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十六帝 为何“明十三陵”只埋了
大家知道,自太祖开国,到皇帝殉国,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但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却只埋葬了十三位皇帝,其余的三位皇帝埋在了哪里呢?第一位没进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元璋。明朝立国时,首都定在南京。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安葬在了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第二位没进十三陵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因为太子早逝,所以朱允炆直接继承了爷爷朱元璋的皇位。
网络配图
朱允炆登基后,急于削藩,结果引发了燕王的叛乱,史称“”。朱棣一路凯歌,最终打进了南京城,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南京被攻破后,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他在皇宫里被火烧死了。但这个说法并没有牢不可破的证据。因为被指认为建文帝的尸体,当时已烧得,完全无法辨认。
另一个说法是,建文帝并没死,而是化妆成和尚,逃出了南京城。建文帝为何要化妆成和尚呢?据说这是朱元璋留给他的——如果遭遇不测,就模仿卑微之时的朱元璋,去当和尚,以待日后。据说,连和尚所穿的袈裟,化缘所用的钵子,朱元璋都提前给朱允炆准备好了。
不管哪个说法为真,反正建文帝是不可能葬入皇陵了。第三位没进十三陵的皇帝,是宗。朱棣迁都北京后,自朱棣以下的们,都顺理成章地葬入十三陵。但唯有朱棣的重孙——明代宗朱祁钰,没有葬入。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事实上,朱祁钰本来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但由于因缘际会,他却当上了皇帝。这个“因缘际会”是什么呢?是发生于1449年的“”。当初,朱元璋打败后,元朝的一部分兵马被赶到了漠北,继续苟延残喘,史称“北元”。后来,北元分化为两大势力瓦剌和鞑靼,时不时侵扰大明的边境。
1449年,瓦剌部在首领的率领下,袭击大明疆土。当时的皇帝,在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作战不利,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瓦剌军团团围住,最终做了瓦剌的俘虏。瓦剌想用朱祁镇做人质,要挟、控制大明。但这个计谋被大明的群臣识破。他们说服,册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瓦剌人,攻打北京城,但最终铩羽而归。明英宗朱祁镇被当做人质带回了北方的大漠。
网络配图
此后,明军和瓦剌军多次交战,明军都获胜了。瓦剌人觉得朱祁镇没什么用处了,又不想与大明结下死仇,于是就把朱祁镇放回来了。但此时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临时替补上场的明代宗朱祁钰,并不想归还帝位。而且此时的满朝文武,都是朱祁钰的心腹。
没办法,年纪轻轻的朱祁镇只好真的去当太上皇了。朱祁钰把他软禁在南宫,派人严加看管。直到七年之后,朱祁钰重病。等投机分子瞅准时机,发动宫廷政变,把朱祁镇放了出来,拥立他复位。病重的朱祁钰被废为郕王。朱祁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软禁在西苑。没多久,朱祁钰就死了。朱祁钰死后,既然已是郕王的身份,自然就进不了皇陵了。最终,他以亲王之礼,被葬在了北京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