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恐艾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3-03-16 12:02www.dkct.cn天下奇闻

各位恐友好,我是陈晓宇,既是一名有20年防艾经验的一线医生,又是一名接受过系统干预训练的心理老师;既是一名拥有25万粉丝的网红,又是一名“尘肺病绿色救助”宣传的公益达人;既是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的恐艾干预老师,又是一名疾控中心工作的医生;既帮助了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脱恐,也救助了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有很多恐友在和我进行了一对一系统恐艾预约,3-9个月彻底脱恐以后,成为了朋友,有的时候他们也因旅游或出差,来四川乐山看看我和瓷娃娃陈艳,看看我生活着的这个全国知名旅游城市,来体验一下正能量满满的陈医生“防艾”和“恐艾干预”的生活。

在工作中的陈医生

因为我从事着艾滋病防治工作,除了接触到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以外,也会接触到很多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平时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咨询热线百分之九十五都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所占领,他们夜以继日的打电话,电话那头带着明显的焦虑,也总是开门见山就描述自己的行为风险,经过简短的评估告知没有问题以后,很愉快的放下电话。可是还没有过几分钟,又打电话来反复问询自己的这个行为到底有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以前我对这样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束手无策,也只能明确告诉他真的没问题,不用再检测了,可我也深深的明白,我这样给他的回答也只是暂时的安慰,并不能彻底帮他走出恐艾症,他一定还会给全国其他地方的艾滋病热线打电话,获得答案后舒服一阵子,又接着打,周而复始,永无止境,我曾经想过,他们是不是也会对自己这样反复拨打电话,乃至在网络上反复问询艾滋病风险和反复搜索艾滋病信息感到痛苦和厌倦呢,可惜那时我只是一名一线的艾滋病防治医生,更多了解的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参加全国防艾顶级会议的陈医生

直到十一年前我和张珂博士在汶川大地震的公益救助中认识,我们相互就恐艾症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在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医生,张老师也曾经接待了不少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也在感慨这一类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并不像普通的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患者那么简单,不仅所带来的负能量巨大,预后性极难,而且复发率也不低,他曾经也为自己所接待的恐艾症患者头疼不已。我俩一拍即合,各自利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和资源,成立了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那年,张老师进入了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参加了大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接受国家大量公共卫生系统培训训练,成为了一名具有心理干预实力的优秀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而我也在后来接受了心理培训,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参加了曾奇峰、李子勋、申荷永、盛晓春等知名大咖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具有多年丰富艾防经验的心理老师。也在这个时候,我才能慢慢共情和理解到来疾控中心咨询我的恐艾症恐友,也才发觉真正要帮助到他们彻底脱恐成功,不是靠一两句没事的安慰就草草了事。我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恐友咨询了全国众多艾滋病专家,反复拨打了各地疾控防艾热线,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有的艾滋病专业知识都超过了陈医生,还没能脱恐的

那种

迷茫和痛苦。

获得防艾先进个人的陈医生

陈医生想结合自己既作为疾控中心的一名一线艾滋病防治医生,又作为一名拥有心理干预资格的老师,给各位恐友谈谈我在恐艾干预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艾滋病恐惧症恐友一方面因为艾滋病知识不系统,而更重要的是很多忽略了由于艾滋病信息刺激产生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影响,中国人很多不了解也不理解心理,正是这样的不了解,才导致了无法从根本上脱恐成功。恐艾干预,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立学科,可以较为全面的解释恐艾成因,恐艾恢复步骤,恐艾症患者意识重构等等。结合这么多年通过一对一干预的脱恐率,我可以明确的说恐艾干预是恐友们彻底脱恐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以下我将就我在防艾和恐艾干预两方面的多年工作经验给广大的恐友们提出一些脱恐的方式,以避免大家走入思维误区,迟迟无法脱恐成功。脱恐不易,更多是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持续的强化训练,方能成功。

