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支教团跨越20年接力,在中国大地传播知识

天下奇闻 2023-04-18 20:05www.dkct.cn天下奇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从稚童长大成人,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照拂,我们在人生路口徘徊迷茫之时,少不了老师们的耐心指引与启迪。成长路上,我们都是远行人,老师就宛如我们的启明星。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在大学毕业之时,选择用一年的时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扶贫,他们受之于师,又传之于人,成了大山深处孩子们眼中的启明星。

  20年前,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立

  在中国大地上,有一场跨越20年的接力。它覆盖了近300个县,有18331名志愿者参与,影响了乡村不计其数的孩子。

  这场爱的接力始于1998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发起,名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这是我国由政府组织的支教行为。这20年间,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带着火样的热情,投身扶贫支教事业,如散落的星辉一般,延续了20年的光亮。

  来自贵州财经大学的周晶和吉林大学的沈红梅是1998年,首届支教团的老师。周晶性格外向,喜欢挑战,不愿意安于现状,想要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沈红梅热衷从事志愿活动,认为青春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因为信念和信仰,聚到了一起,义无反顾得成为了团中央首批研究生支教队伍的一员。

  周晶去往了甘肃榆中的马坡中学支教。作为一个南方人,在西北的干燥环境中生活,不易程度可想而知。干燥、缺水、大量且单一的面食,都让周晶无法适应。缺乏电视信号、甚至缺乏收音信号,基本处于与外面世界隔绝的状态,也让在大城市生活惯的周晶倍觉孤单。去往河南新县高中支教的沈红梅,也面对着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缺乏暖气冬天特别寒冷的河南,让东北来的她经受不住。但即使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周老师和沈老师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沈老师改变枯燥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孩子们英语歌,用快乐唱出来的方式,与外界沟通,与这个世界沟通;周老师除了正常的上课,还会在课余时跟学生们聊天、交流,了解他们内心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想法,用心去和学生们沟通,鼓励彼此敞开心扉。

  学生们从最初的隔阂、防备,到后来与这两位老师打成一片,真心实意爱这两位老师,和周、沈两位老师的悉心呵护、耐心教导密不可分。而周晶,沈红梅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爱和一份支教的经历,他们更在其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周晶说“大山里的孩子们特别淳朴,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完全来自于你的教导,当他们用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眼里的那种渴望,更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你跟他们说的话,他们会无条件相信,你交给他们的东西,可能就构成了他们最初的价值观,你的想法可能直接就影响了他们的想法”

  20年间,支教环境翻天覆地大变化,支教初心永不灭

  从1998年到2018年,20年春华秋实,20届研究生支教团相继前往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支教。今晚的节目,也邀请了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代表孟天兰。2016年8月,孟天兰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中学支教。十几年过去了,同样的青春教师,同样的热心奉献,教育的大环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分散支教转变成了固定支教。早期的时候所有的老师一年换一个地方支教,后来考虑到学生受教育的延续性,团中央决定定点支教,例如孟天兰所在的吉大支教团从04年开始就固定帮扶新疆了,支教老师的风格开始统一,对孩子们来说也更加习惯;

  曾经的形单影只到如今的互相扶持。20年前的沈红梅,到西北时是一个人,而如今,孟天兰所在的支教小组有六个成员。不同分工,不同教学任务,生活上也可以互相扶持照应。

  曾经的简陋条件到如今的智能化设备。20年来,时代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支持不断拉升。曾经的简陋校舍,变成了如今的多媒体教室,水电网络、计算机教室一应俱全。

  曾经的闭塞内向到如今的开放连通。二十年前,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因为交通的阻隔,信息的闭塞,难以与外界交流。如今,随着网络的通达,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随时随地接收新鲜事物,他们和这个世界相连,再没有信息壁垒。

  曾经的“走出去”到如今的“带回来“。曾经的支教,大多鼓励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而如今,支教更多的责任,是帮助这些孩子明辨是非和认识选择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见过大都市繁华的,带着先进的思想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孟天兰说“20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很多支教点中小学的物质条件已经和城市差不多,但他们那儿太缺老师了,而且孩子们,甚至孩子们父母的很多观念还偏于保守,他们觉得孩子们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够了,随便找个工作也能营生。我觉得我们的作用就在于告诉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尽自己所能带他们看看这种可能性,给他们增加人生的选择项,虽然选择权肯定还是在孩子们手里,但选项多了,我觉得他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启迪,这应该是支教最大的意义。”

  孟天兰将这种种变化看在眼里,但更多让她欣慰的,是那一份不变的初心,以及20年来,未曾变过的师生情谊。那些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那些孩子们对于老师毫无保留的信任,是孟天兰收到的最好的回馈。

  美好时代,为当代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20年的时间,支教团在不断壮大。20年前参与这个项目的有22所高校,20年以后的今天,是200所学校,翻了10倍;20年前的第一届是101人,现在的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是有2158人,翻了20倍;这20年间,研究生支教团从最初的101人,发展到了总人数18331人。二十年支教的持续性和规模化,培养出了千千万万走出偏远地区的有志青年,而很多曾经的被支教地区,也因为人才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脱离了贫困。沈红梅曾经支教的河南新县就是其中之一。
  从新县走出的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他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帮助新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些学子的成功,这些县城的发展,除了个人奋斗之外,更多是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也受益于像天兰一样优秀的学子。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用他们的青春朝气为中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沈红梅说“我们 70后,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逐步发展、壮大成长起来的一代,我有幸能见证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并为它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一群支教老师的故事,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热血与青春,他们用奉献诠释着支教的意义,也在基层实践中提升国情认知,磨炼意志品格。正是在这样的美好时代之下,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扶持、一批批有志青年的坚守付出,才能让贫瘠的土地结出希望之果,让更多山里的孩子绽放梦想。20年,从101人到18331人,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源源不断的接力可以成就伟大。今晚21:10,江苏卫视《美好时代》敬请期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