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诡异诅咒之谜

宇宙奥秘 2023-04-05 16:44www.dkct.cn宇宙探索

导读:新疆罗布泊可以说是中国最神秘的诡异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最近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敦煌时,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 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2007年终于在罗布泊发现了一具干尸,但经过波折的DNA鉴定却断定这具干尸不是彭加木。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余纯顺就是上海人)

1997年,甘肃敦煌一家3口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楼兰附近寻宝,结果一去不 复返,3人尸体被淘金人发现。

1997年,昌吉有4个人开着大卡车,到罗布泊南岸的红柳沟找金矿,结果没有了消息。1998年,有人在红柳沟附近找到了4具尸体和一部烂车。

2005年末,敦煌有人在罗布泊内发现一具无名男性尸体,当时据推测该男子是名“驴友”,法医鉴定其并未遇害。这具尸体被发现后,也引起了国内数十万名“驴友”的关注,更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出了寻找其身份的倡议,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确定了该男子的身份,并最终使其遗骸归回故里。经查明,该男子是2005年自行到罗布泊内探险,但为何死亡,却一直是个谜……

有人说,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入选20世纪世界十大之谜当之无愧,因为它最具悬念,最让人震惊,最不可思议!

只身出走 七字之谜谁得解

1980年5月2日至6月5日,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历时一个多月,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彭加木,率领9名科考队员,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第一次由北向南成功纵穿罗布泊,胜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在米兰农场,科考队仅休整了短短的5天,又于6月11日驱车东进继续考察,途中曾遭遇过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无数次沼泽陷车,还有可怕的迷路。

6月16日傍晚,他们终于艰难地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此时,科考队从米兰农场补充的汽油已因一路多舛消耗无几,带的水也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公斤,而且装在高温下的铁桶里,一周过去,颜色和酱油一般,散发着难闻的铁锈味,根本不能饮用。严重缺油、缺水、缺食物,队员们疲惫不堪、弹尽粮绝、面临绝境、危及生命。

在这生死关头,彭加木于当晚9时半亲自起草,向马兰基地前沿指挥部“720“发出了求救的告急电报“我们今天20点到达库鲁库多克以西大约十公里,我们缺油和水,请求紧急支援油三百公斤,水五百公斤,现有的水只能维持至十八日。请转告乌市扑获一头小骆驼。”库鲁库多克?这是什么地方?部队首长一看地图,罗布泊以东根本没有叫“库鲁库多克”的,而是标有“库木库都克”,部队首长断定,彭加木他们遇险就在此处。

“720”指挥部收到电报,翌日晨9时回电“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并要求报告大本营坐标和地形特征。科考队立即回电,报告他们所处的地方为东经91°50′;北纬40°17′。标志是地面上插有一杆红旗。部队知道坐标后,马上确定,就是库木库都克,决定派直升飞机紧急救援,先送去500公斤水。

可彭加木心里又犯了嘀咕直升飞机送水,代价太高了。一斤水要十几块钱啊!那个时候的十几块钱等于现在是多少呢?恐怕不止一二百块钱吧!他思之再三,决定亲自出去找水,他自信一定能找到水。彭加木处变不惊,依旧在冷静分析从库木库都克这译成汉语为“沙井”的名字看,从在“720”听到军人说库木库都克以东不远的“八一泉”有水的信息看,他想,这个地方一定能找到水源。彭加木打开自带的军用地图,更让他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惊喜地图上离库木库都克不远标有“红八井”、“红十井”,库木库都克又是“沙井”,稍远一点还有“八一泉”,不远处又是疏勒河古河道,,他充满信心地断定附近肯定有水!

