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千奇百怪的藏钱法:晋商竟将银子化成液体

历史趣闻 2023-04-21 20:21www.dkct.cn历史人物

  由于深受儒家“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他们使用的储蓄保值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办法又是的。

  一、地下梁上皆藏钱处

  窖藏,是指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的东西以金银居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个笑话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这种贮藏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深受古时那些大款和富豪喜欢的。在现在发掘中,经常会出土窖藏文物。

  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贮藏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

网络配图

  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古文献中著名的“孔壁遗文”,就是在后裔家的墙壁内发现的。当时,()当,鲁恭王扩建宫室,拆了孔家老宅,意外从墙壁夹层中发现一批古文经传简牍,有《孝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等,这些简牍又称“孔壁中经”。由此可见,“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

  檐藏、梁藏就是将钱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悬吊在房梁上。这种贮藏宝藏心理也为盗窃者所了解,入屋盗窃的小偷雅称“梁上君子”,便与此有关。梁上既然能藏钱,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适地方,,盗走财宝。

  对于零星的贮藏,古代流行的手段竟然与今儿童储钱用“聚宝盆”是一个原理用钱罐收藏,聚少成多,满时或是需要时,将钱罐打破取出。这种钱罐,在古代叫“扑满”。

  二、防盗防到了粪堆下

  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在窑藏时,必须想方设法不让盗贼找到。所以前人在窖藏时,采取了反盗宝手法,即将藏宝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用以迷惑盗贼。

  而且,古人很讲究放置财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的难度。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更巧的是,这也符合了古人赚一点钱就贮藏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被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藏匿的地点是人家的粪坑下面。

网络配图

  还有一个极端的防盗法子,传说有一个发了大财的晋商,觉得将财宝埋到地下、放进墙壁,寄放钱庄都不放心,于是便把成堆的银子熔化成液体,浇灌进家中的地板。这手法太另类、太,盗贼确是找不到了,但“家贼”难防,其子孙没钱的时候便会悄悄敲下点银子。

  三、掘地掘出百两黄金

  古人窖藏财物,埋藏者又不轻易透露消息,若干年后,宅第易人,新主人在翻修或重建时,往往可以挖出前人的窖藏。,后人遇到拆迁、搬家时,往往都会“掘地三尺”,把家前屋后地下翻一遍。从古人房产买卖史料上,确实可以找到“掘钱”的记录。

  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中“无枉费亦无得”条,便记录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事。当时洛阳很多财主家都有掘地藏金的习惯,其后人在卖房时便会想到这一点,有意向买主索要“掘钱”。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观买房时,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掘钱”,张观多付钱1000多缗(古代计量单位,即一千钱),卖主才交付房子。时人都认为张观付这笔钱太吃亏,谁想张观买下后,竟然真的挖出一大笔财宝,挖出的一只石匣子里装有数百两黄金,正好是张观买房的全部费用。

  又据说,年轻时,在金山寺借住读书,三餐不继,穷极无聊下在床底乱挖,果然挖到一大瓮白银。但他不贪,封好后又埋回去。后来他中了进士,才叫家人掘出来供作修寺庙费用。

网络配图

  四、考古发现蓄铜最多

  与现代不同,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但古代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用的主要等价交换物,不是纸币,也不是金银,而是铜钱。因而,中国古人的储蓄中占很大比例的,实是“蓄铜”。

  现代考古中已发现很多铜钱,有的窑藏铜钱甚至是成吨出土,由此可见古人储蓄是多么疯狂。1967年冬天,在湖北黄石市西塞石维修长江干堤工程取土时,发现一处钱窖,称量一下,这批铜钱总重达22万斤。

  除了铜钱外,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铁钱。1997年7月在河北沧州挖出了重达近10万斤铁钱;2006年7月,在山东省东营市新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6万多斤铁币。这些铁钱都是钱币,出土量之大令人吃惊,钱币的所有者放在今天也堪称亿万富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