的生活,对她们的心灵成长和身体健康都很有好处。
清军入关后,女孩像金丝雀一样被关在深宫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皇子还可以经常跟随皇上出去打猎,进行骑射训练,跟在草原上一样,即使没有条件,为了他们将来继承大统,皇帝也会创造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中骑马打猎。而皇女则不同,她们囚禁在深宫,很少户外活动,受伦理纲常的束缚,心理压力比较大。长期室内的生活,让她们体质弱,对疾病没有抵抗力,后来宫里流行水痘,公主很容易被传染上,夭折。
痘疹的危害是极大的,不过痘疹不仅仅是公主容易染上,皇子也容易染上,皇子的成活率就比公主要高,比如,他出了水痘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竟然痊愈了,可见皇子的抵抗力更好。
玄烨的三十五个皇子平均寿命是三十二岁左右,这个平均值,是将早卒的皇子计算在内的,比如有几个皇子三四岁就死了,成年的皇子平均寿命是五十四岁左右,说明皇子的寿命还是高于公主的。
清军入关后,皇女短命是有原因的,原因很复杂,以上并不是全部原因。玄烨有八位公主(成年的公主),六位远嫁蒙古和亲,对于体质柔弱的公主,远嫁蒙古无异于自杀。
皇太极十四个女儿,有十个远嫁蒙古,宗室之女嫁给蒙古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公主都是促进民族统一的功臣,出身皇女的命运可把她们坑惨了。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女真与蒙古并存,它们是邻居,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相似的自然气候和生活习惯,是他们通婚得以形成的原因,更多的也是政治需求。清军入关前,满蒙相处还算愉悦,如果有通婚,公主成活率还算高,清军入关后,公主都被娇养起来,远离了草原生活,让她们的体质孱弱,此时满人向汉人学习文化,把一个个身手敏捷的公主,都汉化成体质孱弱的才女。
这些因素让她们脱离了女真成立初期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她们下嫁蒙古后,从身体到心灵都会有很多不适应。
康熙是一位慈父,他并不希望娇弱的女儿与蒙古和亲,生在帝王家,就有这样的责任与使命,即使女儿最终死在草原上,也只能是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使命。所谓公主,其实也不过如此,或许连平民家的女儿都不如,起码她们有健康和自由,有富足并且安宁的灵魂。
皇帝的子嗣短命,似乎是清朝的一条定律,为何生在帝王家就短命呢?
这与皇帝的寿命以及健康程度有很大关系,皇帝比较年轻的时候生的孩子,成活率会高点,如果皇帝长寿,那么孩子有长寿基因,活的时间也会长。
皇帝的子嗣是否多,与皇帝的“人品”也有关系,有的皇帝有断袖之癖,有的皇帝滥情好色,这样的皇帝子嗣必然不多,有的皇帝在大婚之前与狎玩,弄坏了身体,也会影响寿命,这一点在清朝几个末代皇帝身上特别明显。
生孩子是个技术活,让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技术活,那个时代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女短命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不得不令我们觉得,原来生在皇家也未必“好命”,说不定“没命”。人生仔细想想,既荒谬且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