获得恐友锦旗感谢的陈医生

第一点是,很多恐友觉得自己对艾滋病知识点不懂,那么就去网上搜,或者打个电话去疾控,去医院问一下到底有没有感染风险概率多大,去网上搜索一下艾滋病的知识点,就能够完全脱恐成功了。我从事艾滋病工作这么多年,也接听了很长时间艾滋病恐惧症恐友打到疾控中心的咨询电话,就是反复问自己有没有感染风险,明确告知没有感染风险,当时听了这话满意的挂了电话,可是没有过几天又打电话来咨询同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想想,我们打电话告知一个结果判定对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有用吗,基本是没用的。因为长期从事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工作,也有一群涉及艾和恐艾的粉丝,后来私下关系好了,有的恐友就会告诉我,他们其实不止打一个疾控中心的电话,有的人甚至一天要给一百多家不同的疾控中心打电话去咨询艾滋病感染风险,他们也承认,他们不会在乎医生说的什么,他们只是选择打卡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罢了。有的恐友认为自己把全国的疾控中心问完了,自己就能脱恐了,也就让自己不断的打卡式询问,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并没有脱恐。那是因为作为艾滋病恐惧症,是需要一个持续的刺激,如果只是轻微的恐惧,一个简单的回答就自然消除恐惧。都已经恐惧得很深入,并且到处咨询,长期滞留于网络中,这个就真不是靠我们做艾滋病工作的医生简单两句话所能够解决的,也许我告诉了你没有感染风险,你自己是从内心中真正去认可吗。或者这样说,很多人也咨询了全国最一流的专家,得到答案是没有问题,按道理可以脱恐了,那为什么还在担心呢。这个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恐艾症患者需要持续的刺激,不断的去纠正其思维中的误区或执拗。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对一恐艾干预设置的时间都是在一个小时左右呢,因为一个小时左右的持续刺激才能产生促使人去改变的状态,才能产生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需要对一个人的思维进行影响,至少需要持续不断的刺激21个小时以上。而平时大家给疾控中心或者医院医生打个电话,就是几分钟时间,如果恐惧不严重,特别是才恐惧了一两天,受到的刺激还不大,那么医生的几句话就可以让大家不再恐艾。如果已经是在网络上搜索了大量文献,和其他恐友就每个专家不同的言论进行探讨,产生了矛盾冲突,刺激足够强烈,单纯是靠几分钟的沟通是不可能脱恐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疑问了,自己已经问了很多专家,脱不了恐。那就是恐艾问题出在心理而不是生理,需要靠心理和恐艾想结合的恐艾干预方法,而恐艾干预的设置都是基本上是以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为一次沟通进行起步,方能够在单次的刺激中产生足够的能效。所以我们经常说脱恐它是必须需要时间,不仅是脱恐恢复的时间,而且在进行一对一干预刺激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大量的刺激,且每一次的刺激都维持在至少四五十分钟及以上。有一个咨询者以前经常在微博上留言,我每次工作忙完都会回复,过了五个月,他仍然感觉无法脱恐。后来直接选择了一对一沟通,在沟通了两个小时以后,得到了一个强性正向刺激,其感觉效果远远大于单个问题的问法,后来又进行了多次系统一对一的沟通,两个月后,其基本脱恐成功,工作生活正常,也不愿意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和询问了。

每周在恐艾干预群答疑的陈医生

第二个是恐艾症患者大量囤积于网络中,普遍缺乏了解和信任感,网络是一个很便捷的环境,可以轻易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网络信息大量出处来源不明,中国人本身安全感不强,主观防御较大,直观通过网络和非现实的方式进行脱恐,效果也是极其有限。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每周三和每周六的群答疑是由我进行回复,有时候就会看到很多恐友连续好几周,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有一次一个恐友连续问了四周同样的问题,我当时就直接明确告诉他,他再这样在网络上呆下去再在网络上到处问,也脱不了恐。后来他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也的确不是办法,选择了实地预约我的一对一恐艾干预,那次沟通他很放松,自己觉得也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在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在网上经常有人说自己是疾控的,是医院的医生,给大家做解答,然后收十元几十元的咨询费,刚开始他很信任他们,后来才发现他们也是以前的恐友,上当受骗以后就对于自称是医生的多了几分戒备,有了戒备再去网上咨询就觉得很多成了安慰,完全听不进去。他说只有真正在疾控中心办公室见到了陈医生本人,确定陈医生就是一名真实的医生,才开始产生了信任,并且在沟通中真正将陈医生给予的方法听到心里去,并去执行才产生了改变。有时间陈医生觉得恐友们还是挺敏感的,既依赖于网络便捷又害怕网络的不真实,但凡是真正的医生老师,不都是有姓有名有工作单位吗,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陈晓宇恐艾或者疾控中心陈晓宇,都能看到很多的国家级新闻单位的采访和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照片,通过这个就能确定出到底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如果自己都宣称自己是医生老师,却连单位或者姓名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告知咨询者,这本身就不科学,这个怎么会获得恐友们的真正信任呢,恐友又怎么会因为这样的沟通产生效果呢。我们知道,一对一进行沟通,沟通的时间越长,刺激越大越持续,那么信任度也越高,一个还是大家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明确真正的身份以及证明的确是常年工作于艾滋病防治一线的,这样的信任度才会达到更高,特别是在了解了医生老师以后,进行实地一对一干预,那么在防御阻抗方面就已经降到了最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后,达到的预期目标也就越好。据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的统计,在了解医生和老师的身份背景后,实地来面询进行恐艾干预一对一的恐友,所获得的脱恐能效是最高的。还记得曾经有一名恐友听信网络上的流言说陈医生和恐艾干预中心的防艾照片都是PS出来的,一直在恐艾干预中心的网站上学习,也咨询了很多问题,效果并不怎么好。后来为了让自己相信,还花了几千元钱去找专业人士验证这些照片是不是PS的。得到专业人士确定照片都是原图,并且真正来到了四川见到了陈医生,和陈医生预约沟通了两个小时,当她对自己过去再进行分析的时候,也终于明白自己总是想通过网络却脱恐就是一种错误,毕竟我们都活在现实生活中,理应通过现实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陈医生请他吃了我们四川的名胜小吃,她表示自己能实地和陈医生进行沟通,这种选择一点也没有错误。先不说具体的脱恐方法该怎么做,当一个恐艾恐友了解和信任这名医生后,愿意亲自去找一名医生,和这名医生沟通一两个小时,在医生也了解你的情况下,那么他脱恐已经好了一半。真诚,信任,了解和认真负责,这是脱恐前期的四个必要因素。