6月16日下午,他曾派专搞水文地质的副队长汪文先等出去找水,可汪文先找了几个地方,挖下一米多深,不见丝毫水气。彭加木不甘心,又带领陈百录等出去找“沙井”,结果,找到的“沙井”只是半间房大小的沙坑而已,滴水皆无。

6月17日队员们正吃早饭时,彭加木又提出,开车往东沿疏勒河谷地去再远一点的地方找水。他的指导思想是飞机运水,价格昂贵,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不要轻易麻烦部队,这次考察已经给他们增添了不少负担,能自己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发现了宝贵的水源地,就为今后的罗布泊考察提供极大的方便。,他从春天拍摄大型记录片《丝绸之路》的那里了解到,附近的红十井一带也有水。

彭加木的意见是,不要坐等,应该开车到羊达克、红十井一带去找。为此,他与大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队员们说,马兰基地部队前线“720”已经回电同意送水,科考队困境已得缓解;,开车走那么远,单程就有120多公里,汽油本来已十分紧张,要慎重为好。再说,单车出去也有危险。……

彭加木则认为,咱们如果找到水源,部队就没必要用直升飞机花那么大代价送水!在沉闷的气氛中,彭加木走出帐篷,到越野车里看地图,他还是坚持去找水。心情同样沉重的队员们有的打扑克,有的在帐篷里睡觉。接近中午,科考队又收到部队电报,说,飞机将于18日往库木库都克送水500公斤,请科考队原地等候。副队长汪文先高兴地拿着电文去报告彭加木,一看队长不在,以为到附近沙包后面去方便,没有在意,便回到了帐篷。

又过去半小时,司机王万轩去车里拿衣服,看见了那张摊开的军用地图,但却没有看见彭加木。他有些疑惑这张地图彭队长一直随身保管着,是从来不乱放的,今天是怎么啦?他想收起地图,又看见旁边有半张16开带红格的信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 17/6.1030” ……

彭加木留下的字条——6月17日的“7”字,还是由“6”字改过来的。显然,这是彭加木的字迹,是他悄悄留下的,然后只身离开了大本营。,就是这一句“我往东去找水井”,却成了世人难解的7字之谜!

疑惑重重 脚印清晰叹难寻

得知老队长一人留下纸条去找水,此时的队员们还没有着急,只有生气,埋怨他为什么给全队立的规矩“不准单人行动”,自己却不遵守,还带头违犯?大家在附近看了看,心想,天这么热,他走不了多远,最多找上个把钟头,找不到就会回来了。时间过去了近5个小时,到下午3点,彭加木还没有回来,这下子帐篷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队员们着急了,心里阵阵发毛,顿时觉得问题严重。他们马上出动车辆,向东找去。没走多远,就在长着枯死的芦苇和杂草的沙地上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于是,就沿着足迹寻找。

可找到太阳落山,也没有彭加木的身影。人们异常焦急,晚上又在大本营点燃篝火,发射信号弹,把车开到高处,通宵打着车灯,希望老队长能安全返回。据科考队员们回忆,彭加木出走时,身穿蓝色工作服,戴一顶淡绿色太阳帽,穿一双42号劳保翻毛皮鞋。身背一个装有两公斤水的铝背壶,一架照相机,一个黄挎包,内装照相底片、科学考察笔记本和少量糖果。还带有一把地质锤、一个小罗盘、一把美制匕首和一个打火机。

这天晚上,科考队照和往常一样,与部队进行电报联系,电文内容除了说急需汽油和水外,没有提彭加木失踪一事,只是强调明日凌晨两点再联络一次,有重要情况汇报。大家对彭加木返回营地仍抱有希望。如果电报上说彭加木失踪,会引起极大震动,部队与新疆分院会星夜组织人马前来营救。假如这时候彭加木回到大本营,那就会出天大的笑话。

6月18日凌晨两点,科考队不得不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电波向部队报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消息立即由“720”传到马兰基地,再由部队传到新疆军区、中科院新疆分院、中国科学院,惊动了party中央、国务院。不久,各大新闻媒体向全国上下发布了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这一特大新闻,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震惊!新闻发布的,罗布泊也迅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寻找。从酷暑盛夏到数九隆冬,组织过四次大寻找,均无下落。

亿万人们的心头不禁生出一个又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

一个人光天化日出走,沿着脚印寻找,居然没能找到?罗布泊真的有这么神秘?

6月17日那天,库木库都克的气温高达60度,据医生们讲,人长时间在这样高温下行走,会头昏眼花的。那么,彭加木会不会因头脑不清醒,难辨东南西北,迷失方向后胡乱走起来?

55岁的彭加木,曾经患过两种癌症,6月16日科考队击毙一峰野骆驼,他不顾多日艰辛、体弱劳累,亲自操刀,剥皮、剔骨、煮肉,一直熬到凌晨两三点,根本就没怎么睡觉,以如此疲劳之躯,他到底能走多远?

