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震撼播

社会热点 2023-04-19 09:46www.dkct.cn热点事件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将从10月17日起,每晚19:30黄金时间在北京卫视首播。

  一年前的10月17日,《红军不怕远征难》摄制组在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举行了纪录片的启动仪式。整整一年时间,摄制组重新走过这条牵引着中国历史进程的漫漫征途,在每一寸刻骨铭心的遗迹现场寻找当年的踪迹,记录今天的容貌。他们查阅档案,对话亲历者,寻找任何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资料,记录那些倾注血泪的长征故事。他们在历史现场拍摄、在复现场景拍摄,为了将档案中的长征与心灵上的长征,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重大题材看档案”,曾奉献过《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敌后抗战》、《伟大的贡献》、《西藏》、《解放——人民的选择》等一系列大型历史纪录片,从未让观众失望过的《档案》栏目,这次将怎样为我们讲述长征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1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2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3
 

  用一种青春祭奠另一种青春

  用一段长征铭记另一段长征

  长征是红色东方的青春组歌。80年前,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86000多人,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至18岁的战士占到了队伍的四成,他们是革命理想最年轻的捍卫者,也是红色政权最青春的建设者。

  80年后,一批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沿着他们当年走过的路,开始了另一次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导演组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江西于都出发,他们途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翻越都庞岭、老山界、娄山关、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渡过潇水、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穿越松潘大草地,祭扫了一百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两百多位长征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

  这群年轻的纪录片人,在将近一年的调研与拍摄中,重塑着80年前一群同龄人的故事。从未有一部描写长征的作品,以“青春”为焦点,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名字成为这部纪录片的绝对主人公,为总共九集长达540分钟的纪录片灌注进青春的理想、朝气、无畏和质朴。而“在路上”的创作方式也回归纪录片的原点,从原点出发,从初心开始,尝试用更加新锐和独特的电视语汇,展开这段青春的对话。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4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5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6
 

  在档案深处还原真实历史

  在叙事之间解读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摄制组通过档案和影像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一种突破传统的“非虚构”创作。

  档案,是故事的灵魂。

  《红军不怕远征难》摄制组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长征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的采访,发掘出了100多份从未或较少被关注到的史料档案。

  有一些档案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比如摄制组找到了1934年9月,也就是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里面刊登了张闻天的一篇社论,其用意是向敌人释放烟雾弹为转移争取时间,却从另一层面证明了长征不是一次仓促的军事行动,而是经过策划准备的战略转移。

  有一些档案是转折关头的重要决策,比如1934年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給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命令他们要作为后卫力量掩护全军过江。

  有一些档案是饱蘸情感的历史见证,比如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在长征前夕写給父母,却没有寄出的四封家书。比如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

  故事,是档案的延伸。

  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用叙事的方式还原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讲述长征的故事。

  这里有亲历者的角度。纪录片着重讲述了将近100位长征亲历者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浸透血泪。有些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比如彭德怀在部队穿越潘松大草地的时候,由于饥寒交迫,献出了自己一路骑乘的大黑骡子給战士们充饥,下达命令的他却不忍直视牲口的目光。有些是连名字都叫不全的普通战士,比如红五军团第37团的炊事班长“老刘”,由于跟随部队三过夹金山,不幸牺牲在山顶的严寒中,贴身手绢里还裹着他留下的党费。

  这里有敌对者的角度。比如通过蒋介石的多封电报和书信,读出了他在围剿红军的过程中几次胜券自我、喜形于色,但事后又因国民党的“窝里斗”而导致计划落空,愤恨难平的心理。比如纪录片讲述了1931年国民党第二十六军起义的过程,刻画出同样一群二十出头的国民党年轻士兵,不满于国民党政权置抗日救国于不顾、坚持“剿共”的行为,愤然挺身揭竿而起,最终被收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在长征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里也有旁观者的角度。在长征的途中,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是工农红军的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用鲜活的语调,讲述了一位位拥军爱国的老百姓。比如抢渡于都河时,江西老表刘次垣把自家老宅的门板系数拆除,給红军搭浮桥。比如10岁的湖南少年刘发育,在湘江边看到了顺流而下的战士尸体,如今已经93岁的他清楚记得当年給一名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喂水的场景。比如瑞金的谢桂生,半个世纪用生命保护一块红军烈士纪念塔的残片,让历史的丰碑得以在原地重建。

