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令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3-03-16 12:01www.dkct.cn天下奇闻

【出处】《资治通鉴》第114卷 晋纪36

【原文】暠手令戒诸子,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慎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广咨询,勿自专用。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为寇雠,夕委心膂,粗无负于新旧,事任公平,坦然无类,初不容怀,有所损益。计近则如不足,经远乃为有余,庶亦无愧前人也。”

【译文】李暠写下一首手谕,告诫他的几个儿子,认为“从事政务的人应当对奖赏或惩罚非常谨慎,万万不能任凭自己的爱憎,随意而为,接近忠直正派的人,疏远奸佞阿谀的小人,不让自己左右亲近的人暗地里操纵权力,作威作福。别人毁谤或者赞誉你的时候,应当仔细斟酌辩别是真是假。听取讼诉,判定案情,一定要和颜悦色地按规章情理仔细处置,千万不要事先推测对方心怀奸诈,主观臆断,轻易地发脾气。要尽量争取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要自己独断专行。我主持政事五年来,虽然不能说使百姓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安抚,,我尽量地宽容别人的错误,掩饰别人的缺点,所以才使早上还是对手、仇人的人,到晚上便可能成为知心朋友。大体上,没有什么对不起那些新知旧友的地方,因为我处事公平,胸怀坦荡,没有偏差,一点儿也不许因私意有所变更。这样做,从眼前的利益来考虑,好像是要受到些损失,时间一久,才能看出好处来,也只有这样,在前人的面前,我才可说是无愧的。”

【解析】李暠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李暠这人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他的先祖和后人,但凡国人,无不知晓。李暠是汉朝著名的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十一世孙。这一段资治通鉴就是,李暠写给儿子的执政秘诀。咱们从权谋角度来详细分析下

一、当官秘诀是防止窃权

“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

权力拥有者最核心的就是要防止自己手中的权力被人窃取。所以,李暠第一句话就是告诫“勿使左右窃弄威福”,并且把窃取权力的的三大手法做了罗列。

1、审慎赏罚

奖罚,韩非子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能够一个人获得利益或是丧失生命,这是权力的直接体现,而这里如果不谨慎,就会被人蒙蔽利用,而是无从中丧失权力。你的不公平,就是别人运作的空间。比如,因为别人运作,而减轻处罚,这个运作的人,就窃取了领导权力。

2、勿任爱憎

爱憎,尤其是领导者不能放任自己的爱憎。有讨厌的,有喜欢的,这个不仅仅是指人,还有东西。用韩非子的话说,这叫“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用现在的话讲,这叫“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一旦爱憎被下属知道,就会被顺着领导,做出你喜欢的样子,领导无法辨别真假。

3、近忠远佞

这个是个老生长谈的话,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更明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把“近忠远佞”上升到了国家兴亡的高度。背后的原理就是,小人善于权术,领导容易被攻克。而忠臣近乎愚,不会玩手段,不容易窃取领导权力。

二、防止窃权的领导心法

“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慎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广咨询,勿自专用。”

作为领导知道了被窃取权力的三大渠道之后,如何具体做呢?李暠给出了具体的心法。

1、爱憎方面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

“毁誉之来”这可不是对领导的毁誉,而是领导听到的对下属的评价,这个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核查真伪。比如领导不喜欢溜须拍马之徒。恰好,就听到某某以前的故事,比如“陪前任领导清明节给亲人扫墓,比领导哭的都痛”这其实,就是在利用领导的喜好,抹黑某某人在领导心里的印象。

2、奖罚方面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慎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

奖罚方面在办理案件,分析对错的时候,这是最体现权力的地方,而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一定不能喜怒形于色,或是在过程中轻易发表自己倾向性的观点,这样,下面的人,就会察言观色。汉朝酷吏杜周就是这样赢取领导信任的“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3、用人方面务广咨询,勿自专用。

《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小人和贤臣都有作用,不是只用好人,而是都要用,而是远点和近点的关系,多听听的关系。

三、防止窃权的领导做法

“含垢匿瑕,朝为寇雠,夕委心膂,粗无负于新旧,事任公平,坦然无类,初不容怀,有所损益。计近则如不足,经远乃为有余。”

有了做官的心法,那么具体对于外部的事情该如何处理呢,李暠说了自己的具体做法。

1、含垢匿瑕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指的就是李暠这里说的“含垢匿瑕”做人不能太过于追求到的洁癖,眼里容不得沙子,而是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容纳别人的过错和阴暗,这样就能够让人摸不透自己的好恶。

2、事任公平

如何处理事情,在办案的时候,不被人蒙蔽,自己不漏声色,追求的就是公平,“无负新旧,坦然无类”,,这样的公平,并不是大家眼里的公平正义,而是让人感觉到平衡,比如,这次处理了好几个新人,处理一个旧人,无论是不是正确,都为认为有私心。这时,就需要再处理几个旧人,来平衡。

3、计近经远

自己眼前的利益看似要损失了,而长远才能看出好处,这里看似李暠再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服从长远利益,宁可自己受到当下的损失,按照上面的逻辑结构,其实这不是说利益的,而是说用人的,用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人,恰恰这些人心机城府不够,这样长远有好处。

对于这一段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其著作《读通鉴论》里有很高的评价“是说也,岂徒其规模之弘远哉?内求之好恶之萌以治其心,与天相顺,循物以信;三代以下不多得之于君子者,而暠以偏方割据之雄,能自求以求福,推此心也,可以创业垂统、贻百世之休矣。”诚如斯言,大家好好品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