彭加木离开大本营时,身无一粒米,只有一壶水、几颗糖,他到底有多大的忍耐力?他能超越生命极限?

彭加木是体力严重透支晕倒过去,还是身患急症一卧不起?

罗布泊的风沙真有那么大的威力,顷刻之间就能神速就将一个人掩埋?

彭加木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突发事件?

6月17日早晨,彭加木曾因为是找水、还是等飞机送水这个问题,与队员们激烈争论过。他是赌气出走故意不归?还是决心下定,野外过夜,不找到水不罢休?

当年轰动全国的4次大寻找,天上有那么多架次的飞机,地上有那么多的军民,还动用了6条警犬,采用“地毯式”、“拉网式”寻找,点线面结合,步步为营,寻找达4000多平方公里,为什么不但没有彭加木的身影,甚至连一件遗物都没有找到?彭加木为何没有回来?他到底在哪里?……这些都已成了跨世纪的难解之谜!

死亡罗布泊神秘古墓 惊现4000年木乃伊

7月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罗布泊一直都是神秘的象征,存在很多神秘的现象,又被称作“死亡地带”,据悉,1934年曾有人发现一片神秘的古墓,但后消失不见,近期,考古学家通过GPS和Google Eearth的帮助,开启了这片墓地的探索,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狰狞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处神秘的墓地。墓的主人死于大约4000年前,但他们的尸体却在干燥的气候下得以保存。这片地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干涸河床处,被称为“小河墓地”。复旦大学著名遗传学家金力对楼兰遗址的一些木乃伊进行过DNA分析,调查结果称,楼兰木乃伊中的DNA标记证实其有东亚甚至南亚的血统。关于小河墓地,研究小组指出,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拥有着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推断它们有可能来自于国外。

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一种男性的Y染色体主要集中在东欧,亚洲中部及西伯利亚地区,但在中国却很少见。线粒体DNA,这种负责传递雌性特征的DNA,一条具有西伯利亚的基因特征,两条基因在欧洲则极为常见,这两个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很古老,研究团队由此推测欧洲和西伯利亚人种很可能是4000年前进入塔里木盆地定居,并相互通婚。塔里木盆地小河流域公墓里发现的木乃伊,年代最为久远。遗传学家用碳14测试分析了木乃伊的DNA,发现最古老的木乃伊有着3980年的历史。

死亡之海”罗布泊七大新发现

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给现代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有些甚至是千古之谜。正因为如此,一代一代的科学家都为之奔波不息,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加木就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在罗布泊殉难的科学家。

在彭加木罗布泊科考殉难3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广州市白云区委、白云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组织开展的重走彭加木探险之路科考活动于11月13日结束,此次科考活动获得“新发现古城遗址”等7项重大发现。

小河墓地附近新发现古城遗址

科考队员发现,它的位置处于小河墓地西北不远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科学家初步认为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泊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有专家据此认为,这说明注宾城与注宾河用的是同一名字,也说明注宾城与西北边的墨山国和东面的楼兰国的相对位置。

中国著名沙漠研究专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说,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类城”或楼兰国都“?G泥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都提供了证据。

小河文化主要存在于孔雀河流域,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孔雀河下游主河道两岸及河流尾端的三角洲地区,由多组碳14数据表明,小河文化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持续存在的时间约在500—600年上下,到公元前2000年走向衰落,进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或迁移或转化为的文化群体,这个时间应该还要晚一些。

罗布泊古湖泊“大耳朵”长大

此次野外科考证实了罗布泊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湖岸线的存在。这一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的。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这张照片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争论和猜测。

 

夏训诚说,“大耳朵”就是罗布泊历史时期干涸的湖盆。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表现了明确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

 

能够透视极端干燥盐壳层的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被罗布泊西湖覆盖的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科考队据此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这一发现远远超出了“大耳朵”形状,科考队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这样测算罗布泊古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

