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权臣,是他促成了玄武门之变,下场却

历史趣闻 2023-04-21 16:07www.dkct.cn历史人物

  凌烟阁是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而闻名于世。在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乃是著名的赵国公。

  使我不解的是在贞观年间历任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等要职的长孙无忌的下场却极为凄惨,显庆四年(659)四月,因为一场朋党案长孙无忌被牵扯进来被逼自杀。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

  传统史学家一致认为,长孙无忌之死是千古奇冤,他的死是永徽年间反对高宗立为皇后,导致武皇后的报复。长孙无忌有没有谋反呢?从史料记载分析是没有的。因为就在长孙无忌去世十五年后,在上元年间给长孙无忌平反, 并允许其孙长孙异世袭他的爵位,并且允许其陪葬昭陵。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长孙无忌好像确确实实被冤枉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类的悲剧人物,事实归真如此吗?佛家讲究因果报应,种下好因得好果,种下坏因自然结坏果。长孙无忌的结局自己一手造成。理由如下

  第一, 长孙无忌为人果断残忍决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长孙无忌第一次在历史舞台公开亮相还是唐太宗时期,那场著名的血腥和杀戮并存的“玄武门政变”,长孙无忌和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再加上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两个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正是有这样一个身份,在秦王和太子建成的储位争夺战中,力挺秦王,让李世民最终敲定通过政变夺取政权。所以太宗对左右如是说“吾有天下之力也”。政变结束后,长孙无忌又坚持除恶务尽,把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子嗣十余人全部杀死。由此可见长孙无忌是何等的决绝干脆。

  ▲玄武门政变

  第二, 长孙无忌私心过重,私情大于国家利益。

  贞观后期,围绕皇位继承人问题诸皇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太子和魏王双双被废,晋王这个从未参与到夺嫡大战的皇九子,由于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最终雄飞高举,成为太子。虽然李世民立了晋王李治,由于晋王性格仁懦,唐太宗不放心,唐太宗认为性格能力各方面都很像自己,想立他为皇太子,结果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唐太宗无奈只好作罢。

  其实长孙无忌反对名望如日中天的李恪是有私心的,这是因为长孙无忌有自己的小算盘,下一任太子必须在他的外甥中做选择,只有这样他才能永保富贵。太子最好比较听话,这样便于今后能够控制朝堂。这也是长孙无忌反对立的魏王泰转而支持温和仁懦的李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恪更不用说了。他由于生母为的女儿的儿子,带有前朝皇室血统,和长孙无忌素昧平生,自然也不会得到他的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

  第三, 长孙无忌,,提拔亲信,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后,高宗继位。

  因为有唐太宗临终托孤、拥立之功和高宗的亲舅舅的身份可以说高宗对这位国舅言听计从。永徽年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由此可见对其信任。长孙无忌可以说此时是,位极人臣。也是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把中书门下尚书省的三省长官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凡是和长孙无忌关系不合者都被贬黜外放,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长孙大人一手遮天。

  可是高宗毕竟是皇帝,忙着想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发现整个朝堂是,没有人说话。高宗问长孙大人,长孙无忌给出的答复是,国家运转良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上奏。这是多么可笑的回答,偌大的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问题呢,高宗开始郁闷了。怎么所有的大臣都唯国舅马首是瞻,自己反而成了摆设。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反映此时长孙无忌的志得意满。有一次长孙无忌请一帮大臣吃饭,在酒席高潮之时,长孙大人对着满朝同僚发话了,吾自比越国公何如,下面有的的小人开始戴高帽了,越国公杨素怎么能比得过太尉大人你呢,也有人认为不如。长孙无忌发话了,“我也觉得不如杨素,杨素当三公时已经很老了,而我长孙无极却很年轻”。要知道杨素当时跟随父子南征北战平定天下,而后协助晋王杨广登上帝位。而长孙无忌从未带兵打仗,从他的言辞中言语中透漏出严重的狂傲和目空一切。

  ▲和

  第四、 长孙无忌在永徽年间一手炮制了“高阳公主谋反案”,这个案件是把长孙无忌定到乱臣之列的重要证据。

  如果唐太宗李世民地下有知,我想他也会把长孙无忌打入。这个案件把李唐皇族十几个贵胄都牵扯进来。这是长孙无忌制造的一大冤案。事情详情是什么呢,“高阳公主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

  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高阳公主或许死有余辜,他千不该万不该在此时屡兴冤狱,残害忠良。尤其是吴王李恪,因为唐太宗的欣赏,差点把他立为太子,再加上李恪名望甚高无忌“深忌之”,李恪临死之前曾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果然不久之后这个咒语应验了。除了吴王李恪还有江李道宗,因为和长孙关系不睦也受到了牵连,流放自杀的人数多达百人。高宗看到这么多亲戚都要被处死,高宗流泪了,他想向长孙大人求情,结果兵部尚书也是长孙无忌的亲信给出的答复是不可。可以说此事无论后世的历史学家如何翻案,长孙无忌的所做作为可以说和丝毫不差。

  ▲武则天

  第五、在“废王立武”事件中,一直坚持反对皇帝。

  “废王立武”可以说是高宗朝的大事,长孙无忌屡次表示反对换皇后。有一次高宗和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家去送礼,送了礼物十车,并且当场给长孙无忌小妾生的儿子封为五品“朝散大夫”的官职。可是在酒宴正欢之时,每当高宗提到换皇后这个话题,无忌都不应,搞的皇帝相当狼狈。后来高宗又派杨夫人上门当面请求,无忌仍然拒绝,再后来高宗派出自己的亲信许敬宗,无忌直接破口大骂。此时的长孙无忌何曾眼里有君臣之礼,皇帝要换一个皇后却要向大臣行贿,这样的历史事件恐怕在历史上也很少见。最可怕的是长孙太尉接受了皇上的礼物却不替皇上办事,这对高宗皇帝的自尊心恐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想这也是埋下长孙无忌一生悲剧命运的种子。最终高宗在老臣李勣的支持下终于如愿一场的换掉了皇后,实现了君主专权。

  废王立武之后,长孙无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信一个个被移除核心部门,我想他一定很不好受。此时的长孙无忌开始,他以为他能躲过一劫,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显庆年间因为一个结党营私案,长孙无忌还是被牵扯进去了,高宗当时的处理意见是比照高阳公主谋反案。虽然给了长孙无忌一品大员的待遇却被流放到黔州,不久被逼自杀。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长孙无忌是被冤枉的,因为他确实没有谋反,如果他有谋反之心恐怕高宗皇帝没有那么轻松就把这颗钉子给拔出。纵观长孙无忌的一生,会发现此人有很大的弱点,得志便猖狂,十足的小人做派,贞观年间由于有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强势英主,他还表新出谦卑的样子,当矢去了太宗的制约,他就开始目无君臣僭越皇权,不知进退,特别接一个高阳公主的案件大肆罗织和自己不同政见之人。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是他自己一手种下了悲剧的种子,他的导致他最终,恐怕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