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学家新发现 小熊猫有“两个物种”
中国生物学家魏辅文团队2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论文,长期被认为只有一种的小熊猫,其实更可能是“两个物种”?
小熊猫的物种争议,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学者的热议题目。在过去,小熊猫大多会以外型颜色为差异,被分类为两个亚种脸红红、尾巴白环明显的“中华小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与缅甸),与脸褪色偏白、尾巴白环不明显的“喜玛拉雅小熊猫”(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包括西藏、尼泊尔、印度与不丹)。
把“中华小熊猫”(前)与“喜玛拉雅小熊猫”(后)混养的德国柏林动物园。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东南部的小熊猫,在大众形象里通常以可爱著名,其一身红褐色的皮毛也让他被称为“红熊猫”或是“火狐狸”。
两种不同的“物种”
但魏辅文团队的最新研究,却透过基因组分析65只从7个不同原产地区的小熊猫,并确认“喜马拉雅小熊猫”与“中华小熊猫”存在著明显的遗传差异——简单的来说,他们可能是。并可能是因为地理变迁、地势阻绝的关系,才在25万年前走向两种演化的道路。
相关研究所以引发媒体关注,一方面确实是因小熊猫形象可爱;但另一方面则牵扯更复杂的“保育困境”。在环境变迁、栖地破坏与长期盗猎的多重威胁下,目前被列为“濒危等级”的小熊猫,野生数量可能不到1万只,“假若小熊猫事实上还分成两种的话?单一物种的数量还将更少,族群的自然延续也就更受威胁。”
喜马拉雅小熊猫比较危险
研究学者初步判断,在两种物种之中,喜马拉雅小熊猫的族群数量与环境威胁都“比较危险”,其相对小而封闭却又脆弱的族群规模,很可能让喜马拉雅小熊猫遭遇著更为严重的生存困境。
《Science Advances》的论文也建议,在“喜马拉雅小熊猫”与“中华小熊猫”为不同物种的前提下,全球各地的动物园、研究中心,应当避免混种圈养,并联合全球动物园尽可能重新梳理小熊猫的遗传系谱,以为将来的可能保育、复育、以及生物科学研究作为保留。
在中国,小熊猫属于“国家二级保育类动物”,野生数量大约在3,000只上下。尽管法律规定不得猎捕、饲养小熊猫,但由于其漂亮的皮毛与可爱的模样,至今民间仍不时传出盗猎、非法活体贩售等严重情事。
奇闻异事
-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景如何
- 巅峰之夜杂技父子刀技惊艳_李宇春感恩父爱培育
- 幻城是否存在抄袭情况 真相如何
- 是否需要猫与路由器同时使用
- 刘杀鸡被封虎牙重庆抖音鸡哥了不得是女生吗
- 世界最高的十大摩天轮,中国占一半,第六为了
- 李小冉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来不及说我爱你
- 余罪第一季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余罪最后和谁在
- 邓伦录歌为唱吧五周年送祝福,颜值演技磁性声
- 世界十大恐怖分子,本拉登是美国通缉名单首位
- 现实美女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平衡美丽与日常
- 洪金宝孩子都是同父同母的吗洪金宝的儿子为
- 乌鲁木齐到可可托海多少公里乌鲁木齐到可可托
- 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意思,是指金融风险中大家习
- 张傲月舞林争霸,冠军仍囊中之物
- 2025年福建gdp排名,全国排名第六(增速高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