楼兰古城东有大面积农耕遗迹

通过此次野外表土采样分析,楼兰古城东发现有大面积农耕遗迹的植物孢粉直径大于47微米,这是该地区被认为有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小光表示,通常情况下,国际上认为,直径大于40微米的是粮食作物的孢粉,,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此处为耕地事实确凿。在楼兰古城出土木简纸文书中,有不少反映的是军队屯垦情况的记录。2008年底,夏训诚带领综合考察队在罗布泊考察时,在楼兰古城附近发现了古代农耕遗址,为楼兰屯田提供了新的考古佐证。但由于地表风蚀严重,科考人员尚未发现耕作土壤残留,仅对现存土壤提取了样本,期望能发现种植作物的直接证据。

楼兰古城附近的农耕遗迹同样是科考队员在实地探查卫星图片显示的可疑形状时确认的。这一遗迹位于楼兰遗迹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位置,存有“目”字形和椭圆放射状两种人工灌溉痕迹,干、支、斗、毛各种灌溉渠系依稀可辨。

据夏训诚介绍,楼兰遗迹发现以来,仅存300米×300米的古城,它的地位究竟是古楼兰王国的都城,还是普通兵站,抑或是屯田所?由于周边缺少考古旁证,学界存有很大争议,新农耕遗迹的发现或许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秦小光一行此次在楼兰遗址附近的耕地分布区和疑似人工水渠分布区采集到螺壳和干芦苇样本。“至少能通过碳14测年,知道这些水渠存在的年代。”他说。

罗布泊为极端环境生物基因库

极度干旱的罗布泊生活着耐高温、耐盐和耐辐射的生物,也成为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基因库而得到生物学家们的青睐。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参阅前人考察成果,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罗布泊地区现有的植物区系全是荒漠植物,植物种类贫乏,不仅稀少,也缺少特有植物。近100年来,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

罗布泊地区的昆虫,记录有11目,种数在70种以上。在昆虫家族中尤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少见,水龟、龙虱、石蛾、蜻蜒、跳蝽等也可以在水生环境中找到。这类昆虫都会及时的采取休眠方式以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罗布泊地区还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类群,可能具有重要潜在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此次科考队专业人员在罗布泊不同类型地区,采集样品,带回室内分析。据悉,国家将在罗布泊实施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项目。

罗布泊近万年环境变迁被破解

罗布泊环境的变迁被科学家们破解,在近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这里曾经气候湿润,湖面达数千至近万平方公里,地面植被增加。一万多年来湖水一直处于咸水和半咸水交替状态,期间还曾一度淡化为微咸水。夏训诚说,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课题破解了罗布泊万年来的环境变迁。

科学家们采取了湖心岩样标本,通过科学手段研究得出结论,环境变化可划分8个阶段,虽然有时环境较好,但始终处于干旱背景下,入湖河流径流的大小对湖泊环境的影响远逊于温度变化的影响;湖区环境最好时期为中世纪。湖泊演变过程中的快速和突变现象明显,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扩张和消退,这是极端干旱气候下宽浅湖泊演化的基本特点。风尘始终是罗布泊沉积重要物源之一,并可据此来恢复不期风暴作用的强弱。小河和楼兰等古代文明兴衰的直接原因是河流改道及径流量变化造成环境变化所致,这从唐、宋时期人们回到楼兰古城这一事实得到证明。

研究结果表明,距今700年,风暴作用加强,气候干旱,罗布泊进入现代环境的变迁。距今350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几次重要事件1921年,塔里木河经孔雀河入罗布泊,使湖面迅速扩大,直到1942年后开始收缩。1958年大洪水充盈罗布泊,并使久旱的东湖充水。由于1958年后在孔雀河修建了两个水库,截留了上游来水,罗布泊在1962年完全干涸,形成现在的罗布泊盐漠。

沙尘暴源区之一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的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大,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约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因侵蚀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蚀的尘土到哪里去了?这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沙尘暴”其实主要是尘而不是沙。根据筑波大学观察资料,塔里木盆地发生沙尘暴,两天以后沙尘可以飘洋过海到达东京上空,可以认为罗布泊地区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另一部分尘土成为西北黄土和昆仑山黄土来源之一。

亚洲内陆干旱中心

据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赵勇介绍,2009年,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共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收集风速、风向、气压、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获得了系统气象资料。其中在罗布泊中心区域的1个自动气象站,还增加了一个有关蒸发的检测项目。,这些自动气象站还承担为铁路等提供气象资料的职能。

罗布泊以前的美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