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秦始皇的陵墓不能挖?
顺应时代潮流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群雄割据局面,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他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他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建者,他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10岁时历尽磨难从赵国逃回秦国,13岁即秦国王位,22岁废权臣,独揽朝政,39岁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对内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对外北抗匈奴,修筑。 南拓百越,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虽然他的帝国顷刻间崩溃,但他创建的封建帝制却向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时光流逝,历史长河的冲刷,世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那座雄伟的万里长城依然静静的蜿蜒在中国的北方,向世人述说着几千年的沧桑。或许秦始皇不会想到他的一生能够为今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带来多少深远的影响,也不会料到对自己的争论能够跨越千年延续至今,他却通过自己的雄才伟略将一个天下的观念灌输给了世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从那一刻起开始深入人心,一个统一的强盛的民族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日后的两千多年里向世界长久不息地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始皇基业,功在千秋。
网络配图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所做的佳绩被我们称为千古帝王。关于他的身平也有不少的传闻,不过最吸引大家的还是他的陵墓,他在执政的后半时期已经开始痴迷说长生之术,据说他的陪葬品里有许多奇珍异宝!如今秦始皇的陵墓已有了千年之久,人们对他陵墓越来越好奇,但为何被学家发现后,为什么至今一直没有去发掘?里面到底有什么?真的有一支幽灵军队?还是里面的水银是真的呢?
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寝。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地宫到底有多深?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地宫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为竖式。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3位科学家研究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
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侧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网络配图
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辩驳,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地宫知多少?
网络配图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笔下。《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八十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
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式。如果是竖木椁墓,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陵墓主持者之一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
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