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简介,巨鹿之战的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战役。由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领的40余万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是两军的决胜之战。在项羽的指挥下,楚军和义军赢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名称巨鹿之战
地点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时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十二月 )
参战方秦军 ,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
结果义军歼灭王离军,章邯军投降
投入兵力秦军四十万;楚军五万,诸侯联军数十万
主要指挥官
秦章邯、王离;
楚项羽
战争性质秦军主力与各路救赵起义军总决战
战争起因秦末时期,农民起义
导火线秦军攻赵,诸侯救援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章邯击败赵军,攻占赵都邯郸,赵王歇、赵相张耳由不得不退守巨鹿城。章邯以王离部20万人包围巨鹿,自率20万人屯兵巨鹿南之棘原。赵将陈余、张敖、燕将臧荼、齐相田都等先后率军于巨鹿外围救赵,但畏惧秦军,不敢出战。巨鹿守军兵疲粮少,危在旦夕,赵王歇向楚军求救。
为避免反秦武装力量被一一击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5万楚军北上救赵。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当时,不幸遇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宋义命士兵扎营,滞留原地。
考虑到大局,巨鹿城危在旦夕,这边援军却迟迟未到。项羽当机立断,斩杀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军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一到战场,项羽即刻发布命令,让楚军迅速行动,将秦军包围起来。项羽也身先士卒,士气大增,再加上楚军都勇猛无比,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
另一面,项羽率楚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作壁上观,不敢参战。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凭借自身的勇猛无敌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历史评价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一幅著名的对联(作者待考,一说胡寄垣,一说金正希,一说蒲松龄),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诗人郑板桥有《巨鹿之战》诗称“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皆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清朝学者赵翼评价“章邯攻赵,项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万,其多可知也。”
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巨鹿之战是秦朝历史上第一大决战,是秦亡楚兴的关键,评价说“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且山东各国,无敢敌邯,独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无赵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则邯犹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赵高以乱其中,复生项羽以挠其外,章邯一去而秦无人,安得不亡!谁谓冥冥中无主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