  《红军不怕远征难》用掷地有声的史料构建出轮廓立体、面目清晰的历史格局,又用饱含温度的笔触还原血肉丰满的人物,让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视角回归普通人,为平凡者树碑,用细节来说话,成为这部纪录片触动人心的关键。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7_副本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8
《红军不怕远征难》海报9
 

  双讲述人展开时空对话

  虚拟技术重现真实场景

  从去年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伟大的贡献》开始,复现场景下的情境式讲述,就成为《档案》构建全新纪录片语汇的重要标志。复现场景下的情境式讲述,将传统意义上的讲述人穿越成为“史中人”,让观众可以“亲历”历史发生的当时当刻,产生强烈的情感带入与视觉冲击。此次,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拍摄中,《档案》团队突破自我,完成了复现拍摄的巨大革新。

  一是设置双讲述人。熟悉《档案》节目的观众都知道,石凉和谭江海是节目的讲述人,但两人从未在一部片子中出现过,直到这部《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次实现了“双讲述人”的突破。两个人各司其职,石凉担当复现场景中的讲述人,站位历史亲历者的角度,进行第一人称叙事。比如,“战士”石凉会出现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的急行队伍中,一边奔向泸定桥,一边沿路讲述“急行军任务紧迫,来不及照顾伤员,只能把他扶到路边,等医疗队来救治,我们一刻不能停下脚步”。比如,在进入松潘大草地的时候,“战士”石凉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站在草原上,如同一群闯入一个世界的渺小生物……”,这样主观视角的表达,令观众对情感的接收感同身受,创造出心理层面上的真实通感。另一边,谭江海担任现实场景中的讲述人,站在从今天回溯历史的宏观视角,进行整体性叙事。

  二是双时空融合推进。在以往的《档案》节目中,现实部分的讲述绝大多数都是在演播室里完成的,即便像《西藏》这样大量实景拍摄的纪录片,也仍然需要在演播室里完成结构梳理和细节阐释。但《红军不怕远征难》大胆采用了全实景拍摄的方法,舍弃演播室,在真实空间里完成“双时空”叙述,两名讲述人各自牵引一条时空线索,融合推进,又在故事情节中巧妙转化,自然过渡,相信在观看时能够让观众大呼过瘾。

  三是CG技术还原真实场景。如果你看过《阿凡达》、《速度与激情7》、《星际迷航》,或是最新上映的郭敬明新片《爵迹》,那你对CG技术一定不会陌生。先在真实场景中由演员完成真实表演,再通过CG技术增加一些现实无法呈现的虚拟场景和特效,这种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大成本的商业电影拍摄中,而《红军不怕远征难》将CG技术灵活运用在了电视荧屏上。

  摄制组的杀青戏是在夹金山上完成的,石凉、谭江海和数百名群众演员在山上复现拍摄了中央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经过。而后期CG技术的应用,则逼真还原出鹰击长空、飞雪连天的场景。需要说明的是,在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拍摄中,一切CG技术的运用都是基于“复原”而非“夸大”的原则,所有元素的添加都取材自当事人的口述历史或日记记载,让所有虚拟技术都在为真实服务。

  远征、热血、转战、星火、奇兵、飞渡、冰锋、绝地、铁流,北京卫视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以这九个词提炼概括出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用跨越14个省市自治区的深入调研,用延续一年时间的实地拍摄,用1500个小时的视频素材,用540分钟的极致影像,讲述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征途。

  漫漫长征路上,那些青春的臂膀最终扛起了新中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的今天。同样的青葱岁月,同样的豆蔻年华,青春有浪漫清新的色彩,如生活在现今的我们;青春也有枪林弹雨的险途,如生活在80年前的他们。不同的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所交换的东西,是红色政权的火种,是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民族解放的希望,是当家作主的未来,这让他们的青春不再平凡。

  长征已经胜利80年,但行军的脚步声依然铿锵回响。在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类一〇〇〇年》一书中,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将中国的长征、火药的发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选为一千年间影响人类历史的百件大事。但长征又与火药和帝国不同,它不为战争而生,也不为扩张而生,它为信仰而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它超越了对自然的征服,超越了战争的胜负,甚至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让人类感受到信仰的巨大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献礼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录片,也是致敬青春的纪录片,更是一部致敬信仰的纪录片。信仰清晰,道路才能坚定;信仰清晰,革命才能成功;信仰清晰,青春才能无悔。

  《红军不怕远征难》首播时间10月17日19:30北京卫视,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观众守候在电视机前,与80年前的那群年轻人一起上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