和郭海燕医生交流的陈医生

第三就是恐艾恐友所找的医生必须了解这名咨询者,经常接往疾控中心打电话的恐友,恐友们到处打电话,自己心中也没有谱,也不能说非得绝对相信谁。而且打电话到疾控或者医院,很多医生对这名咨询者本身也不了解,简短几分钟听了行为,告知一句没事,事实上咨询者本身在网络上找免费志愿者或者付费给专业的医生老师进行风险评估,都能得到这么一句没事,这句没事听得太多了,已经产生了话语免疫和疲劳感。无论以后再到处打多少电话或者问多少问题,只是单纯听到这么一句没事,或许当时开心,并没有打开其心理的那扇关闭的大门,挂下电话该担心还是再担心,该纠结还是在纠结。这就是因为双方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咨询者信任自己咨询的医生老师,恐艾症可以好25%,同样,如果是接受咨询的医生老师,能够通过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了解这位恐友,并且听其倾述其恐艾的来龙去脉,倾述其以前的种种,获得更多这位咨询者的信息和特点,并且给予其积极的关怀,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指导,那么这位恐艾咨询者的恐艾症可以好50%。恐艾干预就是这样,接受吸收了这位咨询者多大的负能量,并且给他反馈多大的正能量,那么对这位咨询者的影响就会有多大。看起来恐艾干预只是说是一种聊天,其实其中包含了很多心理评估,催眠,沙盘和各种经典的精神和行为干预方法,医生和老师们对这位咨询者付出的越多,那么这名咨询者的脱恐预后肯定是越好的。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靠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改变,是不可能单凭几秒中一句没事就给全部概括的了。没事这两个字,谁都会说,就算教授了鹦鹉这句话,它们也能说没事。我们作为医生所说的没事,能让恐艾恐友真正体验到这没事两字的真谛,那真得需要大量的心血和付出才能真正诠释出来的。

在接受滂湃新闻采访的陈医生

很多恐艾症咨询者来到四川找陈医生,并且和陈医生共同去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去帮助一下瓷娃娃陈艳,去看望一下感染者,和陈医生共同运动,健身和爬山,聆听一下大佛禅院高僧朗诵的经书,实际来体验一把真实的脱恐感觉,远离浮躁的网络,重新回归如同以前不恐艾的现实生活,才真正能够明白。脱恐这两个字真的饱含太多的心酸,当去掉网络的浮夸和大跃进式的口号,像一个匠人一样去真正一步一步为了脱恐而自我努力时,才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脱恐需要靠自己,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真正的自信,一种虔诚对脱恐之道的敬畏,,脱恐也需要靠专业的医生和老师,一个恐友能够非常了解和信任的专业人士,一个同样能够把你当亲人朋友关心你,静静的花上大量时间听你倾述,为您分析,并且对你负责的医生老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